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送時候嘍!」一份從絲綢之路開始的千年祝福

「送時候嘍!」一份從絲綢之路開始的千年祝福

悟空

 悟空

戴荃 

00:00/07:22

「送時候嘍!」

「石猴到門前,四季保平安!」

1000多年前,古絲綢之路源頭之一方城縣,興起一種獨特的民間工藝品——石猴。

方城石猴,源於河南省方城縣獨樹鎮硯山鋪村的一種傳統石雕藝術。始於宋代,鼎盛於明清,由於猴子造型簡單,雕刻技藝不太複雜,寓意吉祥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在清末鼎盛時期,硯山鋪村家家戶戶雕刻石猴為生,甚至有「硯山鋪的姑娘不紡花,磨石刻猴雕硯瓦」的順口溜。

2008年6月,方城石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單猴」,寓意是「祖師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是「輩輩封侯」。由於它獨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諧音,使得它譽滿中原,長久不衰。當地人們逢年過節便以此為吉祥物讓孩子佩戴。這在方城縣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猴文化」。

送來「好時候

王國慶,方城石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家中向上追溯6代都是石猴雕刻藝人。他家裡擺滿的各式石猴,都是根據石材天然的紋理和原始的形態「量身打造」,無需設計,沒有圖紙,也沒有現成花樣可以模仿,全是雕刻者用「心」刻出來的。帶著淳樸的泥土氣息的石猴,造型古樸,精氣神十足。

方城石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國慶

每年農曆三月三,在南陽市方城縣小頂山都有廟會,廟會上出售的石雕「小石猴」,當地俗稱「好時候」也叫「畫石猴」。趕廟會的人通常買了之後都相互贈送「好時候」,希望能給自己和親朋帶來好運。小時候王國慶的父親就用扁擔挑著石猴,擺在路邊賣,一次廟會能賣好幾百塊錢。

可如今,只有少數愛好民俗文化的人來買,方城石猴面臨著保護和傳承的危機。2006年,方城縣相關部門尋訪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真正完全掌握方城石猴雕刻技藝的只剩下王國慶的父親王忠義一人。

以別緻的造型、生動的形象、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中原民俗文化的活文物」。

「一定要把方城石猴這門手藝傳下去!」是王忠義老人的臨終遺言。

王國慶12歲學藝,15歲出師,雕刻石猴40多年,但他一直只把這當成業餘愛好。自從父親將方城石猴的傳承重任交給他之後,他開始潛心研究石猴技藝,並結合傳統文化創作出許多新的作品,取材自「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三不猴」更是供不應求。

黃代表富貴的意思,紅是吉祥,綠是平安,像我們的現在做的一種福祿壽,這種既有福又有財祿又長壽寓意好的,銷售最廣泛的。

王國慶的兒子也開始學習方城石猴的雕刻技法,並藉助電商平台把產品銷往全國。在王國慶一家的帶動下,村裡先後有10多家、20多人重操刻刀。

石猴之所以受百姓歡迎,還不單單是因為這一份美好的寓意,它還有著藥用價值。

雕刻石猴的石很講究,必須用離該村10多里一道崗坡特產的「花石」。而這種「花石」 石質地細膩棉柔,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在加上它的顏料全部選擇的是槐米等天然植物萃取,孩子們淘氣磕傷了腿,或是庄稼人幹活碰傷、劃破,只要在石猴上刮些粉末,擦一擦就可以止血、祛痛了。

制坯

故而,人們常在石猴上鑽個小洞,用繩子系在脖子上或綁在腰裡,為的就是一份平安。

簡單而又不平凡的方城石猴

雕刻

造型別緻,刀法簡潔、線條感強的方城石猴僅三五厘米,大的石有二十多厘米,屬於是微型石雕,便於攜帶也是它的優點。石雕分素色和彩色,民間藝人採用當地石料,雕出猴子形狀,彩色的石猴用黃、綠、紅、黑等顏料塗染勾畫。

上色

雕成的石猴形態多樣,生動隨意,有單猴、母子猴、猴背猴、豬背猴、豬八戒背猴等,獨具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神韻。石猴雕刻求大形而不拘細節,上色粗筆狂彩,有一種粗狂大方、靈動奔放的獨特藝術風格。

雕刻石猴

方城堅持了幾代人的守護和傳承,依然採用幾百年來的雕刻手法和流程,從採石到成品,方城石猴的形成幾乎都是純手工製作。就是為了給大家帶來一份真實的民間文化,一種原生態的作品。

一把把簡單的刻刀,一塊塊普通的石頭,孕育出了簡單而又不平凡的方城石猴。如今,傳承者日益稀少,雕刻石猴的民間藝人也逐漸老去,而石猴帶給我們的小驚喜,卻依舊在時光的罅隙中熠熠生輝。

圖片、內容來源於網路,經手藝網編輯整理髮布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撫摸著厚重石頭

感受時光在指尖跳躍的痕迹

有一種記憶叫做「雕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藝App 的精彩文章:

五節課,「小院子」教你從零開始學陶藝
喝茶變得這麼有趣,全靠自己捏的這個茶壺

TAG:手藝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