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講話只講了一半,孩子的話你也只聽了一半

你講話只講了一半,孩子的話你也只聽了一半

曾經有人來問我,孩子貪吃的問題怎麼糾正。

詢問了具體情況以後,我給他推薦了節制訓練

以糖果為例。買了一批糖果放在家裡,每次食用的量應該是事先定好的,告訴孩子可以吃這麼多。吃完了,下次再吃,不允許破例。讓孩子明白,「度」的涵義。

但這裡最需要注意的是溝通技巧的問題。

首先,把每次的量規定好,事先和孩子說好。

第二,吃完了,孩子可能意猶未盡,但必須告訴他,現在不能再吃了。

最後且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剩下的,可以下午吃或者明天吃。

我相信,這三步,在家長有意識的情況下,都是能做到的。

但是,很多人經常做的都是,乾巴巴地執行著所謂的「規矩」,卻沒考慮到如何讓遵守規矩的人從心裡認可。

所以我必須提醒大家:你可能從未意識到,自己講話只講了一半

試想一下,意猶未盡的孩子,聽到大人說「不可以」的時候,內心肯定是拒絕的,既如此,他怎麼會順從呢?所以,千萬別漏了後半句:「以後還有」

不然,結果可不是效果打折一半,而是,完全沒有效果。

把漏掉的後半句補上,有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不能做的事、做錯了的事,補充說一下,能做什麼,怎樣做才對。

對於她不要的東西,小芊芊會隨手丟在地上。

別人只會告訴她:垃圾不可以隨便丟,或者不能丟地上。

我一定會把話說完:垃圾不可以丟地上,只能丟在垃圾桶里。如果正在吃飯,那就放在桌子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她現場操作一次。

剛學會穿衣服的時候,孩子們可能會穿錯。可能前後反了,或者里外反了。

我絕不會只告訴她「穿錯了」,必須補充說明一下:「有花花(圖案)的在前面,你找一下花花在哪裡。」

你說「錯了」,我未必知道錯在哪裡。那麼,麻煩你告訴我,以後不會再出錯的法子。

第二,可以做的事,解釋為什麼,即把原因或後果說清楚。

小朋友不可以睡在床外側,會掉下去的。

晚上睡覺前不要喝太多水,可能會尿褲子的。

在外面不可以放開媽媽的手,不然媽媽就找不到你了,你也找不到媽媽了。

有時候,這樣的句式,完全可以用於「哄騙小孩子」。

比如,我曾經告訴她「旋轉木馬下班了,現在不可以坐了」;「我們要快點走,不然菜就賣完了,我們沒東西吃了」;「天黑了,再不回家就看不到路了」。這比單純告訴孩子「現在不能坐旋轉木馬」、「快點跟媽媽去買菜」、「現在就回家」要管用得多。

第三,說事情不要只說大概,把具體情況或特徵說清楚

孩子們自己洗手,總是「偷工減料」的,隨便搓一搓就算完。

我怎麼「教」呢?給她演示如何搓手,並明確告訴她,「使勁兒一點,要聽到響聲。」輕輕搓手肯定不會有響聲的,也肯定洗不幹凈。可是,怎樣才算使勁兒?以聽到響聲為準(不信你們回去試試)。

小芊芊找東西的能力非常一般,後者說,不怎麼懂得看別人的手所指的方向。

如果總是簡單地指著某個方向說:「在那裡」,肯定找不到東西。所以我必須得說得非常仔細:「沙發下面的藍色桶桶看到沒有?橙色的球球就在藍色桶的左邊」、「你的拼圖在電視的右邊」、「仙女棒在藍色的大籃子裡面,你去找一下。如果找不到,把籃子里的東西倒出來」。

不管是誰,提要求時,一定要說清楚。

當小芊芊的玩具掉在地上,她會大聲喊「XX東西掉了」。這時候我不予理會。

我會教她說:「媽媽幫我撿起來。」

即使她經常會忘記,但我每次都要提醒她說那句話才會去行動。

指令明確,才能執行。對誰都一樣。

學會如何有效地「說」還不夠。關於「聽」這件事,也不見得誰都做得好。

我想用幾組對話來說明一件事:孩子的話,你可能也只聽了一半。

(一)

我舉著一條褲子,準備給她穿。

芊:不要穿褲子。

媽:你是不穿褲子還是不穿這個褲子?

芊:不穿這個褲子。

(好吧,那你自己去選一條吧。)

(二)

小芊芊穿著一件裙子出門了,很開心。

芊:我穿著裙子好漂亮呀。

媽:是裙子漂亮還是你漂亮?

芊:裙子漂亮。

(原來你不是臭美覺得自己漂亮呀。)

(三)

芊芊奶奶叫小芊芊去睡覺。

芊:不要睡覺。

媽:那你要和媽媽睡覺嗎?

芊:要和媽媽睡覺。

(只是不想和奶奶睡而已。)

(四)

午飯後一段時間,我跟她說,準備睡午覺了。

芊:不睡覺了。

媽:你確定嗎?

芊:我睡不著。

媽:那你是不睡覺了,還是睡不著?

芊:我吃得太飽了,現在還不可以睡覺。

(哦,不是不想睡,是還不能睡。)

有些時候,我們還得自己去「猜」那沒有說出來的半句話是什麼。

每次只要洗澡,她都表示「不要洗頭」。

但我知道,她不是不要洗頭,她是怕洗頭的時候耳朵進水。

所以我得給她保證:「媽媽給你洗,不會讓耳朵進水的。」她才會同意洗頭。

我慣來堅持一個原則:不要過早下結論。多觀察、多溝通,如果孩子還不會表達很多,當然得由我們來挖掘「真相」。

題外話:

講話只講一半的問題可不只是針對育兒,而是適用於所有溝通對象。

有個朋友說,他對自己的弟弟很嫌棄,總感覺他什麼都做不好,讓自己不滿意。

我告訴他:你想讓別人做得讓你滿意,那就得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而不是說,你這樣不好。他自己是沒法想出來,怎樣做才是好的。如果自己能想出來,還會被你嫌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芊芊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TAG:芊芊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