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著名癌症學家陳慶士8篇論文撤稿,美大學公布75頁調查報告

台灣著名癌症學家陳慶士8篇論文撤稿,美大學公布75頁調查報告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台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SU)一名癌症研究人員辭職,原因是他在 8 篇論文中存在不當行為。他設計的抗癌化合物以及已進入臨床試驗的兩種化合物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和多項專利。

俄亥俄州立大學發布的一份長達 75 頁的報告稱,癌症科學家陳慶士(Ching-Shih Chen) 在 8 篇論文的 14 張圖片中「違反了公認的圖像處理和圖像生成方法,並存在故意偽造數據行為。」該報告建議,陳慶士與共同作者在2006 年至 2014 年發表的這 8 篇論文應該「立即撤稿」。

調查還促使俄亥俄州立大學暫時關閉了陳慶士涉及開發化合物的研究; 一個2017年6月開始的Ib期試驗,據大學稱,「患者安全並未受到損害」。

陳慶士於2001年加入OSU,在此之前,他曾在列剋星敦的肯塔基大學和南金斯敦的羅德島大學擔任教職。陳慶士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任教期間年薪超過20萬美元,行事作風並不低調,他任職該校癌症研究與治療中心,並在2010年獲頒「年度創新者獎」。

陳慶士持有多項專利,最新的一項是在2017年3月取得。阿諾治療公司獲得了陳慶士抗癌藥物開發的專利所有權,但該公司最後於去年解散了。該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說,陳慶士的論文問題對該公司的藥物研發工作「沒有影響」。「我們自己做了單獨的臨床研究。」這位發言人說,但由於「另一個治療領域的產品故障」,該公司決定解散。「我們的決定與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任何內部活動無關。

另外,據OSU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大學「聘請了一名外部顧問,他證實了陳慶士的研究不當行為並不影響他實驗室開發的阿諾公司化合物。」

陳慶士於2017年9月從OSU辭職,拒絕對調查發表評論。更早之前,他還辭去了台灣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該研究所現在還為他保留了一個網站,把他列為「傑出的研究員」。他的律師,來自俄亥俄州的David Ball沒有立即回復記者。

根據這份報告,調查是在2016年初被指控不當行為引起的,涉及6篇論文。大學調查的越深入,發現的潛在問題就越多。報告指出:「陳慶士博士的實驗室成員沒有保存實驗室的筆記本,只有個人每周的進度報告,也沒有記錄他們所做的實驗記錄。」

OSU已經向有關聯邦當局提交了陳慶士的調查報告,包括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的美國研究完整性辦公室(ORI)。如果ORI認為不當行為已經發生,它將會公布自己的調查結果,並可能對陳慶士實施制裁。

OSU發布的文件包括溫伯格集團(Weinberg group)的一項評估,該評估是關於藥物監管的,針對與陳慶士論文中描述的一種化合物有關的多種潛在藥物有效性。一些是用於支持AR-42的證據,通過抑制一種修飾組蛋白(組蛋白去乙醯化酶)的酶來發揮作用的,其中包括4篇支持AR-42的論文數據中包含「偽造圖片」。

不過,外部調查專家認為,即使沒有這四篇論文,調查新葯仍然是「科學有效」的,而且暫停的試驗「很可能會恢復,而不會對與被刪除出版物相關的病人有任何風險」。

在2004年至2014年期間發表的3篇論文中,俄亥俄州立大學建議陳慶士聯繫期刊發表更正。「如果數據無法通過核實原始研究記錄來加以糾正,那麼就需要撤稿。」根據Clarivate Analytics的數據,這8篇可能撤稿的論文共被引用了300多次。

台灣生物化學研究所學術諮詢總會執行秘書孫以瀚表示,陳慶士案是台灣學者在國際上遭到處分最嚴重的一次。

參考資料:Cancer researcher a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igns following multiple misconduct findings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cancer-researcher-ohio-state-university-resigns-following-multiple-misconduct-finding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吃鹽過多影響智商?除此之外食鹽還可能是癌症幫凶
癌特害怕的一些食物,堅持常吃多吃一點,癌症不敢來找你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