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的今天,一艘巨艦的沉沒,一個浪漫時代的終結
原標題:73年前的今天,一艘巨艦的沉沒,一個浪漫時代的終結
73年前的 4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軍艦載機擊沉,使得日本喪失了最後可堪一用的主力艦,而其對於海戰方式變化的意義,則遠比一場戰鬥更為巨大。這場戰鬥被提及的太多,沒必要再耽誤各位的時間,而這場戰鬥背後的故事,反倒是大艦巨炮黨徒們所難以忘懷的歷程。
根據大和號水下狀態製作的殘骸模型
自人類進入熱兵器時代以來,提高熱投送武器的口徑與身管長度,提高火藥的能量密度,就是各國軍方不斷的追求。相較於陸地裝備與空中裝備較為嚴格的尺寸限制,在艦艇上提高火炮的尺寸與重量相對就容易的多。因此,在19世紀,隨著金屬外殼船隻全面替代木質船舶,海戰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如果說甲午戰爭中的蒸汽艦還屬紛亂,日俄戰爭可以說是戰列艦高潮的預演
從早期僅僅是把木帆船改為金屬船的早期鐵甲艦,到19世紀最後十年出現的規格較為統一的前無畏艦,戰列艦的發展走過了早期的懵懂,開始逐步統一,而到了1906年,無畏艦的出現,更是將戰列艦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當然,早期技術的不足使得主力艦走上了重視航速的戰列巡洋艦與重視防護的戰列艦兩條道路。雖然從歷史進程角度來看是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的發展路線不同,然而背後最終會走向技術足夠進步後的高速戰列艦時代。
日德蘭一戰既是巔峰,也是轉折點
對於中國而言,在甲午戰後,除了早期「海天」級曾被考慮建造為前無畏艦外,也就是清末海軍部時代和民國最初的幾年考慮過追時髦希望購買戰列巡洋艦,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以當時的國力,買來了恐怕也無非是給日本增加幾個戰果。但是大艦巨炮的視覺衝擊力,尤其是對於人類普遍「得不到是最好」心態之下,對於國人,這些鋼鐵巨艦更是無盡的浪漫。
戰列艦比另外幾個艦種玩家加起來都多也體現了這一點
看過《泰坦尼克號》電影的大家一定記得ROSE在吃飯的時候聽設計師等人討論船隻越大越意味著力量,諷刺DICK大小那段劇情。儘管在劇中是對於人們關注船隻尺寸背後心理學意義的諷刺,但是對於大部分一般民眾而言,船舶的尺寸,以及武器的可視性十分重要。1924年,英國的胡德號和反擊號兩艘當時尺寸獨一無二的戰列巡洋艦進行的帝國巡遊,就是這種力量展示。
停泊在澳大利亞的胡德號
相對而言,當時已經登場了的航空母艦,由於其攻擊能力並不直觀,所以在尺寸相近的情況下,帶給人們的「力量感」要弱很多,而且從船舶美學角度而言,視覺穩定性不足,外觀看起來也比較「軟」。在空軍領域,由於人類的審美恰巧與空氣動力學優劣相符,所以有「一款飛機戰鬥力強不強,先看它好看不好看」之說。而視覺穩定性與船隻的穩定性也有一定關聯。只不過相較於其他「二維作戰」的艦艇,「三維作戰」的航母有「降維打擊能力」。
炮粗一寸就是理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條約時代大幅度限制了傳統火炮戰艦的性能,雖然使得各國戰列艦的設計從粗放走向精細,但是相對較為寬鬆的對航母的限制(其實也不寬鬆,但是航母起點低,同樣的限制可升級空間更大)使得航空兵力的發展更為迅速。而二十世紀又是石油的世紀,內燃機的發展也推動了飛行器性能的大幅攀升。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各國都開始注重防空作戰。戰列艦上的副炮從主要對抗巡洋艦與驅逐艦變為主要對抗飛機。
大和在服役後不久也拆除了側舷的155毫米副炮
除因觀念落後且有其他需求而使用150毫米副炮的俾斯麥級和使用「最上」級廢物利用主炮的大和級外,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問世的戰列艦隻有法國還使用150毫米級別的高平兩用炮。而實際上6英寸級別的高平兩用炮綜合性能並不如5英寸級別的高平兩用炮,其所需要付出的結構重量代價與成本代價過高,具體可以參見美國伍斯特級所使用的152毫米高平兩用炮,雙聯裝炮塔比克利夫蘭級上使用的三聯裝炮塔都要重許多。
防空不足最後沉沒的俾斯麥號,其副炮和高炮保存尚屬完整
如果說1940年的塔蘭托之戰和1941年的珍珠港一戰屬於戰機欺負靜態目標,那麼到了日軍擊沉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開始,戰列艦們就已經在大部分正常氣象條件下退出了交戰的一線。好在當時的戰機普遍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夜間和惡劣氣象條件下戰列艦還是較為威猛,只是在這種條件下戰列艦自身的攻擊力也大打折扣。
亞利桑那紀念館
相較於其他各國缺艦少船的狀況, 最為財大氣粗的美國在確立了航母主導作戰體系的情況下,戰列艦成為了重要的防空平台,得益於VT引信的出現以及127-40-20的合理化防空體系配置,美軍的戰列艦們逐步從重甲武士轉為近衛力量。當然,在二戰的航空水平下,完全放棄戰列艦也是不可取的。
另一種「帝國巡遊」
二戰後,隨著導彈武器的發展,除航母以外的傳統戰艦「胳膊」也大為伸長,而近防武器的發展與攔截武器的發展使得直接使用重甲「硬抗」顯得得不償失,再加上現代艦艇所需人員數量越來越低,一艘戰列艦上兩千多人光人力成本都頗為昂貴,綜合種種原因,戰列艦除了少數時候作為特種艦艇使用,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
八十年代末的衣阿華級
使得戰列艦退出歷史舞台的既是導彈或者戰機,但也不是。是有了更為廉價的替代品,替代了戰列艦的功效。一款裝備除非存在巨大的不足,否則並不會因為其缺陷而被替代,而是在新的作戰體系下無法滿足作戰需求或有了更為有效的替代方式才會被取消。就像大家都知道直升機脆弱,但是其當前還不可替代。都知道神風攻擊反人類,但是如果現代通訊、飛控技術沒有這麼一個飛躍,創造了巡航導彈這種劃時代的裝備,可以說神風總會層出不窮。
一戰德國的戰列艦隊
當代,航母已經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海戰的主宰者,而且短期內也看不到能夠替代航母的大型艦艇。但是作為蒸汽朋克時代的藝術品,戰列艦一直出現在藝術作品中,並且往往成為勝利的關鍵,比如被稱為動漫難以跨越高峰的EVA 中TV版2號機出現那一集,就是用兩艘戰列艦炮擊使徒贏得勝利,而航母和現代驅護艦都在打醬油。
EVA 中出現的是衣阿華級5、6號艦
而在《超級戰艦》中,更是在伯克和金剛相繼送人頭之後,使用密蘇里號炮擊幹掉了外星戰艦。《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中,日本則將大和號YY成了一艘航天戰列艦。隨著電磁炮的逐步實用化,又有不少新的BB黨們希望戰列艦能夠復興,不過從性價比和適用性來看,BBGN的幻想,也就只能是一種幻想。畢竟時代不一樣了。
電影《超級戰艦》海報
TAG:現代艦船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