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紫砂泥料的介紹,朋友們快來看看吧
宜興的陶土品種繁多,廣佈於宜興南部丘陵山區。丁山、張渚、渚東為主要產地。當地一般把陶土分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類。
白泥是一種灰白色為主顏色單存的粉砂質鋁土質粘土;甲泥是一種以紫色為主的雜色粉砂質粘土(通稱頁岩),未經風化,又叫石骨,材質硬、脆、精;嫩泥則是一種以土黃色、灰白色為主的雜色粘土,材質軟、嫩、細。
宜興陶都所產的各種天然陶土,不論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鐵。含量多的約在百分之八以上,含量少的也在百分之二左右。又因各種甲泥和嫩泥含鐵量多寡不同,泥料經過適當比率調配,再用不同性質的火焰燒可以呈現顏色深淺不一的黑、褐、赤、紫、黃、綠等多種顏色。這就是紫砂壺呈現各種瑰麗色澤的原因。宜興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紅泥、綠泥及紫泥三種,統稱紫砂泥。
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穩定性差,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頗類制瓷原料的特點,因此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為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
紅泥(或稱朱泥)則是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周高起云:「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乃變硃砂色。」因其含鐵量多寡不等,燒成之後變硃砂色、硃砂紫或海棠紅等色。因為產量少,早期除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壺用朱泥製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妝土裝飾在紫砂泥坯上。至於朱泥的胎土,不過是制壺陶手,為了求得更精細的泥料,將紅泥以洗泥沉澱,得到約140~180目細孔的泥料,製成細如滑脂的朱泥壺。朱泥的土質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極高的氧化鐵,約在14%到18%之間,這是朱泥所以燒成後壺身成為紅色的主要原因。由於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燒成,因收縮率高達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約僅七成。
綠泥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團山泥則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一起的泥料)。綠泥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
紫泥俗稱生泥,從礦層開挖出,泥似塊狀岩石,經堆放在露天稍事風化,待其鬆散,然後用錘式破碎機初碎,輪碾機粉碎,泥料過60目篩(泥料如太粗則製作費勁,如太細製作時則易黏手,且燒成後收縮比大),濕水後通過真空練泥機捏練,便成為供製坯用的熟泥料。紅泥、綠泥的製備與紫泥相同。
談到紫砂泥料的練制,在五十年代以前,還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把晒乾搗碎的泥團圍成一圈,用河水沖洗,人站在裡面不停地走動、踩踏,直到泥料軟硬適中。今人實難想像前人在練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後。到六十年代後期開始採用機械化、有雷蒙粉碎機、攪拌機、真空練泥機。
