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康熙:吳三桂為什麼要到明朝永曆皇帝陵前祭奠?

大清康熙:吳三桂為什麼要到明朝永曆皇帝陵前祭奠?

卻說清康親王傑書等,既審問鰲拜明白復奏,不日由內閣傳下諭旨。其詞道拜系勛舊大臣受國厚恩,奉皇考遺詔,輔佐政務,理宜精白乃心,盡忠報國,不意鰲拜結黨專權紊亂國政,紛更成憲罔上行私,凡用人行政,整拜欺藐朕躬恣意妄為,文武官員欲令盡出其門,內外要路俱伊之奸黨,班布爾善、穆里瑪、塞本得、阿思哈、噶褚哈、訥莫、泰壁圖等結為黨羽,凡事先於私家商定乃行;與伊交好者多方引用不合者即行排陷,種種奸惡難以枚舉朕久已悉知,但以整拜身系大臣,受累朝寵眷甚厚,猶望其改行從善,克保功名以全始終,乃近觀其罪惡日多,上負皇考付託之重,暴虐肆行,致失天下之望,遏必隆知其惡緘默不言,意在容身,亦負委任。

朕以罪狀昭著將其事款命諸王大臣公同究審,俱已得實,以其情罪重大皆擬正法本當依議處分,但念拜效力多年,且皇考曾經倚任,朕不忍加誅姑從寬免死,著革職籍沒,仍行拘禁遏必隆無結黨事,免其重罪削去太師職銜,及後加公爵。班布爾善、穆里瑪、阿思哈、噶褚哈、塞本得、泰壁圖、訥謨,或系部院大臣或系左右侍衛,乃皆阿附權勢,結黨行私表裡為奸擅作威福,罪在不赦概令正法。其餘皆系微末之人,一時苟圖僥倖朕不忍盡加誅戮,寬宥免死從輕治罪。至於內外文武官員或有畏其權勢而倚附者,或有身圖幸進而依附者,本當察處姑從寬免。自後務須洗心滌慮,痛改前非,遵守法度,恪共職業,以期副朕整傷紀綱,愛養百姓之至意。欽此。

刑部奉到諭旨即遵照辦理,自是文武百官方曉得康熙帝英明,不敢肆無忌憚。這事傳到外省,別人倒還不甚介意,只有那兩朝柱石功高望重的吳三桂,偏覺心中不安起來。事有湊巧,廣東鎮守平南王尚可喜,因其子之信酗酒暴虐不服父訓,恐怕弄出大禍,遂用了食客金光計,奏請歸老遼東,留子鎮粵,他的意思無非望皇上召還,得以面陳一切免致延累。適值康熙帝除了鰲拜。痛恨權臣見了此奏,即令吏部議復。吏部堂官早窺透康熙的意思,議定藩王現存,兒子不得承襲,尚可喜既請歸老,不如撤藩回籍等語。康熙帝遂照議下諭。吳三柱在雲南,日日探聽朝廷消息,他的兒子吳應熊曾招為駙馬,在京供職,所有國事,朝夕飛報。

尚可喜還未接諭吳三桂早已聞知,當下寫了密函寄到福建。此時靖南王耿繼茂已死,由其子靖忠襲封。仍鎮守福建地方,得了三桂密書,就照書中行事,上了摺子,奏請撤兵。摺奏到了北京,吳三桂奏摺亦到,大致與靖忠相同。如此恭順殊出意料。及看到後文始知吳耿命意。康熙帝召集廷臣會議,各大員多膽小如鼠,主張勿撤;又命議政王及各貝勒議決,也是模稜兩可。康熙帝道朕閱前史,藩鎮久握重兵,總不免闖出禍來聯意還是早撤。況吳三桂子應熊,耿精忠弟昭忠聚忠等,都在京師供職趁此撤藩,彼等投鼠忌器,尚不至有變動獨具見解。兵部尚書明珠,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聽到此語,就隨聲附和起來,不是說聖意高深,就是說聖明燭照。極力。

康熙帝遂准奏撤藩,差了侍郎哲爾旨,學士博達禮往雲南,戶部尚書梁清標往廣東,吏部左侍郎陳一炳往福建,經理各藩撤兵起行事宜。三桂聞了此信,大吃一驚暗想道「我去奏請撤藩乃是客氣說話,不料他竟當起真來。遂密與部下夏國相馬寶計議。馬寶道「這乃調虎離山之計,王爺若願棄甲歸田,也不必說,否則當速謀自立,毋再遲疑。」夏國相道「馬公之言甚是。但現在且練兵要緊,等待朝使一到,激動軍心,便好行事。一吹一唱吳氏香火,要被他斷送了。三桂便於次日升帳傳齊藩標各將,往校場操演。各部將遵著號令不敢懈怠。以後日日如此,除夏國相馬寶及三桂兩婿郭壯圖、胡柱國外,統是莫名其妙。

一日傳報欽使到來。三桂照常接詔,一面留心腹部員款待兩使,一面部署士卒檢點庫款,宛似辦理交卸的樣子。整頓已畢,便召眾將士齊到府堂,令家人抬出許多箱籠,開了箱蓋,搬出金銀珠寶綢緞衣服各類,擺列案前隨向將士說道「諸位隨本藩數十年南征北討,經過無數辛苦,現今大局漸平,方想與諸位同享安樂,不期朝廷來了兩使,叫本藩移鎮山海關,此去未知凶吉,看來是要與諸位長別了。」並不要他就死,如何說是長別?眾將士道「某等隨王爺出生入死,始有今日,不知朝廷何故下旨撤藩?」三桂道「朝旨也不便揣測,大約總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本藩深悔當年失策,輔清滅明,今日奉旨成邊,不知死所,這也是本藩自作自受。

確是自作自受。只可憐我許多老弟兄汗馬功勞,一旦化為烏有。說到此處恰裝出一種凄惶的形狀;並把手指向案前道這是本藩歷年積蓄,今日與諸位長別,各應分取一點,留個紀念。他日本藩或有不測,諸位見了此種什物,就如見了本藩。罷罷罷,請諸位上來由我分給!眾將士都下淚道某等受王爺厚恩,願生死相隨,不敢再受賞賜。三桂見眾將士已被激動,隨即說道欽使已限定行期,不日即當起程,諸位還要這般謙遜,反使本藩越加不安。眾將士方欲再辭,忽從大眾中閃出兩人,抗聲道什麼欽使不欽使?我等只知有王爺,不知有欽使。王爺若不願移鎮,難道欽使可強逼么?

三桂視之乃是馬寶夏國相,卻假作怒容道「欽使奉聖旨前來,統宜格外恭敬,你兩人如何說出這等言語,真是瞎鬧!馬寶、夏國相齊聲道「清朝的天下,沒有王爺,那裡能夠到手?這語是極。今日他已非常快樂,反使王爺跋涉東西,再嘗苦味,這明明是不知報德。王爺願受清命,某等恰心中不服!」三桂道「休得亂言!俗語說道君要臣死,不得不死,只我前半生是明朝臣子,為了闖賊作亂,借兵清朝報了君父大仇。你尚知有君父么?本藩因清朝頗有義氣,故爾歸清,至永曆帝到雲南時,本藩也有意保全,無如清廷硬要他死,不能違拗,只得令他全屍而亡,虧他飾詞。把他好好安葬。現在遠徙關外,應向永曆帝陵前祭奠一回,算作告別,諸位可願隨去么?」眾將士個個答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瓷器珍品:青花八仙紋罐
清朝康熙大帝與俄國彼得大帝之間的差距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