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包青天最後的結局如何?只因少年時鍘了他爹,導致滿門絕後

歷史上包青天最後的結局如何?只因少年時鍘了他爹,導致滿門絕後

包拯(公元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漢族。出身於官僚家庭。生於北宋咸平二年。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

關於包拯斷案的故事,後人演繹的成分較多,宋史記載的只有這麼一件事:包拯任天長知縣時,有人盜割牛舌,牛主人來衙門告狀。包拯告訴他,回去後把牛殺了賣掉吧!當時私殺耕牛是違法行為,果然,牛主人殺牛後,很快有人前來揭發。包拯當即喝問對方「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那人見自己的伎倆已被識破,不由得十分驚服。

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在開封時,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曲直,杜絕奸吏。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則把他當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進士就可以當官,但包拯是個孝子,他信守聖人「父母在,不遠遊」的教誨,直到三十六歲時父母亡故後才正式出任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知縣。在知縣任上,他斷了一個奇案,聲名遠播。三十八歲升任知州,清明廉潔,受到上司重視和世人稱讚,之後,便開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包拯從發病到亡故僅有13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還服用了「上遣使賜良藥」。最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

演義小說中稱趙德芳為宋太祖趙匡胤次子。因不滿宋太宗繼位,趙德芳與其兄上朝抗議,後其兄撞死金殿。太宗後封趙德芳為八賢王,賜金鐧一柄,如不法之屬得專誅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