為了豐富紫砂陶的外觀色澤,滿足工藝變化和創作設計的需要,藝人們透過把幾種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屬氧化物著色劑,使之產生非同尋常的應用效果。大凡名家對泥料的配製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進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為某些名家的代名詞,也突顯了名家的藝術風格。如作品燒成後呈現天青、栗色、石榴皮、梨皮、硃砂紫、海棠紅、青灰、墨綠、黛黑、冷金黃、金葵黃……等多種顏色,吸引了紫砂藏家的目光。紫砂泥若再摻入粗砂、鋼砂,產品燒成後珠粒隱現,產生特殊的質感。
紫砂器表面的色澤取於自然泥色,程序是這樣的:先將各色原料分開碾細,然後用清水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層蠟膏,即為有用的色漿原料,燒成後永不消褪。近年來還試製成功了醮漿紅泥,仿金屬光澤液等化妝土,豐富了紫砂產品的色彩。
紫砂陶器所用主要原料紫泥,行家形容紫泥是泥中有「骨」。這個「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顆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它與粘土、雲母、赤鐵礦共生一體。紫泥不能用水直接膨潤,粉碎至一定細度,不必與其它原料配合,單一原料即可成型燒成品種繁多的紫砂陶器。雖說皖之壽縣、魯之博山、粵之潮邑,均有出產類似的泥料,而一究其成份,則判若霄壞。若論色澤的瑰麗朴雅,質地的優良,當推宜陶為獨步。但最使人引起藝術情趣的,要數那造型洗鍊別緻,線條剛勁流暢,比例確切恰當,色澤純樸古雅,經藝人精湛的手工製作,集金石、書畫、鐫刻於一體,使紫砂壺成為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實用器皿。
綜上所述,紫砂泥的材質特點,歸結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可塑性好。以紫泥為例,它的液限為33.4%,塑限15.9%,指數為 17.5%,屬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異的不同造型。製作時粘合力強,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單獨製成,再粘到壺體上後可以加泥雕琢加工施藝;方型器皿的泥片接成型可用脂泥(多加水分即可)粘接,再進行加工。這樣大的工藝容量,就為陶藝家充分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施展工藝技巧,提供了物質保證。
2、乾燥收縮率小。紫砂陶從泥坯成型到燒成收縮約8%左右,燒成溫度範圍較寬,變形率小,生坯強度大,因此茶壺的口蓋能做到嚴絲合縫,造型輪廓線條規矩嚴而不致扭曲。把手可以比瓷壺的粗,不怕壺口面失圓,這樣與嘴比例合度,另外可以做敞口的器皿及口面與壺身同樣大的大口麵茶壺。
3、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單獨成陶。成品陶中有雙重氣孔結構,一為閉口氣孔,是團聚體內部的氣孔;一為開口氣孔,是包裹在團聚體周圍的氣孔群。這就使紫砂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氣孔微細密度高具有較強的吸附力,而施釉的陶瓷茶壺這種功能就比較欠缺。同時茶壺本身是精密合理的造型,壺口壺蓋配合嚴密,位移公差小於 0.5mm,減少了混有黃曲霉菌等黴菌的空氣流入壺內的渠道。因而,就能較長時間地保持茶葉的色香味,相對地推遲了茶葉變質發餿的時間。其冷熱急變性能也好,即便開水沖泡後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4、紫砂泥土成型後不需要施釉,它平整光滑富有光澤的外形,用的時間越久,把摩的時間越長,它就會發黯然之光。這也是其它質地的陶土無法比擬的。
泥料種類(另附)
藏青灰泥,為明末清初廣為流傳之泥料;近年來開採量少,故成品甚稀;呈深紫灰色調,因滿佈顆粒,觸感特殊,玩家喜呼「鯊魚皮」,是甚為難覓之特優級泥礦。窯溫:約1200度C。收縮比:約13%。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泥性疏鬆不結,含鐵量高,張力特大,不易變型、塌陷,惟黏性不足。難度:易現氧化鐵熔點,石灰、跳砂,雜質較多挑泥須嚴格謹慎,燒窯溫度特高。特點:雙氣孔結構明顯,空氣對流順暢,簡樸古雅,老味十足,別具明代紫砂原料氣韻。砂感重而不刮毛,色澤如紫似灰,沉重紮實不妥協,似硬漢風格,十分易於辨識。沖茗特性:冷酷的外表,蘊藏著火熱的心,沖茗熱情豪放,醇厚而韻強,香甘溫甜,明快果決,壺中英雄也.
