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辭世教育需要「愛的支撐」

辭世教育需要「愛的支撐」

「辭世教育」也可稱為「死亡教育」,兩詞基本通用,但前者沒有後者那麼直白,主要作為書面語言,委婉且有更多的內涵——「辭」作為動詞,含有「主動告別」之意,較後者更有情感色彩,更符合本次圓桌會議的主題。

人類作為萬物之靈,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告別蠻荒走向文明,從小型血緣群體逐漸發展到大型社會群體,如今已形成了一個超大的「地球村」。人們在相互依存中求生,並衍生出友情、親情、愛情、家族情、民族情、國家情等有別於其它動物群體的獨特情感,在彼此的關愛中生老病死,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死亡作為生命的重要部分,是每個人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如何面對自己和他人的死亡,是人生的重要課題。也是醫學的重要課題,因此,辭世教育——無論是對患者還是對健康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隨著30餘年來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認識的深入探索,眾多臨床工作者開始關注辭世教育,在實踐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辭世教育的經驗,不少人還開展了與辭世問題相關的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諸多非臨床醫學領域的深入研究。由於腫瘤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實踐要求從事腫瘤專業的醫生要有更高的自覺,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患者進行辭世教育,他們往往對患者的臨終及辭世問題有較深的體會,本期圓桌會議即集中反映我國腫瘤工作者就此方面的工作經驗和理論探索。

就臨床工作者而言,如何給予那些正在經歷死亡過程的患者全方位的幫助,讓即將辭世者在人生旅途的最後階段多感受一些人間溫暖,身無痛苦,心無牽掛,靈無恐懼,人有尊嚴,給自己的生命畫一個完滿的句號,這既是辭世教育的內容,更是辭世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這個意義上講,辭世教育須臾不能離開整個社會「愛的支撐」,「愛」是辭世教育的全部主題。正因如此,辭世教育雖然並不泛泛地反對安樂死,但是辭世教育應與安樂死劃清界限,不贊成將「安樂死」納入辭世教育的範疇,且不提倡「安樂死」。

或許有人主張:為「符合條件」的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實施「安樂死」也是出於對患者及其家人的愛,並強調這是一種在特殊背景下的「特殊的愛」。但是,必須看到,辭世教育不是為「安樂死」尋找醫學的或倫理道德方面的理由;安樂死不能成為、也不應該成為解決患者痛苦的正常方式。醫生是向患者傳達愛和希望的使者,是將逝者走上最後人生旅途的足可信賴的陪伴者。辭世教育不能主動為「安樂死」搭建平台,醫生也不能出演提倡「安樂死」的角色;相反,千方百計除卻患者「安樂死」的念頭,主動承擔並實踐「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重擔,是醫生責無旁貸的任務。而符合法律規定(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尚無此法律)和社會倫理道德認知允許的「安樂死」,只是在現階段萬般無奈的極其個別的選擇。

醫學的科學理念和人文情懷,再加上日臻完善的醫學手段、心理疏導、居家關懷、社會幹預,已經能明顯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患者選擇「安樂死」的空間越來越少,「理由」越來越站不住腳。

良好的辭世教育可以使患者產生一種即將開始「生命倒計時」的悲壯,患者會感到,他面臨的是完全不同於以往體驗過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學生生活」或充滿甜蜜的「新婚生活」,它是每個人都陌生而又不能逃脫的、必然要體驗的「臨終生活」。恐懼不如面對,抱怨不如寬容,焦慮不如坦然,沮喪不如達觀。這種大徹大悟可以使患者對生命的真諦又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把握今天,活在當下,格外地珍惜臨終前的每一天,決然地告別一切消極情緒,以主動姿態進入「臨終生活」,做好離世前的準備,讓生命發揮最後的效率和價值,死得其所,死而無憾。醫生應儘力為患者做到如台灣同行所說的「四全」(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照護,使將逝者「對自己的一生滿意」,也「對自己的醫生滿意」。正如貴州一位身患晚期骨癌少女在姑息綜合治療的照護下考取重點大學後所說:「命運不愛我,但親人們愛我,醫生護士愛我,我要還給命運一個微笑。」

長期以來,在延長患者生命和減輕患者痛苦這兩個公認的治療目的發生矛盾時,醫生往往陷於一種兩難的境地。針對這一困惑,WHO提出的原則是:「肯定生命的價值,將死亡視為一個自然的過程;不刻意加速、也不延緩死亡的到來;控制疼痛以及身體的癥狀,在患者的心理及靈性層面提供整體的照顧;強調來自外界的支持,使患者積極地生活直到辭世,同時協助親友在護理期間以及喪親之後的心理反應能有所調適」。2005年,Twycross在《姑息治療導言》(Introducing Palliative Care)一書中,依據上述原則提出了對這一矛盾出現時的看法,即:(1)允許患者不受干預地自然地走完生命的旅程;(2)應當終止生物學的無效治療;(3)對患者的治療負面作用大於受益時,應予以終止;(4)應用嗎啡和其他藥物為患者緩解疼痛,正當而且必要;(5)對瀕死患者,可以應用鎮靜劑緩解難治性精神心理痛苦。這些看法實際上已被廣泛認同,並寫入教科書,是辭世教育中可遵循的原則。

原文標題:辭世教育需要「愛的支撐」,發表於《醫學與哲學》2013年第34卷第1B期總第469期,第7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與哲學 的精彩文章:

TAG:醫學與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