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藝術家鄭在東

當代藝術家鄭在東

月下獨酌,體會孤獨;遊歷山水,對話古人。鄭在東,一個活在當下卻崇尚高古的藝術家,在當代藝術領域可謂是領軍人物,他的畫有一種「摩登的寫意」。今晚21:30,東方衛視中心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品畫》邀請到了藝術家鄭在東,帶我們走進他的精神世界。

鄭在東(左)、張穎(右)

鄭在東生於1950年代的台北,70年代末期開始投入繪畫創作。初期的風格以表現主義取勝,將野獸派的用色發揮得玲離盡致。80年代後期,在表現主義之中融入超現實主義的形式語言。然而他很快就從西方現代主義風格轉向中國傳統藝術,去發現現代生活中還隱藏著的原以為早已消亡的盛世。

鄭在東在作畫

對話自我、萬年孤獨

鄭在東介紹,自己的青春時代是1970年代,那時的台灣地區受西方影響較大。在這種狀態下,他開始對繪畫感興趣,並拜從美國回來的抽象畫畫家楊興生為師。那時的他主要以繪畫來宣洩心靈的情感。1997年鄭在東定居上海,因為喜歡張岱與袁宏道,他也想感受一下江南文人的生活方式。

《林疏人靜月明時》2000年

與熟悉卻充斥著八卦新聞的台北不同,在偌大的上海鄭在東成了外來的陌生人。他開始嘗試水墨與水彩,拿起了毛筆。雖然和當時引發全球矚目的玩世現實主義不同調,卻引起了圈內的矚目。

《千岩競秀》

鄭在東坦言,年輕人受西方藝術的影響,談論的主題大多是愛情和死亡,所以他們非常有爆發力。但年老以後,人們各方面很難持續在這個上面。所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讓他慢慢把這種憤怒、強烈的東西變成淡淡的哀愁。

對話古人 、遊歷山水

移居上海後的鄭在東遍覽江山勝景,上下求索追慕古人之風。他從宋元畫中汲取山水靈魂,以當代精神映照古典光輝,古意今情相參,東西畫風互融。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復興與再創,也是當代知識分子對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觀照與求索。

《江上離別》2012年

鄭在東遊歷了很多山水,並表現在自己的畫中,但展現出來的不是人們所熟悉的山水。鄭在東解釋,每個人都有「自家的山水」,他不是尋找山水的面貌,而是一種高古的精神。在山東濟南,他發現鵲山與趙孟頫的《鵲華秋色》並不一樣。因為黃河的改變,不同的角度景色不同,這讓他感到十分有趣。

《濟南鵲華秋色》

打破規則、自成一體

自學成材的鄭在東深受中西文化藝術的影響,他的創作中充滿了一系列相異、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概念與風格,比如當代與歷史、虛構與真實、集體與個人、以及感官與純真,而他則能夠嫻熟且自在的將這些都和諧的融入作品之中。

《外灘》

不講究既定的構圖方式、構圖少但色彩豐富是鄭在東的一大表現手段。他解釋,自己年輕時喜歡少用色彩,但年紀大後逐漸對色彩的奔放度比較高。鄭在東覺得上海是一個摩登、多姿多彩的城市,所以在畫上海系列時他選擇用傳統的宣紙和國畫顏料來完成。最後呈現出一種有些摩登,又有一種懷舊、但很現代的畫面。

《常德公寓內的女人》

在鄭在東的窺花系列作品中,花卉是非常平面化的。鄭在東提到,自己年輕時非常喜歡常玉的畫,覺得他是探索西方與東方結合做得最好的一位,並深受其影響。窺花系列一方面是對常玉的致敬,另一方面也是想畫出一點自己對靜物的想法。

《窺花》

享受生活、追尋本我

曾有幾年的時間,鄭在東嘗試以紙、絹的材質,表現水墨或水彩,並以毛筆處理線條、筆觸和暈染,意圖賦予畫面更敏銳、柔軟與細緻的觸跡。題材上,他進一步回溯傳統,以古董文玩為對象,不但扮演起身兼玩家和藏家的鑒賞者角色,更以此入畫。

《炫彩山河》

鄭在東覺得,當下的藝術氛圍是非常好的。如今人們藝術變成了一個投資項目,遇到自己喜歡的畫作時,願意買回家布置在家中;其次現在年輕的藝術家在慢慢多樣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對未來藝術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太湖奇石》

(以上文字根據節目內容以及嘉賓談話整理)

藝術人文頻道 每晚九點半《今晚》

愛奇藝《今晚》

節目直播可登陸看看新聞網/看電視/藝術人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文化 的精彩文章:

青銅鼎王盧銀濤
中國歷代書法大家·傅山

TAG: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