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ult的控制,不只有相愛相殺—PTA離奧斯卡最佳導演還有多遠?

Cult的控制,不只有相愛相殺—PTA離奧斯卡最佳導演還有多遠?

特呂弗日誌001號 電影《魅影縫匠》

Daniel Day-Lewis飾

他扼死生活, 在記憶中脆弱 ,偽裝出一種強大。

Vicky Krieps飾

她毒倒強大, 只為卸去偽裝, 尋求到一種愛他的辦法。

他是為身姿曼妙而活的縫匠 ,卻做不出適合自己心靈的衣裳 。她是他靈欲的模特 ,卻不追求衣物的得體,只想挽回一份有愛的生活,這是真實的誇張演繹 ,是回味良多的小小邪惡。

—打算以這樣的方式療慰PTA和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擦肩而過.

「 PTA」— 保羅·托馬斯·安德(Paul Thomas Anderson)全名替代物,也是「精對苯二甲酸」的英文縮寫,一如精對苯二甲酸那輕微的化學毒性一樣,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整個人的存在就是微毒的,迷戀他的電影多多少少會產生副作用,普普通通的聲畫聚合在他的故事中所催生的可能性即刻就能超越語言的邊界,想像一下,你坐在巨幕面前,凝視並忍受著故事中的一切在眼前的缺席,卻無須依靠台詞去尋求一份安定感時,就會和夢到酣爽時那種賴床不起的上癮莫名的聯繫起來.

「 PTA」 在撩騷

特呂弗日誌001號透過電影《魅影縫匠》(Phantom Thread)聊一聊cult片是如何闡釋控制關係的,所有喜歡噴電影的同道也許都知道cult這個詞,不過界定一部電影算不算cult電影應該會有N多種標準,(故本日誌僅代表個人觀點,有不同見解之大牛勿為宣洩情緒橫眉冷對,萬分感謝)

Cult電影(Cult film/Cult Movie)是指某種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電影,指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性,通常是低成本製作,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簡而言之,就是屬於非主流領域卻能在特定的年輕族群中大受歡迎的電影作品。它的另一個特點是類型多元化:暴力片、科幻片、恐怖片、黑色喜劇、西部片、實驗電影等等各種標榜著另類和決不妥協口號的電影,都可以成為Cult電影。常常是科幻、恐怖、音樂、動畫、喜劇的大雜燴

—摘自百度百科

而個人傾向於從亞文化、邊緣性和形式體系的自流變來看PTA的電影,PTA早年發跡的業界生態圈是眾所周知的獨立影人天堂—聖丹斯國際電影節,而聖丹斯影展建立之初的意旨就是為主流電影市場碾壓下的藝術工作者尋求新的生存空間,所以該影展所樹立的評選標準就隱型在「低成本、獨立製作、凸顯邊緣性」等範式中,這極大程度激發了這個熱愛色情片的「不良少年」PTA的創作熱情,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初的PTA無疑在成長中後知後覺的見證了垮掉一代構築起的第一波「亞文化」散落在美國商業世界中的彈坑,而當PTA可以順遂的迎接自己的成人禮時,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戰計劃也將接近尾聲,一種帝國中心論調引領下的潮流文化正在製造大量以宣誓科技崇高力量為宗旨的娛樂快餐,其中當然不乏偉大的《星球大戰》三部曲。所以我們不難想像PTA火力全開的戰場為什麼會是異端化,邊緣化的獨立電影,道理既可以被輕而易舉地解釋為一個主流業態越穩固,結構性的態勢越繁榮的時期,新生力量生存的唯一選擇就是邊緣顛覆中心,雖然電影藝術和商業建構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在其核心上,依舊跑不出一種表達的慾望,PTA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具個性的創業者,他所代表的力量就是對主流的大聲喧嘩,對結構的破壞性.

代表作《不羈夜》

他的成品作便是典型代表

叨叨了這麼多廢話,我終於可以跳過對PTAcult片大神標籤的定義來說下這部《魅影縫匠》,我擦,這中文譯的,總有一種貴與賤的懸殊對抗,就像勞斯萊斯魅影和一個縫匠,緊接著你會發現,這種歪解的確在故事的核心中得到了印證,簡單來說,該故事講述了一個霸道的藝術家一樣的哥特式抽風老貴族裁縫愛上一個妙齡餐廳女服務生,並被其折磨的死去活來的故事,女主(毒小婦)在和老瘋子(裁縫)結婚後為了尋求這份愛情的存在感瘋狂的展開了偏執狂式的「小蘑菇」下毒,然而老瘋子於片尾處發現了生命的真諦,領略到自身存在的事實必須在這種被害中得以強化,於是他更瘋狂的愛起了毒小婦,並擁有二人毒性的結晶—孩子,其中對於大環境的刻畫以及老瘋子姐姐的支線描述我不再細表,有興趣的同道直接看片. 好,那麼,以下分析開始— 一個拖延症患者進入主題一般需要半小時