蜜古栗,本稀貴名泥,產自江蘇宜興趙庄山脈,收縮變型甚大,黏度低、張力小,泥性掌握不易,與大紅袍同列為史上最難成型的泥料,燒成率往往不及十分之一;故成品稀罕而貴重,蜜古栗呈黯肝紅色,甜膩光滑無以倫比,質堅而沉,溫潤透明;泥中結晶特高,與蜜松碧不相上下;俊逸持重、鮮妍精雅、氣勢渾成,為行家的最愛。茶性溫醇渾厚,味甘持久,香氣靈敏,養成晶瑩剔透,可稱神品。窯溫:約1060度C。收縮比:約30%以上。
蜜瑰紅,原礦產於中國江蘇宜興趙庄山嫩泥礦、紅衛香山石柱頭,為紅石黃之岩心精華;是原礦取得,和提練及成型工藝的最嚴苛挑戰;蜜瑰紅為朱泥系中最頂尖珍貴之極品,與大紅袍齊名;雍容華貴,氣質高雅,為泥中之後。「蜜」者,甜美柔膩之意,蜜瑰紅經熱水沖淋立現紅玫瑰花瓣之嬌艷色調與氣質,今以其色澤和風華名之,以為傳承。本極品朱泥窯溫:約1040度c。收縮比:約35%。成品率往往不及一成,收縮比特大,為陶者成型,和燒成恆心和毅力的最大考驗。沖茗逼熱甚高,快意而直接;茶湯明亮渾厚,行家易沖泡出它泥無法展現之茶湯特色與水平。適清香高山,及輕焙火重香氣之茗茶;要訣為:開水大沸後停火,待沸水靜止,始行沖泡,置茶量較一般習慣少置些許,即可輕易沖出色、香、味,俱全之佳茗也。
蜜松碧,深藍泛綠,純正光潔,溫潤亮麗,為極品級精純原礦;特選挑其中精華,已突破傳統之練泥方式,水色溫潤之佳,無以倫比。窯溫:約1100度C。收縮比:約30%以上。礦產地:江蘇宜興趙庄山?黃石黃。泥性:收縮比特大,易現節皺、變型;黃色原礦顆粒細緻,疏鬆不結難成型,易現鐵質。難度:製作時遇稍燥即收縮,泥性極難掌握,收縮比近三成,燒成率不及三成,與大紅袍同為超高難度之挑戰。特點:色潤明亮,驚豔絕麗,水色似甜如蜜,如膠似漆,大地神奇奧妙之獻禮,持之愛不釋手。沖茗特性:熱水沖淋則藍光遽現,綠色淡然,變色率高頗富樂趣,香氣蕩漾,茶湯甘甜,餘韻悠長。 珠翡栗紫泥 珠翡栗紫泥珠翡者,摻不同泥礦顆粒之謂;本泥料其色似栗,沖泡日久愈呈赤栗色,變化頗大,色調與砂器甚符,深受行家與明季以來陶手鍾愛。窯溫:約1100度C。收縮比:約16%。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趙莊、台西、黃龍山?底糟青。泥性:黏膩密實,可塑性佳,變形稍大,易現氧化鐵熔點,挑選較費時,大小件作品皆可製作。難度:特優級栗紫泥數量珍罕,需求者眾,掘取稀少,收集費時,成品率尚可。特點:色調愈近栗色愈佳,仔細端看可現雲母、石英閃點,泡久呈朱栗色,古樸典雅,耐看雋永,似名門長者,凜然不可侵犯,頗受行家尊崇。沖茗特性:逼熱屬性溫和醇厚,時間掌握較易,鮮香柔潤,無砂土味,適恬然優雅品茗,如壺中長者,華貴雍容,風範內蘊。
墨綠泥,近天青泥色調,玩家易感迷惑,常誤雲"綠泥",綠泥者,淡草綠色也;本山綠泥者緞泥之原礦矣,泥色青藍略泛綠光而(無灰色調),始稱"墨綠泥"。窯溫:約1120度。收縮比:約14%。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泥性:黏性佳,張力尚可,細膩密實;製壺光、花均宜;為優質泥礦,產量不豐。難度:較易變形,對窯溫要求高,窯溫足則色澤溫潤,不足則色嫩枯燥。原料收集不易,練製困難與繁複。特點:泥色特異,青藍色中略泛綠光,清秀獨特;稍一泡養,色調更形穩實,溫潤透明,變化甚巨,玩賞深具成就感。沖茗特性:茶性溫順滑膩,味香凝聚,沖泡時間易掌控,能以輕鬆心情泡杯好茶,實為品茗之最佳幫手。
