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緬甸華人如何過清明!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又是一年一度清明節,腦海里不由想起杜牧的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下歸途。對於死亡,很多人一般不願意提起,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很多朋友,對「死」這個話題很是忌諱,因與數字「4」諧音,所以凡是和4相關的都被認為是「倒霉」。
相反我們緬甸人對於死這個話題就很坦然,正所謂「生命無常,隨遇而安」,這是自然定律。我們這裡的老人聚集一起時除了追憶往事,其餘大部分都會談論「死」的事情。
凡是過了60歲的奶奶們還會做一件她們認為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發動兒子給自己做一副棺木,要求兒媳婦給自己做一套壽衣。
就像《冰毒》電影里的那個老爺爺一樣,在臨終之時一直不閉雙眼,直到他的孫女從老家拿來了壽衣,他才安然歸去。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迷信,但在小編的眼裡,它不是迷信,而是靈魂的歸宿。正如平時所說的葉落歸根,我們內心還是希望回到擁有童年回憶的那片土地。今天小編就跟你們聊聊緬北華人是怎麼辦理人生大事的。
一般來說,老人在即將去世時自己是會有感覺的。像我們村上了年紀的老人,一般生病了或是感覺自己很不舒服的時候也不願離家去外地醫治,他們總說即使是死也要死在家中,她們很怕在外面會找不到回家的路。
老人去世之後,首先會請(先生)來家招靈,在佛教文化里人都是有三魂七魄的,在魂魄離開了軀聲時會被嚇的四處流浪,把魂招回來就是為了給它指路,至於軀體在家放幾天也是由先生算出在哪天出殯會更好(果敢人叫出山)。
招靈的(先生)一般身穿黑色長袍,就像電影里明朝道士的服飾一般。
在我們這裡把供奉的物品叫做獻飯,一般是三碗米飯,一碗肉和一碗湯(這裡所說的一碗實則只是半碗)。每家遺傳下來的傳統也會有些不同,像我們楊家獻飯時只能使用三隻筷子。
相傳有一天我們高祖三兄弟在果敢山躲難時,正在一個山洞裡煮野芋頭吃,大哥突然說我們這樣四處躲難難免會有走失的一天,我們要有一個約定,作為將來我們的子孫後代相認的依據,也是為了避開會發生近親聯姻的事情,於是就有了「供奉祖先時要以三隻筷子」的習俗。
小時候常問奶奶為什麼是三隻筷子呢,奶奶說因為一雙筷子夾不起芋頭呀,所以他們用一隻筷子戳芋頭吃呀,這個呢就不知道真假了。
除此以外我們祖先還定下一首五言詩句作為我們家族輩分的排位,在所有宗親里,我想現在應該就只有我們楊家還遵守祖訓,在我們祖訓里父親是老大的話,老二家的孩子即使比老大家的大很多歲,也是必須稱呼對方為哥或姐,哥哥家的孩子必須承擔作為哥哥應盡的義務,所以在我們楊家裡,大兒子大女兒都是比較辛苦的,因為不管你年級多小,你必須承擔哥哥姐姐的責任。
在喪事期間全村的人都會自動來幫忙,不管老少。在平時鄰里村裡也是互相幫助,所以村裡人之間關係十分要好。但是現在有些大城市已經找不到這種感覺了。
紙錢樹
果敢人家辦喪事,一般你只要看紙錢樹就大概能知道這過世人家有幾個兒女。掛在桿上最長的為兒子錢,即使有10個兒子也只能有一棵兒子錢,據說兒子的錢樹是用來購買安葬土地的,姑娘的錢樹才是你死後的零花錢,一般每個姑娘都必須有一棵錢樹,但必須是已經出嫁的姑娘,未出嫁的姑娘是不可以扎錢樹的。
紙車,及其他動物幾乎都是現代產物。
馬和騾子也是法事里必須要有的,因為在果敢,馬和騾是富有的象徵。
在果敢,這裡也需要披麻戴孝表示對親人的哀悼。穿著跟中國的有些相似。
在出山的那一天,全村人都會前來掛禮,其實也就是變相的在經濟上幫忙他們家而已。
在出山之前還會請全村老幼一起吃頓飯,感謝大家的辛苦幫忙。
最後一程(繞光)全部子孫後代都必須集中在門口送行,如果去世之人的伴侶尚在人世的話還要割紅綠線,用現代詞來說的話就是離婚,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在這喪葬習俗中,還有一大特色就是以哭的形式去寄託親人去世的哀思。每次到這個場景時小編是感傷的,兒女子孫需要哭斷腸,尤其是那哭喪調,讓整個場面都能感到那痛不欲生。
送完最後一程(繞光)就準備送到山下葬了,下葬時村裡老人都會去,一般(先生)也會跟去,有些有錢人在老人還沒去世之前就提前把墓碑打造好了,不過大部分人還是過世後才打造墓碑。
我們這裡一年會獻墳兩次,清明為大節,重陽為小節。
※fda發布消息:市場上7%的奶粉有問題
※全世界已經離不開中國市場,緬甸水果嚴重依賴中國市場
TAG:緬甸中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