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洪雅畫壇鬼才邱容德

洪雅畫壇鬼才邱容德

在洪雅縣,說起邱容德,沒多少人知道是誰,說起畫畫的邱眼鏡,沒有人不認識,因為他那張被硫酸毀掉的面孔。這個為藝術而生的才子於 2011年9月25日,因病在重慶逝世,終年73歲。噩耗傳來,先生生前舊友陳錫雲、閔格洪、劉俊、王德躍等以及客居洪雅的畫家陸上鈞先生,聚而緬懷邱老,感慨先生坎坷而頑強的人生。容德先生以其短暫的藝術生命,在藝術的天地里忘我遊走,在痛苦與艱辛中,跋涉於藝術的神聖高地,憑其執著與頑強,邱先生在中國畫領域、現代剪紙領域均取得了空前成就,特別是其以「曉桑剪紙」命名的雅紙剪紙藝術更是聞名遐邇。「曉桑剪紙」屢獲國家級大展金、銀獎。先生近年創作的重彩青綠山水,也開創了中國山水畫新境界。其所取得的成就,十分不簡單,這便是大家的共識。隨著時間的推移,邱先生的藝術定會為更多的人所認識,定能綻放更奪目的光彩。

簡單和不簡單的邱容德

邱容德,1938年11月生於四川省井研縣,1953年畢業於成都市七中,1956年春畢業於四川省林校,本來應該去學美術的邱容德,卻讀了四川林校,「因為當時學林業可以管飯,不要錢,國家把啥都包了」,同年5月分配到四川省洪雅縣林場任技術員。從此成為洪雅這片美麗土地的兒子,為他以後的創作提供了無限的創作素材。1957年冬反右時,押送到縣委機關,和李克勤一道被批判、鬥爭、監督勞動長達半年。1958年3月,邱容德因和同學在通信中指點江山,被縣委機關大字報定為「邱(容德)張(文天)反革命集團」,以「反革命罪」判刑入獄5年。

因善繪畫,被以「戴罪立功」的身份參加「大躍進」宣傳,1959年轉樂山公安處永興廠搞美術宣傳。當他好容易挨滿5年時,刑期卻又變成無期。1964年轉峨眉建新化工廠搞玻璃陶瓷彩繪,1969年轉大為化工廠車間勞動。1970年那年,一個瘋狂的獄友用一種瘋狂的方式自殺,將硫酸潑向自己也潑向別人,而邱容德正好在他的旁邊。這個32歲的青年被硫酸燒毀了英俊的面孔,損失一半的聽覺,幸好尚存一隻勉強可以看清物象的眼睛(後文友閔格洪為其刻有「盲人瞎畫」印章一枚),邱容德外貌相似於巴黎聖母院敲鐘人卡希莫多,更像電影《夜半歌聲》中的宋丹平。在那彷彿沒有盡頭的苦難中,邱容德學會了自我救贖,「監獄裡我經常畫畫,畫了很多領袖像,我喜歡畫,因為畫畫的時候我可以吃到肉」,於是邱容德成了個監獄美術家。直到1979年平反昭雪,結束22年勞改生活,被安排在洪雅縣文化館任美術輔導幹部至退休。

20多年脫離社會,突然面對這個龐大而複雜的社會,他感到不知所措,「生活永遠沒有結果,在監獄的時候,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得到自由,出獄了生活有盼頭的時候,反而又有了失落感」。那年,23歲的重慶女子曉桑(桑良淑,重慶巴縣人),到峨眉探望父親,遇到了也在那裡探望朋友的邱容德,那時,他已經43歲了。「開始我看到他時覺有點恐怖,後來接觸多了就不可怕了。」曉桑曾這麼描述這段奇緣。當年桃紅柳綠、明眸皓齒的曉桑,選擇了邱容德,而且是容貌盡毀後的邱容德,邱先生後來說,自從遇見曉桑,「她就成了我的耳朵和雙手。」此話一點不假,平時與邱容德交談,如果方位不對,他很難聽清楚,曉桑要大聲為他複述,而有時想問曉桑的問題,曉桑還沒來得及回答邱容德卻搶答了,兩人如此默契,他們就是一個人。「外頭不曉得的人都以為曉桑當時是圖我的錢才嫁給我的,其實她清楚我是個窮光蛋,我連買菜都不會,家務全是她做,她嫁我是很划不來的。是上天憐憫我這個大苦大難之人,送來了這麼好一個妻子。」邱容德這樣讚美上天給他送來的妻子。