文革紫泥,為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1976年﹞,最常見通用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出產之紫泥原礦提練而成;古農陶藝研究所,特收集文革時期所遺老泥,經重新整理回練,挑練出鐵質﹝玩家慣稱火疵、小熔點﹞後始成,重新推出,深獲早期壺愛好者雀躍、讚賞。文革紫泥典雅樸拙,雋永耐看;初視顯疏鬆枯燥,砂土氣重,似淳實農民,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溫潤莊重,充滿明季廟堂之氣,為養壺之最佳教材。新壺初用,茶湯略現砂氣,溫順略遜,每經使用益增完美,沖茗半月,則如飲醍醐,讚不絕口!窯溫:約1200度c。收縮比:約12%。
焐灰,是古人以人為製造「窯變」,之特殊效果的窯燒方式,成品一般呈深寶藍色;「二度燒」、「烏黑」均稱此方式,所窯燒形成之泥料。窯燒方式如下:一?先將作品入窯,燒至略低於該泥料之滿足窯溫點。二?窯缽底舖滿調配好之植物木屑,﹝色澤之異同依此而定﹞再放入已燒過之作品,壺內及壺身舖木屑至缽滿,入窯燒正常之窯溫至滿足點始成。沖茗特性:養泡變化大,愈久愈呈深寶藍色,易包漿;親茶性視原泥特性而定,一般而言,因二度入窯逼熱性會較佳,時間快而烈,果決明快、正直不阿;建議:新壺因窯燒充足燥氣較重,故請於清水浸泡數天後,取出使用更加溫潤、易養成。
黑疾星,呈黯肝色,略泛朱光;成品週身均現黑色小融點,為朱泥原礦黃石黃之外殼碾碎成砂,摻於特選宜興趙庄山朱泥系之棕色調原礦中,經加漿搥練而成,燒成後比重略輕於紫砂;因窯燒溫度屆最高臨界點時,所有鐵質快速沸融於胚胎表面,經燒成陶後,黑色鐵質小融點則略顯凸起,呈現特殊風貌,故名之「黑疾星」。本名泥親茶性恬和,色沉穩重卻持之略輕,使用時方便順手;一經使用,溫潤光華、晶瑩剔透,泥中極品天然特殊,一般添加化工氧化物之泥料效果,怎堪比擬。窯溫度約1150度c。收縮比:約18%。 大紅袍 大紅袍紅豔奪目,氣質高雅,令觀者滿受瑞氣臨身,鴻運當頭之意;為瀕臨絕滅之極品朱泥。窯溫:約1080度c。收縮比:約30% 。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趙莊山、黃石黃岩心。泥性:低張力,收縮比幾達紫泥系的三倍,製作時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於增添紅泥豔潤調色之用,為傳說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極品朱泥之一。難度:易起節皺、開裂、塌陷、變型、窯溫輕者偏黃易還原,重者變形起泡,成品率不及二成。特點:質感綿密、緊實細緻,持之紮實沉重、紅潤豔麗,泥中極品,無以倫比;泥胚含少許原礦顆粒,沖淋熱水後色變極大,呈紅中帶紫,養壺易現「包漿」之美。沖茗特性:使用須先溫壺,親茶性高;泡茗渾厚醇和,柔順富口感,頗具泥中王者之風。
朱翡,乃產於中國宜興趙庄山,黃石黃朱泥原礦之精華也!色澤紅潤,週身佈滿微細顆粒,收藏者慣呼細梨皮朱泥。翡,乃紅玉也;取其色似翡,質若玉,高雅精緻,圓滿富貴之意。朱翡為朱泥中極品級名泥,故名之;此泥養成後,梨皮效果愈加明顯,溫文儒雅、敦樸古意、雋永耐看,頗得愛壺者鍾情。沖泡茗茶明亮果決,香氣高揚,逼熱較快,易生甘甜味,最為茶道中人喜愛。窯溫:約1080度C。收縮比:約25%。
有壺友使用「朱翡」後的使用觀感整理不份資料提供為本泥的參考:
1.朱翡泡中火茶過癮之處﹐在於能把其火香和火氣引出﹐並加以調和,使茶湯有股剛中帶柔﹐柔中帶勁的感覺﹐彷如耍太極一樣。
2.用朱翡泡真壺的中火高峰岩茶,其感覺有如太極高手手中多了一把劍﹐茶湯入口後"劍氣」(岩氣)橫溢﹐連綿不絕;所以我把朱翡泥冠上「剛柔並濟﹐太極高手」的美名!