剪啊剪 剪啊剪

在我們初步了解劇情的情況下,我們最多的發問是:靠,這樣的被虐狂和施虐狂的故事偽裝成一部徹頭徹尾的文藝片到底有什麼價值,除了PTA的死忠粉,大部分初看該片的觀眾有不少這樣的挑剔. 針對這樣的狀況,我習慣於提出空洞到回答不了的問題:愛情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關係?我擦,有人要打我了,無論做出何種極致的解答都不免玷污愛情的神聖,又或者愛情本身就沒有神聖可言的情況下,妄圖給人類的終極謎題之一下定義的人幾乎不是自大狂就是白痴,但我的意思是說,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偏狹的角度去闡釋,如同我們的眼睛一次性可以看到的空間如此的狹窄一樣,我們的理解本身也不可能是超越我們的動物性局限的,那麼,如果我們只是用一種狹隘去闡釋,最起碼,我們能在一個方向上走的更遠,我選擇的角度叫做控制.

透過線條控制你的身體

每段關係中都不可避免的涉及控制,即使你不願意承認,哪怕只是一次微小的爭論,都是自我中心對異己的控制,可能聖人的愛是超越這份褊狹的,但我們,在沒成為神之前,最好不要對此抱有希望,那麼,控制算不算愛的一部分呢?「額,他最好聽我的話,那是對他好,她應該那樣穿衣服,那樣才好看,」從小到大,我們的父母,朋友,戀人都說過類似的話,所有的東西,都是以愛之名,以這對你有好處之名,然而,緊接著就升級為控制,直到這份控制上升為生活的恐怖,分解尺度的混亂,我們很快就會了解一件事:所有的得寸都蓄謀著進尺 所以混亂的展開都不能在其更混亂之前戛然而止,一切都會失控.

而PTA為什麼要用這樣的cult風格來包裝對於控制關係和愛之間界限的詰難,其實也正是我之前想探討的cult文化中的自流變體系建構,後現代有個剛聽的詞叫解構,從索緒爾給符號學建域,到皮亞傑給結構主義立章,再到列維·施特勞斯對歷史主義的批判,去中心化的瓦解確定性終於融合著西方科學理性的思潮進入到新的層級緯度,而這種解構就變成了轉化所有普世價值觀念所代表的象徵意義的重要手段,自流變如同德勒茲描繪的「蜂巢」不斷的在解域與建域中試探可能性,這一包容的範式可以說成是無範式的概念,一如拉康精神分析世界中的沒有被捕獲進想像中的能指鏈,這些循環咱不能結合想像成為主觀性的現實。

所以看PTA的電影,你會不斷在進入思考後,產生思維迷霧,如果你凝視,悉心的了解故事,你就會將影像世界對象化成自己的客體,你只不過看這些傻瓜瘋狂,悲傷,然後你嘲笑他們,可很快,這些形式中的共通性會即刻讓你明確這如同小說中不變的俄狄浦斯情結,冒險家故事中的永恆性一般無時不刻不連接著你的想像,你的投入,你在將影像客體化的同時永遠無法做到你不是在者,你必須在場,且一直在場,即便你去上了五分鐘的廁所,當你重新坐在熒幕前,你必須梳理自己的思緒再次進入這個充滿著象徵意味的世界,你才會在理解自身的結構中理解它們,或者說,安放你附加於其上的意義,也正是由於這種怪異獨特的形式化表達也使得cult片又可以輕而易舉地跳過浸潤,在觀眾和影像化的他在世界裡建立一種間離,一如布萊希特常常使用的向觀眾獨白的方法,這種連接,間離,連接,間離將賦予此類影片全然不同的感官體驗,那種巧妙的感覺可以被形容為「用火燙你的手指,你痛的要死時接入你從夢中醒來」 ,這類似的儀式感,如同一種原始的圖騰隱隱藏匿在人類的共同性中-迷狂,這也是我在開篇中提到過PTA電影的毒性,副作用。

最後,在日誌的尾聲,我想總結下PTA這部相愛相殺一般的粗俗故事何以能夠在一個精緻的形式中完成它的藝術建構,我覺得無疑是兩個重點:1.這一批cult片神級導演找到了移情的工具性運用和大他者規則製造閾限帶來的攻擊性(如何和觀眾找到相似性,如何讓這種相似性啟動後又變成一種無力感)2.隱匿作者的單一風格如同創造出風格(即無須特殊的給鏡頭打下標誌性烙印來宣示風格的迥異,而是透過這種母題與觀受互動中的解離並展開多樣性來製造風格,可以說的風格永遠不是風格,充其量是一種規則,一種限制)說了這麼多,還是很遺憾,已經兼具三大歐洲A類影展最佳導演獎的PTA在上屆奧斯卡中還是與最佳導演失之交臂,我不能理解這一距離的產生是質量的差異,它只能暫時被認為成一種制度性的失敗,一次反叛主流的行為和萎落的短暫彌合.

《魅影縫匠》海報

每日一句: 如果你不是經常遇到挫折,

這表明你做的事情沒有很大的創新性

—伍迪.艾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驀然回首-驚心動魄
孩子,請你對陌生人保持距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