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一座山,探秘一部書
來源:太行網路文學
圖文:楊志忠
探秘李賓山
探秘一座山 探秘一部書
4月1日,盂縣文聯組織作家協會、攝影家協會及圖說中國40餘名文藝骨幹,在盂縣南婁鎮秀寨村李賓山、舍利塔等文物景點開展了一次探古採風活動。
李賓山,位於秀寨村西南約2公里,山上蒼松茂密,風景優美。相傳,「中華第一大居士」、「華嚴三聖創立者」、唐朝皇室宗族李通玄隱居於此,死後葬於此山。此山因此得名李賓(客人也)山。
因山美而建寺,因李通玄成名山。蘭若寺舍利塔在李賓山陽面山腰之蘭若寺西北角。據塔碣記載,建於大元乙未年(1295)壬午月。六角五層樓閣式磚塔,通高18.5米。塔基磚砌須彌式,高0.97米,平面六邊形,每邊長1.32米,束腰處雕有捲雲花卉。塔身五層,六邊形,自下而上逐級收分。每層均設仿木磚雕斗栱、椽飛、瓦壟,斗栱四鋪作單抄,一層之北、南、西南、東南四壁各嵌有石碣1方。2013年陽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婁鎮秀寨村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這裡有著名的文化名山——李賓山(又名北寺山),保留至今的歷史古迹有:蘭若寺、舍利寶塔、仙坐、龍王廟,聖子廟,關公廟,奶奶廟,觀音廟,普恩寺,大戲台,十王神殿、長者泉等,每一個名稱的背後都有著一段傳奇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的神話聖地!探秘一座山、一部書!
「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此次活動,旨在以詩人的情愫,通過手中的筆、相機的鏡頭,傳承民族的魂,挖掘文化的根。弘揚盂縣的歷史文化,推介盂縣的文物景點,進而打造鄉村旅遊特色小鎮,助推發展全域旅遊。南婁鎮鎮政府領導、秀寨村兩委會也參加了本次活動。
會員們充分體驗感受到李賓山自然風光的無限美好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大家紛紛表示:一定會深入挖掘李賓山旅遊的文化內涵,潛心創作文學作品,出精品力作,為「提質南婁旅遊,打造升級版」、「提質南婁鎮,再創新輝煌」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藝術工作者,就應該多到基層體驗生活、貼近人民,獲得接地氣的真情實感,然後才能寫出感動人心、直指心靈的作品,真正為勞動人民放歌。
「講好傳統村落故事,挖掘人文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和人文歷史挖掘與傳承。因此,我們的民間遺產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有識之士做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深入生活第一線,肩負起時代和歷史賦予藝術家們的使命。這是此次探古帶給學者的啟示。
李 賓 山 的 傳 說
在盂縣南婁鎮秀寨村西南的地方,有一座山叫李賓山。山上原有寺院,南北對峙,當地人叫南寺、北寺。這座山遠近聞名,史書上也有記載。
傳說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有一個叫李賓、號通元、又稱長者的人。李通玄身長七尺,一雙大眼,目光清澈,紅唇,紫色而茂盛的長鬍須;貌美臂長,圓直發,黑里透紅的顏色,毛端右旋;頭戴樺皮帽子,身穿麻布衣服,長裙大袖,不系腰帶,平時光腳走路;不怎麼吃飯,每天早晨只吃大棗十顆,像銅錢大小的柏葉餅子一枚,人稱「棗柏大士」。李賓上知天文,下悉地理,講經論史無所不精。
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最重要的依據是《華嚴經》中的佛示,所以《華嚴經》在五台山有著特殊而親切的地位,人們也把五台山稱為中國佛教的華嚴聖地。據《大唐內典錄》記載,五台山《華嚴經》的崇尚自北魏已開始大弘。魏孝文帝時,皇帝准許了閹官劉謙之入山修道,此人晝夜誦讀《華嚴經》,懺悔不息,結果不滿一個夏天,競生出鬍鬚,顯出丈夫相。此事震驚朝野,北魏轉抄、諷誦、註疏《華嚴經》之風大盛。入齊以後,靈辯法師作《華嚴論》一百卷,開中華佛教註疏《華嚴經》之始。
談到《華嚴經》一定要認識一下被稱為「中華第一大居士」「華嚴三聖創立者」的李通玄。許多記載中,李通玄都被稱為長者,甚至《清涼山志》中「菩薩顯應」部分也稱其為長者——《李長者見聖授道傳》,可見他地位之隆。《清涼山志》講到李通玄曾在五台山善住院遇到一位奇異高僧,為他講解華嚴精義,高僧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從此李通玄便認真研究、註疏《華嚴經》,成為一代華嚴宗師。《清涼山志》對這段經歷有非常精彩的描述,比如李通玄夜見北山峰頂火光中數百僧人圍繞白天為他講經的奇異僧人念經,他也縱身跳入,頓感清涼;時隔多日後,遇到數個童子仙人,提示他不要忘記弘傳《華嚴經》等。
讓人驚奇的是,李通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新華嚴經論》四十卷、《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是在他八十歲後開始,九十六歲圓寂前完成的。眾所周知,《華嚴經》僅從體量上講就是一部巨大的經典,很多翻譯大德也只是翻譯了其中的部分內容,較為全面的翻譯有兩次,一次是東晉時期佛陀跋陀譯的60卷華嚴,史稱《六十華嚴》,一次就是唐朝實叉難陀譯的80卷華嚴,史稱《八十華嚴》。《八十華嚴》翻譯時,武則天還曾親臨法座,並作序文。李通玄這兩部重要的著作,正是對《八十華嚴》的註疏。
讓人感動的是,他所以不顧老之已至,藏於深山,正是因為一顆慈悲心,因為對佛法的虔誠信仰。當他看到《八十華嚴》內容浩博,品目完備,但僅通讀一遍也很需要下一番功夫,而且已流行的註疏解釋很多,參差不齊,為後學者增加了不少困難時,便發大願,竭平生所學,終成巨著。
有關李通玄的傳說很多,比如老虎幫他馱經,仙鶴化成人形為他奉食,圓寂前一天他談笑風生地向鄰居告別等,甚至他著論的地點、安葬之處都曾經引起過爭議。我們大可不必去參與爭議的討論,辨別傳說的有無,爭議和傳說共同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李通玄長者對中國佛教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論著和獨到的見解是公認的。
綜合編輯:陳琳
責任編輯:孫麗媛
TAG:盂縣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