你,從未離開——追憶民警王吉龍
致力法制宣傳 共建法治遼寧
英烈簡介:王吉龍,原本溪市公安局溪湖分局刑警大隊禁毒中隊二級警員,1989年5月23日出生,2012年9月參加工作,2013年5月入黨,中共黨員。2016年6月22日,在前往鞍山偵辦案件途中發生車禍因公犧牲,年僅27歲。
王吉龍生前的辦公桌
2016年6月22日8時40分許,本溪市公安局溪湖分局刑偵大隊民警王吉龍在前往鞍山海城偵辦一起橫跨6省15市的「5·23」特大系列詐騙案件途中,發生車禍,王吉龍因公犧牲,年僅27歲。他犧牲的那一刻,距離他的妻子分娩只有15天。歲月輪轉,又是一年清明,他的警服依舊筆挺,他的身影從未離開。
草木含悲,淚雨紛飛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便衣警察之歌》回蕩在本溪市殯葬中心的告別大廳里,白花青柏間端放著他年輕的照片,眉宇間還存留著些許的靦腆與堅毅。他依然穿著那身摯愛的警服,蓋著鮮紅的黨旗,安靜地躺在大廳中央,「花凝淚痕,水放悲聲」輓聯上的字句撕裂了告別大廳中每一個人的心。
人們特別想知道,離開時雙手還緊緊抱著辦案材料的他,心裡是充滿了怎樣的不舍。就像,當人們得知他犧牲的消息時,內心是何等的震驚、疼痛。他離開已經兩年,可人們始終不敢輕易拾起那段記憶,因為每一次回憶都是一種撕扯。
每當戰友們回想起他,出現在眼前最多的,總是那張帶著溫暖笑容的臉龐。無論是在同學、老師、戰友、家人眼裡,還是在領導眼裡,王吉龍都是個勤於好學、憨厚樸實的人,不張揚,不浮躁,走到哪裡,都那麼愛崗敬業,都那麼樂於助人。他最熱愛的職業是警察,最難割捨的是那身警服,上學時他就常說:「警察就是為民服務、除暴安良的。」因此,雖然家境優渥,他毅然選擇了刑警這個一線崗位;儘管辦案艱苦,可王吉龍卻從未叫苦抱怨。抓持刀歹徒,他總是沖在最前面;抓捕毒販,他總是那個「趴門縫的」;遇見群眾危難,他從沒猶豫過;從警3年,他參與偵破刑事案件130餘起,累計追繳贓款、贓物300餘萬元,生活中80%的時間都用在了偵查辦案上……
「我願做家中守候的那盞燈」
王吉龍的岳父也是警察,是公安戰線上的老兵。周圍人常聽他說起他那總也顧不上的女兒和那個讓他無比自豪的女婿。他常說:「我女兒經常自己在家,因為我和小龍都是警察,我們都顧不上她。但她反而樂在其中,自己還總說『當警察不忙不拚命那還了得,年紀輕輕的時候就該拚命好好乾,陪媳婦的事不急,反正我倆還有一輩子呢……』」
一輩子……她總是這樣告訴自己,新婚蜜月她是一個人,假期周末她是一個人,孕檢待產她還是一個人,甚至當王吉龍在去辦專案的途中放心不下轉道回家看她時,她硬是挺著幾個月的肚子,把他轟了回去……她甚至從未說過一句「你怎麼這麼忙?」「你該陪陪我!」這樣的話,因為在她的心裡,當警察的父親是一棵樹,而做警察的丈夫成了她的根,只要他在,她總是可以安穩地等他回家。可她從沒想過,等到的竟是他離去的殘忍消息和他再也沒有溫度的身體,她更沒有想到,他們的一輩子竟是如此的短暫。
至今,人們都無法忘記,就要分娩的她在殯儀館看到丈夫遺體時,她一手撫著自己凸起的肚子,一手抱著丈夫冰冷的棺木,跪在地上放聲痛哭。許多人上前想拉起她,她一面把摟著棺木的手握得更緊,一面哭著說「讓我再看看他,再送他一程……」以及在王吉龍離去後,她說出「我從未後悔嫁給小龍,如今他離開了,我願意做家中的那盞燈,為他守候」時,那隱忍而篤定的神情。
在2017年遼寧省公安「最美警察 最佳警隊」的揭曉儀式上,王吉龍的事迹讓無數人垂淚。
你的身影從未離開
「我選擇順產,是為了要清楚地看著我和吉龍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咬著牙不打麻藥、不哭不喊,就是要讓他在生下來的那一刻看到他的母親是多麼的堅強。」
「在我懷孕期間,吉龍很關心我,經常發簡訊給我詢問孩子的情況。我要把這些簡訊永遠的保留,等到孩子大了的時候給他看,讓他知道有一個多麼關心他的爸爸。」
「為什麼我要嫁給警察?因為我的父親就是一名警察。為什麼我要把孩子好好的生下來?因為他是警察的兒子,我要陪著他長大成人,讓他也穿上警服,踩著他父親的足跡堅強勇敢地走下去!」
……
這些都是王吉龍的妻子鄭文在日記中寫下的話。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在丈夫離開後堅強地選擇了迎接這個小生命,她帶著堅毅剛強,帶著對丈夫的愛,帶著對家的堅守,傾盡了自己全部,因為這是丈夫唯一的血脈,她要把孩子撫養成人,讓他再穿上丈夫摯愛的警服,完成丈夫未完的事業。如今,這個只有1歲半的孩子,很少哭鼻子、鬧脾氣,會自己吃飯、穿衣,會哄媽媽開心,會幫媽媽抬凳子、提兜子,就連家裡簡單的家務活都會幹,懂事得讓人心疼。就像鄭文說的那樣:「沒有傘的孩子要學會在雨中奔跑,英雄的兒子更該活成父親的模樣。」
不思量,自難忘。
警察方陣,旌旗獵獵;家的方向,燈火依然。
你年輕的臉龐,始終綻放著耀眼光輝,你一直都在,從未離開。
王獻 記者 楊清林/文 趙敬東/攝
TAG:遼寧法制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