邱容德從此在藝術的道路上賓士,從洪雅台會,到槽漁灘景觀設計,到洪雅八景白描圖,到止戈文博基地的「二十四孝壁畫」,到曉桑剪紙,到重彩青綠山水……其實,從人生的境遇到人生的挫折,從藝術創作到作品創新,從生活易知足到藝術追求不滿足。熟悉了解邱先生獨特人生的人只能讚歎:吃大苦的人生才能成就人生的大成就。

邱先生是極其簡單的,從生活、穿著到待人接物、為人處世,他不僅僅需求簡單、理解簡單,做不來飯菜,洗不幹凈衣物,身上不帶大錢,買不來東西,離開夫人生活難以自理。完全可以用天真無邪、純真童趣來形容。

邱先生又是極不簡單的,從讀書、感悟到創作、創新,從談古、論今到美術史、各種藝術畫派、名家風格,他都能侃侃而談、見解獨到,可以談得極透徹。用文友們的評價,與邱先生交談,他還是那麼的率直、還是那麼的執著、還是那麼的天真、還是那麼的語出驚人、還是那麼的見解獨特、還是那麼有好奇心、還是那麼好的心態、還是那麼的有智慧、還是那麼的有追求…

用邱先生自己的話來詮釋不簡單:「我是一個書痴、畫痴,不讀書、畫畫,真的不曉得一天的日子咋個過。我是簡單的,自由自在自逍遙、自尋其樂自得其樂。」

洪雅台會現代轉型的集大成者

五月台會是洪雅縣民間自發組織的一年一次傳統城隍廟會。據清嘉慶《洪雅縣誌》即有記載。最早的台會即是在大小不等的八仙桌上,用竹、紙和綢緞找扎描繪成各種景象,由多名大漢輪換肩抬著巡遊。而台上則挑選少男、少女扮演戲劇故事中的人物,高立於台上和著樂器和各種文武故事情節,表演其中的典型形象。台會有「平台」、「高樁」之分,高樁因造型驚險,其藝術價值更高,同時製作難度更大。「文革」開始後台會自然停歇,到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由燈會而至台會,1985年被洪雅縣政府正式命名為「五月台會」並恢復展演。

如何讓舊時台會煥發藝術青春,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洪雅一批藝人對台會從形式到內容都進行了許多探索。如鄧光蘭、鄧光容、邱容德、底志謙、陳錫雲、閔格洪、黃松德等人,在台會向現代轉型上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其中邱先生在台會造形、聲光配置以利夜間展演,以及改人抬為汽車巡遊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實踐,將洪雅的高樁台會,設計為種種驚險離奇檯面,四面觀看,妙趣橫生,令人傾倒。使台會在繪畫、剪紙、戲劇、雜技、雕塑、電動、音響、燈舞等藝術形式集於一台,將洪雅台會帶向了新的展演高度。1987年洪雅台會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四川·貴州分會場開幕式」,暢遊蓉城,奪得藝術節頭彩。2004年洪雅獲 「中國民間台會藝術之鄉」的美稱,2007年「洪雅五月台會」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鄧光蘭女士因其在台會傳統繼承方面的成就被授予台會非遺傳承人。

