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兒有封信 致經典

這兒有封信 致經典

(向上滑動啟閱)

致經典:

尊敬的魯迅先生文集:

對有一定地位、學識、資格的人可以稱為先生,像楊絳,蕭紅,她們雖是一代女流,就其成就而言,先生一詞當之無愧。對於魯迅,記得一本書上說過:別人總是稱呼他為學者,魯迅回應說:我要把學者的帽子摘掉。可就魯迅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及成就更是無愧對其稱為先生。

或許是長大了的緣故吧?以前老師追著捧著讓我們讀魯迅的作品,我們避如蛇蠍,覺得語句不美,文筆晦澀,內容生僻,真的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我的文章像一箭之投入大海,不會起半點波濤」。現在想來,只覺得自己小孩子氣。到現在只能說讀了魯迅的作品一小部分,並且只是蜻蜓點水,不求甚解的一讀,但那上天入地,縱橫跨越的語言,那過去未來,生前死後的想像,不禁讓人嘖嘖稱奇。

「和現代中國眾多文化大師們相比,魯迅離我們更近。這是心理上的「近」」這是錢理群教授說的。從小說到散文到散文詩,還有那些批判國民性的雜文,無一不在說明著這一點。魯迅的雜文里有很多超越性的思考,有兩大特點:一是深入民族文化的深處;二是深入人性的深處。當然我所讀的只是冰山一角,或許是閱歷太淺,不足以看懂,但我會一直讀下去,不止一遍!迄今為止最牽動我心的就是《野草》。

記得魯迅有一個說明,他說我的寫作是為三種人寫的。一種人是那些為中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平等、富強而艱苦奮鬥的志士仁人們。第二種對象是一些正在做著好夢的青年,也許也包括我們?魯迅寫作的第三種對象非常特別,他說,我是為我的敵人而寫作的。而真真正正為他自己寫作的,魯迅自己交代得很清楚,就是《野草》。「可即使如此,魯迅都不能把他內心的痛苦,內心裡最黑暗、最悲涼、最可怕的思想和盤托出,他必須有所遮蔽。」這就是說,魯迅的作品就像冰山一樣,有浮出水面的,但底下隱藏著更多東西,他的意思就表現在浮現和隱蔽之間。一如他自己在《野草》題辭中所寫的「當我沉默的時候,我感到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我感到空虛。」或許沉默的魯迅才是最真實的自己,他可以有內心的陰暗面,可以不免於幼稚簡單,可以視己為中間物,可以是虛無主義者。

對於魯迅其人的研究我是遠遠達不到境界的,不妨說說對其作品的認識,當然肯定是淺層的見解。

讀魯迅的作品,有時覺得魯迅不止在寫那一個時代,他可以用神話映射現在,用假設嘲諷當下,真的覺得他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用金剛怒目站在高處睥睨眾生。總覺得他的文章,他的見識同樣適用於過去,適用於當代,記得看過這麼一段話:「試將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現今的狀況一比較,就當驚心動魄於何其相似之甚,彷彿時間的流逝,獨與我們中國無關。現在的中華民國也還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即使到如今時代變了,一些本質的東西依舊沒有改變,縱使如何掩蓋,也難逃被看穿的命運,只是大家選擇了沉默,看著對方像跳樑小丑,給庸俗的生活增添一些調味劑。

可他不願麻木,不想沉默,他相信的是事實:「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魯迅看清了中國文化缺乏誠和愛,從而著手對這一弊病進行無情的批判:「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因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章來……」同樣,在當下的中國,魯迅是一個很好的批判性資源,他對人性的剖析,對社會的揭露,無不帶著大膽與張揚,對青年知識分子未來的彷徨,為仁人志士們發出的振聾發聵的吶喊,無不讓人對那段歷史充滿著無措與憤懣,就像魯迅所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魯迅所處的時代已經過去,但真的希望今人不要把魯迅搬進博物館,請讓他時時刻刻成為鞭策我們的力量。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

2015/10/17

圖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紈笑 的精彩文章:

TAG:紈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