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跑線》到《暴裂無聲》,階層問題成大眾關注的熱點
文/土豪莉
這個清明檔,有兩部的電影獲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一部是國產的《暴裂無聲》,另一部是印度電影《起跑線》。前者是犯罪懸疑片,後者是教育片。這兩部電影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討論的是一個問題——階層問題。
在《暴裂無聲》中,宋洋飾演的張寶保民是典型的社會底層,讓他以啞巴的形式出現,其實是導演、編劇的故意為之。張保民作為社會底層,兒子突然失蹤,他通過正常途徑無法找到兒子,不得不親自找尋,甚至產生了復仇的心理。
電影中的昌萬年是社會頂層,而律師徐文傑則是社會中等階層。社會頂層與社會中等階層的無意中互動則傷害了底層人張保民的利益。張保民通過自己的方式為自己尋找公道,最終並沒有得到任何所謂的公道,儘管從法律上講,上層與中層都被送進了監獄。
這是三個階層高度衝突,而底層受害的故事,將底層人的失語描繪得淋漓盡致。然而,這種深刻的諷刺,高度的隱喻,並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整個社會依然是絕望的,人性依然是醜惡的,階層依然是固化的。問題沒有解決,絕望依舊存在,這是導演、編劇的深刻。
與《暴裂無聲》相比,《起跑線》就相對輕鬆,以喜劇的形式探討印度的教育問題。其實,這本質上是階層問題。拉吉夫婦其實是中等階層,中等階層與上等階層的互動,以及與下等階層的互動產生的嚴重障礙,奠定了這部戲的思想基調。
在《起跑線》中,教育問題只是一個角度,實質是對種姓制度開炮,是對基於種姓制度而形成的階層固化問題鞭撻。政客的蠅營狗苟,商人的唯利是圖,底層人的悲慘生活,以及教育的代際繼承問題等,都是這部電影無情鞭撻的地方。
儘管《起跑線》中的階層問題與中國大相徑庭,但是階層問題本身在中國是極為敏感的。隨著社會分配問題越來越不公平,中國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階層固化問題。《暴裂無聲》中失語的底層,其實反應的是廣大在商業利益與政治權利外游移的人的心聲。
看《暴裂無聲》和《起跑線》,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我們總能從中找到跨越階層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很容易讓人產生絕望的情緒。這些才是讓人產生同理感的地方。尤其是,對中國龐大且並不好過的中產階級,這些作品總能切中大家內心最脆弱的點。
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圍繞階層問題的探討,以及對相關解決方案的設想等作品,會繼續獲得好的口碑,也會有更多的人樂見類似的作品。
※王寶強親臨金掃帚獎現場,成史上第一位直面該獎的一線演員
※電影《後來的我們》衝擊五一檔,導演劉若英為宣發累成汪
TAG:三十立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