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愛玲:冷眼看世界,人間小團圓

張愛玲:冷眼看世界,人間小團圓

滾滾紅塵

 一生守候

陳淑樺 

00:00/00:00

01

二十世紀初的上海,是十里洋場,是摩登時代,是西式生活裹挾著傳統觀念,滲透到了物質精神的各個方面。

1920年的靜安區,一棟舊式貴族的宅邸里,一個玉砌粉啄的小女孩出生了。

她的外婆是晚晴名臣李鴻章之女李菊藕,外公是清末重臣張佩綸。

不僅家世顯赫,小姑娘自己更是個天才。

三歲時,她便立在滿清遺老的藤椅前,搖頭晃腦地吟唱著「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而後,母親和姑姑一起赴歐洲留學,留下敏感的她在舊式紈絝父親的身邊。

父親重男輕女,長期缺乏關愛的她,在六歲這年,一邊讀《詩經》,一邊寫了個家庭悲劇小說。

由於「對色彩、音符、字眼,極為敏感」,她將自己的夢想定為畫家或音樂家。

然而,當她看了一部講述關於畫家窮困的紀錄片之後,狠狠地痛哭了一場。從小就「拜金的」她決定,還是做個鋼琴家好了。

於是,音樂里那八個可愛的音符像八個性格迥異的小人,陪伴著她度過了孤單寂寞的童年。

十歲,被她奉為偶像的母親,從歐洲寄來了一紙休書。

之後的歲月,她小心翼翼地跟著父親生活,努力討好父親。但還是在和繼母的一次口角中,被父親暴打囚禁。

半年之後,她偷偷逃走,再也沒有回去過。

02

1938年,十八歲的她考入倫敦大學。因戰亂不能成行,次年入香港大學中文系就讀。

隨後不久,香港淪陷。

她返回孤島上海,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1943年,《沉香屑:第一爐香》在《紫羅蘭》創刊號上發表。其文章獨特的角度,細膩的觀察,風趣的語言,讓她聲名鵲起。

整個上海灘都知道了她的名字——張愛玲。

而此時,她才二十二歲。正應了她自己的話:「出名要趁早」。

張愛玲的出現,是五四白話文學與中國傳統文學相互碰撞與融合的巔峰。

之後,這位雅俗共賞的時髦女子,陸續為文壇獻出了《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半生緣》等等具有時代印記的優秀作品。

她和她的文章,成為40年代戰時淪陷區的一束極其耀眼的光芒。

03

張愛玲的作品,關注的多是大時代變遷里的小人物。

《傾城之戀》里,整個香港城的陷落,不過是恰好結束了白流蘇與范柳原的相互試探,成全了一段花好月圓。

《金鎖記》里,面對時代車輪的不停追趕,曹七巧選擇守著她的金鎖,在鴉片煙的氤氳里,將自己和生活一同鎖在舊時代的溫床上。

在這些小人物中,張愛玲又格外關注女性,關注她們的內心與情感世界。

《沉香屑》中,要強又虛榮的葛薇龍,《半生緣》里,炙熱卻悲情的顧曼楨。

飲食男女,人間冷暖。

乍一看,這就是張愛玲作品的全部內容。

她的作品像是從舊時代走出來的女子,穿著流光錦緞的旗袍,有著舊式的溫婉。

可這女子的眼睛卻是望向未來的,她始終直視著未來世界裡的人和事。在眼見的未來里,人未必就暖,情未必能真。

既然生命本是虛無,那就用盡全力,活色生香。

這種通透和冷漠,使得張愛玲的作品裡總有一種蒼涼,揮之不去。

04

因為這份冷靜和悲愴,再加上她與胡蘭成的婚姻,張愛玲其人和她的作品在1949年之後遭到了批判。

以至於在大陸文學語境中,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張愛玲的。

而敏感成性的張愛玲,也在察覺時局將變的時候,於1955年,遠赴美國。

在美國,張愛玲除了繼續她的小說創作和《紅樓夢》研究之外,還致力於將《海上花列傳》翻譯成英文。

1960年與美國作家賴雅結婚。

1972年,張愛玲移居洛杉磯,繼續文學創作,並有《張看》、《對照記》、《色,戒》等重要作品問世。

80年代,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評價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

張愛玲敘事的冷靜,好像一個看客,冷著眼,看世人熱鬧。而對於人情與時代的淡漠,也使其作品染上了蒼涼的美感。

這些,都是中國小說難得的現代性。

因此,張愛玲重新回到文學的視野,大陸掀起了一股「張愛玲熱」。

05

總有人說,張愛玲太冷漠。其實不盡然。

我始終相信,只有懷揣著對這世界深深地熱愛和對這人世不盡地眷戀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直抵人心的文字。

只是從小受到父親的忽視,母親的冷落,張愛玲在人之初始的童年,得到的不是愛的溫暖,而是勾心鬥角自我保全的精明。

由於愛的缺乏所帶來的金錢上的困惑,更讓成年後的張愛玲養成了殺伐決斷、「唯利是圖」的果敢。

但這精明與果敢,為得是一個理直氣壯、頂天立地活著的尊嚴。

正如她自己說的,「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張愛玲用才華與富足,將內心那個敏感脆弱的小女孩嚴嚴實實地保護了起來。

當她帶著兩個金條去還母親錢的時候,頗有點哪吒削肉還母、割骨還父的負氣與悲涼。

也因著這份驕傲與自尊,她可以在胡蘭成變心之後,寄去決絕的分手信,並附上三十萬稿費。

不拖不欠,有情有義。

張愛玲一生清醒孤傲。

1995年逝於寓所之時,人們發現她早已將遺囑及身份證明和財物收拾停當。直到去世,她都不願麻煩別人。

時代動蕩,她筆下的人物大多命運不濟,偶有幸運之人,也不過是得了個亂世之中的小團圓,成全的是自己的心意。

正如張愛玲自己,雖然一生流離,但已成傳奇。

而那最後灑在太平洋里的一捧芳骨,來生定是自由自在的靈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日閑書館 的精彩文章:

TAG:半日閑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