作為洪雅台會轉型期的設計製作者,邱先生影響了洪雅一批台會製作者。提起邱先生,無不讚歎其之才氣。所以稱邱先生為洪雅台會的集大成者並不為過。

偶然中的必然:曉桑剪紙

邱容德說過,是曉桑把他從失落中拉扯出來,「我這輩子沒遇到什麼機遇,但我嚮往美好的事情,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曉桑就通過剪刀剪出來了,我想活得充實點,不虛度這一生,因為我的前半輩子已經浪費了」。邱先生不願虛度的,就是繪畫藝術,他喜歡畫畫,從沒人教過,但他什麼畫都會畫,油畫、中國畫、年畫、壁畫、兒童畫、科普畫、台會,儺戲演員戴的砂器面具、磁板畫、蠟染扎染、剪紙,凡藝術他皆能觸類旁通,大都是在勞改時自學的。而曉桑剪紙的降生,則源於偶然。

1990年,因為女兒的緣故,曉桑剪紙悄然降生。那時候女兒要準備考試,曉桑在燈下陪著女兒複習,沒事幹就拿著剪刀剪出自己的心情,邱容德從這一大堆剪紙里發現,原來曉桑的手是這麼巧,而這種巧打開了邱容德的創作靈感,他滿腦子的創意與曉桑共同創造了曉桑剪紙這個藝術奇蹟。他那深厚的藝術積澱成了一個創意寶庫,曉桑則用剪刀,把它們一個一個剪了出來,夫妻倆就這樣創造了中國藝術史上屬於他們的剪紙人生。

20世紀90年代,永不言敗的邱先生終於厚積薄發,不斷創新,創作出在全國獨樹一幟的「雅紙剪紙作品——曉桑剪紙」。曉桑剪紙首先打破傳統剪紙用紅紙創作的習慣,採用洪雅產龍鬚雅紙為材料,作品剪好後大膽使用中國畫顏料浸染,色彩豐富,增強作品表現形式,內容上也完全打破傳統剪紙的表現主題,他們借鑒山水畫題材,將洪雅的青山綠水,松風明月,飛瀑流泉,農舍田畦,一一以獨特的藝術語言躍然紙上。小小剪紙,剪出藝術創意,剪出人生哲思,將中國文人畫的思想、感悟融於創作主題中,給人以全新的視覺衝擊,拓寬了剪紙藝術視野,豐富了表現形式和審美意向,將傳統剪紙藝術引向了一個新的發展空間,也更適應現代人的審美意緒情趣,因而獲得巨大成功,曉桑剪紙成為譽滿全國的藝苑奇葩,其作品《春閨》、《往事》、《花房琴韻》分別榮獲國家級大賽金獎、銀獎,其作品被《中外剪紙藝術》、《中國現代剪紙》選為封面或首頁,邱先生也被禮聘擔任全國剪紙藝術評審委員。邱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蘊、巧妙的構圖、美妙的色調、鮮明的主題、創造性的傳承、真正表現出作者藝術水準、文史功夫和獨特技巧。為中國剪紙藝術開拓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大道。

曉桑剪紙的每件作品風格差距都很大,每套都會有採用一種不同的技法,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以洪雅鄉村題材創作的《蜀山村》系列山水小品,幅幅精美雅緻,流淌著自然意趣和藝術氣息。《往事》系列裡,張愛玲筆下女人們的春花秋月、喜怒哀樂都被那把生動而細膩的剪刀一一剪出;《禪》里的那個佛頭剪得立體而厚重,彷彿能聽到它被敲響的聲音,聞得到它身上殘留的千年銅銹的味道。那些細節處的鼠、鳥、蟲、魚非常生動。那幅《空》里的題句:「當一個人心中的大愛覺醒之時便可成佛,而一切祈禱都是向自己祈禱,一切許諾都是向自己許諾」。是啊,自己就是佛,何必求佛呢。正是邱先生經受的苦難,讓他們的生活和作品都充滿了悟性和禪意。

有人問邱先生為什麼他的名字從來不署在曉桑的作品上?他說:「曉桑成功了我也就成功了,曉桑剪紙是我們共同的名字」。

屬於他的青綠山水

邱容德先生的中國畫創作,全靠其學養支撐。先後取法於諸多古今藝術家,從不同風格的畫家作品中汲取營養。他曾深入張大千、陳子庄等大家的作品中捕捉那種適於自己的風格,不斷嘗試,又不斷自我否定。為尋求突破,他思索,徘徊,以求在傳統中尋找自己的落腳點。為了畫出心中的牛,他長時間在當時的耕牛市場畫寫生稿,經過數千次的提煉,形成了後來他作品中極具力量感,也極有筆墨味的簡練的耕牛。從先生對牛的描寫過程,可以體會他對「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的理解,他對藝術物象的嚴謹。