3.朱翡泥如太極剛柔並濟的功效,的確能把其火香和火氣引出,卻無那火氣的乾燥口感,茶水也被修飾的柔順可口(其回甘更為強烈),使中火的茶(在真壺買來的老式凍頂)達到最佳的境界;朱翡泡生茶時也有同等功效ㄜ!生茶的刺刺澀澀的感覺變不見了,香氣與甜味倍增,就若張三豐的太極拳般有「四兩撥千斤」的巧妙!
4.朱翡能將炭焙或重火焙出之燥火味,轉化成絲絲細嫩的焦糖味兒,聞之、品之...皆存,使甘甜味皆凝聚在一塊兒,確實別具中火茶的風味。
5.朱翡的特點在其「引」跟「和」。「引」不同「逼」﹐逼者用「勁」﹐引者用「意」。朱翡能輕描淡寫的把「火」引出﹐舉重若輕。但引出後又不會單單的讓其留在茶湯中便算﹐以至「剛」與「柔」相爭。而是加以調和﹐轉化。令人再分不出是「剛」還是「柔」了。這好比初窺太極拳時只懂其「柔」﹐略有所得時便或「剛」或「柔」。唯有達高手的境界時才能剛中帶柔﹐柔中帶剛。
三代嫣紅老朱泥,此泥意指珍稀名貴,需三代祖孫長期儲存累積,始得以製成茶壺;亦意寓得此名泥之壺,足以典藏三代,列家傳之寶;故名三代嫣紅老朱泥,以示推崇尊貴之意;為已全絕滅之極品朱泥。窯溫:約1075度C。收縮比:約30%。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趙庄蘭山嘴?黃石黃?蘭山小紅泥。泥性:超高收縮比,製作模線去除不易,故須以全手工打造,泥性易乾易濕,掌握十分不易,製壺需快而精準。難度:易變型、起皺、開裂、塌陷,成品率甚低;為作者泥性與耐心的最大挑戰。特點:質感拙樸老練而親和,令行家愛不釋手。窯溫稍低,紅豔逼人,惟顆粒感少;窯溫稍高,溫潤嫣紅美不勝收,熱淋變色率高;稍事沖養,質感之佳,勝於歷代朱泥,沖茗特性:使用需先溫壺,親茶性似其泥韻,敦厚樸實而不失溫潤明亮;恰如文人雅士恬適之風。
拼紫泥,為較常見之典型紫砂泥;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慣呼「黑紫泥」,為最廣泛市場接受的泥料之一;因以拼堆調配而成,故名之「拼紫泥」。窯溫:約1180度C。收縮比:約11%。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紫泥系。泥性:穩定性佳,易掌控;緊密結實,可塑大型塑像,成型較易,作家最喜愛使用之泥料。難度:易生氧化鐵融點、跳砂、及花泥。特點:泥色成熟穩重、端莊肅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調,能安定心靈,親和力甚佳。沖茗特性:透氣性佳,熱淋變色率高,親茶性頗符中庸之道,易掌控沖泡時間,養成後更顯高貴迷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也!
