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前半生》:除了虔誠的懺悔,還有一股與生俱來的帝王之氣

《我的前半生》:除了虔誠的懺悔,還有一股與生俱來的帝王之氣

《我的前半生》:除了虔誠的懺悔,還有一股與生俱來的帝王之氣

在末代的皇帝里,溥儀說嚮往現代文明的,在這本書里,他寫到:

在我眼裡,庄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甚至連他衣服上的樟腦味也是香的。庄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聰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里最有學問的人。恐怕連他自己也沒料到,他竟能在我身上產生這樣大的魅力:他身上穿的毛呢衣料竟使我對中國的絲織綢緞的價值發生了動搖,他口袋上的自來水筆竟使我因中國的毛筆宣紙而感到自卑。自從他把英國兵營的軍樂隊帶進宮裡演奏之後,中國的絲弦我就更覺不能入耳,甚至連丹陛大樂的威嚴也大為削弱。只因庄士敦譏笑說中國人的辮子是豬尾巴,我這才明白腦袋後的這東西確實不雅觀,立刻毫不猶疑地把它剪掉了,和誰也沒商量。

再次翻看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最近國內出版了一個「全本」,厚厚的大開本,比我少年時看過的那本氣派許多。雖然是「全本」,但寫作於一個特殊年代的基本內容並無改變,依舊是虔誠的懺悔謝罪與對新社會的推崇膜拜,最大的變化或許是增加了不少照片。

其中有一張照片很有趣,上面是胡適的一張名片。胡適工整地寫著「今日因有課,不能進宮,請恕罪」,原因是當時已經遜位的溥儀聽說了他的大名,想請他入宮一晤。雖然溥儀不過是少年遜帝,胡適又身為新文化運動旗手,但一句「請恕罪」已表現出胡適的恭謹。後來,胡適和溥儀見了一面,他的感想更加有趣。胡適對溥儀的英國教師庄士敦說:「我真是非常激動,因為我竟然能在代表著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偉大帝王傳統的最後一位面前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見,即便是喝洋墨水、講白話的適之先生,面對哪怕一個小而前的皇帝,也仍然不僅心潮起伏,誠惶誠恐。

由這故事,聯想起的一個話題就是所謂帝王之氣。從照片上看,溥儀這方面的氣質並不太出色,倒是他的皇叔、郡王載濤,儼然有氣宇軒昂的皇族氣派。其實,最能看出一個皇帝是否有氣質的時候不在春風得意,而在於落魄潦倒。普通人亦然:有人吃穿住行無不華貴豪奢,但就是顯得不搭;有人簡樸隨意,卻自有一番卓然氣象。

說兩個落難帝王之氣的例子。明英宗率軍親征,在土木堡被瓦剌騎兵擊潰,五十萬人死傷枕藉,混亂不堪。在侍衛零落、突圍無望的情況下,英宗顯示出他的「天子本色」,鎮靜地下了馬,在高處面南盤膝而坐,等待不可知的命運。一個瓦剌士兵想來搶他身上的盔甲,英宗拒絕,那士兵正要動手,被人攔住,因為其他人覺得「此人非同凡人。」後來見到瓦剌諸王,他依舊泰然自若,全無被俘的沮喪,更不曾乞憐。瓦剌首領也先也被懾服,不僅叩拜,請英宗吃飯自己也要陪座在側。英宗是個失敗的昏君,但這股不墜的王氣教人佩服。

另一位南明永曆帝,被緬甸人出賣,落入吳三桂手中。永曆帝面南而坐,吳三桂進來時態度本來倨傲,只是作揖,但永曆帝一開口,吳三桂就「噤不敢對」,隨後更跪地「不能起」。永曆帝只是簡略的幾句責問,就令吳三桂要靠別人攙扶才能起身,色如死灰,汗流浹背。後來,吳三桂可以下令殺永曆帝,但不敢再去見他。

亡國之君,所擁有的東西變得一無所有,也許,只有從小培養的帝王之氣還在,一時半會消磨不了,溥儀說歷代帝王中最獨特的存在,從君王到平民,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中僅此一位,這說他的幸運,也是新時代的包容,只不過在他悠閑的逛衚衕的時候,是不是還帶著一股帝王之氣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烈火如歌》:雪對如歌無怨無悔,誰才是小說中最大的悲劇人物?
《山本》賈平凹的新書,為何取了個日本名字?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