邱容德先生就是這樣從細微處一點點開始構建自己的藝術大廈,直到退休之後,他更是全身心行走在尋找自己獨有的藝術語言的艱辛路上,他瞄準傳統中國畫中重彩青綠山水,並在其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獨有的畫風。獨特的個性,活躍的思維,深厚的學養,崇高的藝術境界,註定了他最終的藝術成就。其晚年的重彩青綠山水,打破了傳統青綠山水畫法的局限,融多種繪畫技法於一爐,將傳統青綠山水畫的精緻厚重與現代寫意山水畫的詩意典雅相結合。凝重的色彩,強烈的對比,絢麗的畫面,使他的重彩青綠山水更顯磅礴大氣、華麗典雅。他開創了一小方中國山水畫的新境界。

吳凡先生對其作品評道:「見到他的一些作品,覺得他在藝術上自辟蹊徑,筆墨意象亦多佳趣。」譚學楷評價:「他的畫筆墨渾厚,意境清新,富有濃厚的生活與時代氣息。邱容德善於從民間藝術和畫像磚中吸取營養豐富自己,其作品既有民間特色,又具有獨創面貌,令人玩味,從邱容德的畫中感覺到既有中國的傳統又是創新,既具有民間藝術的特點又極富於生活意趣」。程雲評價:「邱容德是四川最有特色的國畫探索者」。陳世琮評價:「從邱容得的作品中,看到一個不甘沉淪努力進取的藝術的靈魂,幾年來他的畫風一變再變,漸趨成熟,他從民間青花瓷畫,從秦磚漢瓦,從遠古岩畫和圖騰以及西方現代藝術中吮吸營養,苦苦探求表達自己感情的語言形式,他的畫借山林之景,抒胸中之意,常能引起觀者共鳴。」

槽漁灘景區藝術總監

1992年,槽漁灘電站與景區同步進行建設,邱容德先生被借調到槽漁灘參與景區建設,並成為槽漁灘景區景點最主要的實際設計者。直到1994年景區正式對外開放。1995年槽漁灘景區被評為省級旅遊風景區。

槽漁灘景區面積1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600畝,大小景點108處。主要景點分為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共計24個景點,著名景點有:南方絲綢之路古棧道遺址、千年羌人懸棺、離堆、桫欏野生保護基地、小山峽、水磨溝、金舟寺、千塔佛國、卧佛、佛教故事長廊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巧妙配置,融匯了儒、釋、道和青羌文化。

在槽漁灘景區中,邱先生憑藉深厚的繪畫、設計能力,大處著眼,小處用心,展示了他宏大的藝術掌控能力和高強的動手能力。特別是千塔佛國、卧佛、佛教故事長廊等景點,借山勢為景點,表現出強烈的藝術設計和感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景點必將顯示出長久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

邱先生病故後,有不知名的人留言「邱先生的藝術成就與造詣自有公論,最仰慕還在做人。不卑不亢,追求不止,卻又從容平淡,不慕虛名;一生坎坷,遭遇不公,卻能以德報怨,寬以待人;追求藝術創新,獨樹一幟,卻不貶低他人,樂於接受各種觀點和流派。其心博大如海,其情純凈如水,晚年仍心如孩童,人之境界如斯。痛失故友為不幸,相識故友以為幸。」這一觀點十分中肯,只有尊重邱先生並懂得藝術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文中配圖為邱容德與曉桑剪紙作品)

「最洪雅」是洪雅縣作家協會主辦的微信公眾平台,這是一個公益平台。集社會新聞、資訊、文學藝術為一體。歡迎來稿,大家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洪雅 的精彩文章:

最洪雅 覓食小記

TAG:最洪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