雙龍墨砂,中國江蘇宜興丁蜀鎮,為紫砂原礦之主要產地,此地二大礦脈為青龍山、黃龍山;本泥原礦因正產於二山龍首交界,位龍珠要地,集億萬年天地日月精華蘊育而成。雙龍墨砂色調古棕近黑似墨,通體金砂大小密佈,粗獷豪放不拘小節,風骨高傲、堅拔,觸擊宛若生鐵,砂感超重,卻略見溫潤,似鐵漢之柔情,如充滿陽剛氣息之古代血性俠客。本名泥窯溫攝氏:約1180度C。收縮比:約13%。沖茗茶湯醇和中正,易顯甘甜味,口感柔膩、回韻悠長;泡養變化特別快,為紫砂泥中之佼佼者,充滿傳世重器之風範。
朱顏泥,凝脂玉滑,若無骨,似美人紅顏,吹彈可破,令人疼惜鍾愛;泥料精稀,可遇不可求,如紅粉知己之難逢,以泥色質感名之。窯溫:約1140度C 收縮比:約16% 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二糟青。泥性:黏度佳,收縮大,易偏斜,張力不足易現節皺、塌陷、變型。難度:細膩而敏感,製作過程需嚴僅慎重,似柔弱美人細心、耐心、專心,使得佳人歸。特點:表皮柔和細膩,質感之佳難以形容,似紅如黃,恰似紅顏美色,引人遐想愛不釋手,氣質之佳,名列第一。沖茗特性:親茶性特佳,溫順柔和如沐春風愉悅賞心,與之共享「美的饗宴」何所求矣,養壺溫潤柔滑,易呈「包漿」之美。
老麥糠,為調和泥;原礦用頂級黃龍山底糟青,配加35碼之團泥顆粒,展現粗獷無華之自然氣息,卻又色調溫順醇和,配以麥糠飛灑,顆粒排列隨性灑脫,不拘一式為其特色;暖色調之雙色搭配,隨和而內斂,光彩相互輝映,泡養後更顯古拙樸實,靜肅敦穆的氣質。本泥料透氣效率高且快,與各式茶葉相容性高,茶味香甜潤滑,時間較易掌控,不易敗茶;水色溫潤華麗,色相出眾拔俗,古雅莊重,深具紫泥系中最特立獨行之俠客風采。窯溫約1165度C。收縮比:約13%。
紅橙泥,此名泥屬調和泥系列之一,成品鮮艷華麗、光亮耀眼,近柑桔色,與金澄泥、金葵黃泥,為同系列的近親;色調酷似紅色橙橘,故以「紅橙泥」命名之。窯溫:約1100度c。收縮比:約14%。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本山綠泥,趙庄山?黃石黃。泥性:較為疏鬆,黏性不足,張力夠;成型時易開裂,需謹慎細心並嚴格控制乾濕度。難度:光胚時需留意角度方向的輕重緩急;易窯裂、跳砂、花泥,窯溫需燒足始現水色。特點:華麗嬌豔,色彩活潑生動,配以金砂點點,觸若紅橙極富特色;吸水性特佳,養成變化快且大,愈久愈顯紅潤。沖茗特性:親茶性佳,雙氣孔結構完整,空氣對流順暢,逼熱略快;茶湯柔順中亦顯明快,醇厚而不失活潑,各式茗茶均適,頗具隨和中庸之道。
老清水泥,為純種紫泥礦,丁山陶者慣稱「普泥」,為最常見之泥料,良者甚稀而貴,劣者多而廉,玩家習稱「紅紫」;本泥因視之古樸,經長期使用後老味濃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為流傳較多傳器之泥料,故以「老清水泥」名之;是作與賞者,數百年來最寵愛而推崇之名泥。窯溫:約1160度c。收縮比:約12%。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本色泥;泥性:乾濕易掌控,穩定性高,顆粒砂含量較多,成型稍難。難度:陳泥務須回練,否則易生黑邊、花泥,需留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特點:泥色爾雅大方,文人雅士氣氛濃郁;大至小件作品均適,醇和溫暖之色調與質感,易使人產生共鳴,為風行而歷久不衰的名泥。沖茗特性:親茶性與壺色相同,溫暖醇厚易上手,適泡各式茗茶,親和力甚佳,時間掌握輕鬆恬適,泡養日久愈加紅潤樸拙,古穆端莊。
古天青,因其色深邃寧靜,青沉似墨,令人生懷古思幽之情,其質感細緻甜柔,晶透瑩滑猶勝古代黃龍山系大水塘天青泥,因硬度甚高,觸擊聲似鐵,為宜興泥料之精華。古天青泥含漿比例較高,氣孔較為細膩綿密,沖茗效果與泥者之王〝大紅袍〞相似;易發揮輕發酵茶之香氣,活潑激揚、明快果斷之沖茗效果是其特色;為沖泡此類茗茶之最佳推薦。本泥料收縮比大,且張力較弱,製作燒成過程易塌陷、起泡,成品現節皺紋,手工銜接痕跡明顯,且略呈綿密細膩顆粒感;故深受行家鍾愛、收藏。窯溫:約1065度C。收縮比:約30%。
