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名家 林健

文化名家 林健

林健,字力帆

1942年生於福州

福州畫院畫師

印壇巨匠

林健的篆刻曾受乃師陳子奮的影響,但最為明顯的師承,當屬齊白石和吳昌碩。他的印作擅於造險,印面文字在造型處理上均有向左傾斜的明顯特徵,在增加畫面動感的同時,也會產生使印面失去平衡的危險。但他能夠採取一些特殊的補救措施,化險為夷。他巧妙地把兩漢金石文字用類似漢金文篆隸相合的手法進行融通變化,字形縱橫交錯,筆畫方圓結合,結體篆隸相參,以自己對入印文字的獨特理解進行極富個性的優化組合,審美感覺上有一種古中透著新、新中含著古的奇麗矯健之感。

篆刻二字望文生義,即篆書之雕刻。廣義而言,凡甲骨、泉幣、鐘鼎、碑版、印章、磚瓦等器物上雕刻之篆書銘文皆屬篆刻作品,印章僅是其中一種。用篆書刻印可稱篆刻,更確切者應稱篆刻印章。我國印章藝術源遠流長,以篆書刻印為主流,因篆書線條善於促長引短,彎曲流動,其造型能長能扁,能方能圓,生動協調於印石特定形狀之中,富有裝飾趣味。

再者、篆法與章法、刀法之相互適應亦遠遠超乎其他書體。印章藝術雖有以隸書、正書及其他文字刻印者,只能聊備一格,不屬於篆刻藝術。當今,辭書中「篆刻」條目泛指雕刻印章,似不精確。所以,分門別類印章藝術,闡明「篆刻」二字語詞定義,即可避免諸多無謂爭論。

__

___

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

林健所尤為著力的便是「印從篆出」。他的字形的起伏開合、線條的互相穿插以及俯仰曲直、粗細、疏密等的處理極富創見,他一方面講求字法的淵源來由,一方面又善於安排變化,在示人以新鮮奇麗的同時,不乏古雅之意的流露。既重傳統功力,又富豐富想像,殊為難得。

很多印家治印,在朱、白文的風格統一問題上,往往頗費躊躇,但林健在這一問題上卻是個例外,他的朱白印風格一致,線條的質感亦不相上下,其之所以能此,乃源於他入印文字準確的把握與刀法的協調配合能力。觀林健印作有一種覆險如夷,談笑風生,剛柔適度,進退有據,全賴機敏與睿智。其中學養、見識、膽魄者不可缺一。

學習書法需要天賦與勤奮,二者為可偏缺,雖有聰明之資,還須做遲鈍工夫才能成功。學書不知取法,空有創新意識,是無益於學書的。學書當以臨摹為法,從傳統作品中開闊視野,選擇自己喜歡的範本,專心致志臨寫,培養對點畫與造型的精緻觀察力,並於實踐中體悟,持之以恆,功在不舍。

篆刻印章與其他篆刻作品之間文字造型存在共性,以之變化入印則取之不竭,用之無窮。自鄧石如以下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諸家各就英分,或主方正、或主秀逸、或奇肆縱橫、或真率爛漫、或蒼勁古拙,皆為千古不朽大家。同時認識到篆與印之相輔相成關係,總結出「篆從印入、印從家出」、「印外來印」之印學理論,至今尚不失為學家中之金科玉律。

風力漸添帆力健

百家爭鳴

「篆從印入、印從篆出」說明篆與印二者相輔相成之關係。學篆與學印,猶如划船務須左右雙槳齊力。此為印學之不二法門。篆書之進步有利於刻印演變,篆刻之成績亦有益於篆書創新,篆書形成風格用之刻印則有水到渠成之功,其所刻朱文與白文格調必趨統一。

漢元氏祀三公山碑(一)

漢元氏祀三公山碑(二)

書法,篆刻藝術以線條為生命,文字之線條與造型相輔相成,線條形跡與作品風格息息相關。線條精善美,令人有入木三分之感,此非三年五載所能修成,故有一下筆便見功夫之說。倘若只圖形式拆改翻新,或可驚諸凡夫,一時風行,卻因才力不逮,易被他人套用,欲求久遠流傳,談何容易?

故創新者旨在創線條之新,苟能於尋常一畫之中,別具筋骨風神,即可終身受用不盡矣。

邊款:

長風盪海

健帆千里

問道往還

祥止止

林健

印文:

長風盪海

林健先生的篆書,則使我覺其有以筆代刀之感。下筆毫不遲疑,用筆簡潔勁利,線形剛銳明凈。猶如篆刻中的沖刀,一往無前。

折筆處或一筆自成,或者兩筆相接,皆乾淨利落,不露斧痕。

中含機巧者,是在大量直筆中時用曲筆,既豐富了線形,又能化板為活,有的還頗帶汗碑額中的曲筆的意趣,而無論是直筆的挺健還是曲筆的環轉,都能於遒練雄勁中見到他經過長期錘鍊,刻苦磨礪所業已具備的書法功力以及他對鄧石如、趙之謙、昊昌碩、黃牧甫、齊白石等前賢大家書篆的理解。

斗方

長樂吉祥

封泥

見賢思齊

在直曲用筆之外,林健先生還時用隸筆磔法甚或楷書捺法,當然,可以看出他是很謹慎的,並非處處、字字、時時都用,不結積習,又要協調,才給人以奇兵突出且渾然無礙之感,況且其重粗細,起落收放,似平而實不平,自然蘊籍含蓄。

再從結字章法來看,大小長短,向背伸縮,隨行而就,不強求整齊劃一,皆疏朗有致,似不經意實經意,尤諳計白當黑之理,其著毫於紙,得筆墨瘦腴潤燥之趣,又饒有金石氣息,雄勁奇肆,跌宕多姿。

林健的藝術創作沒有真正的先例可循,他的風格是個人、古典和浪漫主義的。他的許多作品看似隨意,每每給人即興創作的視覺效果,事實上,卻是經過十分嚴謹、著意構思的。林健在藝術上的成功,也與他善於從多種文藝門類中吸取養分分不開。他酷愛古今書畫,認真鑒賞,觸類旁通,豐富了他的藝術構思和審美能力。他鮮明地提出: 「書畫篆刻作品之格調,反映作者思想感情和文學藝術修養。故求其精者,於技法之外,必本於讀書,讀其所必讀之書,得哲理邏輯之通達,人品道德之端方。然後才大膽大,識宏量宏,而入精善美境界。」認真審視林健的書法篆刻藝術和他與眾不同的成長經歷及生活狀態,我們不難發現林健對傳統藝術的真誠與執著追求。正如林健的好友趙之雲所說:「他天真、爽朗、淳樸、豪放、直率、自信。在廣袤無垠的書法篆刻領域裡,林健能摒棄一切矯揉造作的小蹊而不顧,專一在雄渾博大、坦蕩奇逸的大道上邁步追求,表現具有時代氣息的自我面目。這難能可貴之處,雖然來自長年累月的刻苦進修,或許也出自性之所近。

硯耕與田異,非望年年收,斯在十年後,方知大有秋。

編輯 | 卓也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豆印象 的精彩文章:

TAG:有豆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