天青泥,陶者謂之「青灰泥」,古雲「天青色」,陶之色調呈藍、綠、與灰之複合色,以燒成色命名之;較易與墨綠泥混淆,為珍貴稀有泥料之一。 「天青泥」青沉似墨,原產於黃龍山大水塘,現已極少。窯溫:約1100度c。收縮比:約14%。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臺西井。泥性:黏度適中、疏密均具、能製作細膩花貨處理,雲母、石英含量較高,張力足、變形不大,為較珍貴之泥料。難度:原礦收集不易,色澤特殊,故於器物形體線條之搭配,易產生不同效果,設計製作較費心。特點:顏色變幻多端,天青泥品系眾多,爭論不已,惟以藍、綠、灰基本色調為主來識別,色調傲然不群,氣質高雅,不炫誇。沖茗特性:親茶性佳,香氣醇滑,甘韻可口,溫度時差掌握平實易上手,為不願人云亦云的玩家,最獨特明智的選擇。
底槽青,原礦紫泥分:頭槽清、二槽清與底槽青。清水泥和底槽青屬於同一層面的紫泥,顧名思義,底槽青就是這個層面最底層的泥料,相對來說量少質佳,固且此礦已塌方,存世量更少。幾百年來,很多名壺都用此泥而成。清水泥就是紫砂礦層的中底部。清水泥和底槽青如何來區分:一般來說這就需要很豐富的經驗了。但是我們可以告訴您的是:可以看兩種泥料養成後的「潤」來區分。清水泥養成後的色澤較「燥」;底槽青養成的色澤較「潤」。我們用的底槽青的陳腐期為:2-3年。原礦黃龍山特級底槽青,此料存世量已經極少,(四號井已塌方),該泥料為顧景洲大師生前最喜愛的泥料!溫和素雅,茶湯清氣悠揚、時間長久,養泡以後,泥色由棕色變成朱肝色,水色光和 老紫泥 老紫泥是黃龍山紫泥系,是80年代煉製陳腐至今,存世量有限。燒成後外略紫、內微紅,是喜愛老壺純樸無華的壺友最佳之選。特點:泥色成熟穩重、端莊肅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調,養成後壺身素凈,拙樸之中有渾圓氣象。窯溫:約1180度。收縮比:約11%。一廠老拼紫也就是紫泥加入其他的泥料,然後拚堆調配而成的。
紫脂泥,產自江蘇宜興丁蜀鎮紫砂原礦之主要產地「黃龍山,集萬年天地日月之精華蘊育而成。此泥所制壺通體柔嫩光滑,呈暗黑略現紫光,質堅而沉重,結晶特高。熱水沖淋溢現紫光四射。「紫」者「紫色」,「脂」者「羊脂」也。窯溫高達1180度。收縮大,易變形,成品率低,工藝要求嚴謹。為制壺者之最大挑戰,泡之茶湯渾厚醇和,香甘持久,揚香力大,為茶道高人之沖茗利器也!此泥料較好養。
清水砂,就是清水泥,該泥為純種紫泥礦,宜興丁山陶者呼之「普泥」,為較常見之泥料;良者稀而貴,劣者多而廉;玩家習稱「紅紫泥」,本泥因視之古樸,經長期使用後老味濃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為流傳較多傳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窯溫:1160度。收縮比:約12%。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口本色泥。泥性:乾濕易掌握,穩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陳泥須回煉,否則易生黑邊、花泥,提煉時須留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特點:泥色醇和爾雅,文人氣息濃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現紫砂風華;易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沖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紅潤包漿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掌握簡單,可輕鬆沖茗,泡養日久愈加紅潤樸拙,古穆端莊。紅清水泥是清水泥中的極品,比普通的清水泥好養。
紅泥系泥料,紫砂泥分為五種原色,紅泥是其中一種。紅泥礦氧化鐵含量較高,優者光潔明亮,橙中略見紅光,劣者雜亂陰霾,俗不可耐;紅泥原礦堅硬似石,呈淡草綠色調,窯溫略低,較適製作小件茗器,可愛靈動,深得世人喜愛。窯溫:約1100度c。收縮比:約14%。礦產地:江蘇宜興黃龍山系?台西。泥性:燒成溫度偏低,收縮比稍大,干、濕度控制較難,石英、雲母含量較豐。難度:窯溫敏感,窯溫不足,呈枯黃橙色水色不彰;稍高,則收縮大、變型、塌陷、鐵質溶點較易產生;燒足,呈光潔明亮紅中略見橙色。特點:熱淋變色率較大,愈用愈紅;泡養一段時日,令人刮目相看,判若二物,呈現「包漿」之美。沖茗特性:逼熱高,迅速果決毫無矯飾;泡茶老手之最愛;茶湯明快大方,善惡分明。紅拼是紅泥拼調了其他泥料,並不是在壺的外面圖上紅色。
朱泥,原礦純朱泥原產於丁山小煤窯1000米夾層處。色溫潤度中等。熱水沖淋立現嬌嫩鮮紅特色,神秘迷人風韻令愛壺人神醉。茶湯明亮活潑、快意果決、易展揚香而聚甘柔甜,時間之掌控要求較高因冷熱收縮較大,故應與使用前確保溫壺之動作;泡養日久,溫潤而富深度,美不勝收令玩家愛不釋手。窯溫:1080度。收縮比:30%。朱泥是屬於紫砂紅泥中的一種泥,朱泥是紅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為紅泥(含鐵量極高)、又產在嫩泥礦之下層、又稱「未觸風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風化的土塊,質堅如頑石,但遇水則自行潰散。目前朱泥礦是明顯減少了。但有一原則不變,只要有紅泥,朱泥則不滅。朱泥一般來說分三種:紅中略帶黃、黃中略帶紅、紅中略帶紫(高溫朱泥)。至於優劣問題就需要相當豐富的經驗來判斷了。養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漿」的速度以及「潤」度。紅芯朱泥是手工煉製的。 純朱泥和紅泥 朱泥是屬於紫砂紅泥中的一種,但是與紅泥又有本質的區別,屬於中高檔的泥料。純朱泥和紅泥有本質的區別: 1.兩者的原礦不一樣:紅泥是「五色土」裡面普通的泥料,而純朱泥的原礦是石黃石。 2.兩者的收縮比不一樣:紅泥的收縮比是14%左右,而純朱泥的收縮比是30%左右。 3.兩者的窯溫不一樣:紅泥的窯溫是1100度,而純朱泥的窯溫是1080度。 4.兩者的色澤、質感不一樣:紅泥:呈光潔明亮紅中略帶一點橙色,而純朱泥:朱紅略泛桔光,溫潤透明質感很好。 5.兩者的成型工藝不一樣:紅泥:成型工藝較易,大小壺型都可以做,而純朱泥:成型工藝很困難,大的壺型沒辦法做,小的壺型做出來可愛生動。 老泥和新泥誤區 老泥、新泥是廣大壺友都存在一個誤區。其實,紫砂的形成到今天都是經過了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時間了,都可以說是老泥。至於泥料的風化期、陳腐期倒有長短之分。紫砂都是經過幾億年的時候形成的,所謂的新泥、老泥只是在陳腐期上區別而已。泥料的陳腐期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越久越好,但在制壺前需重新回煉一下。陳腐期久的泥料相對於陳腐期短的泥料要「純」,可塑性要高一點。感覺沒有那麼「暴」。制好的壺一個無水色,較難看。一個有水色,較好看。
※紫砂壺表面有一層白色物質附著,這把壺還能用嘛?
※紫砂壺的做工好壞你會不會看
TAG:宜興紫砂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