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鳥兒的圖書館
身兼藝術家、環保人士並熱衷組織活動的馬克·迪翁(Mark Dion)建造了一座「給紐約鳥兒的圖書館」。雖說鳥兒可能並不關心。
是給鳥兒的圖書館,還是給人類的?
這個「圖書館」在紐約的 Tanya Bonakdar 畫廊展出,這也是Mark的個展《 The Library for the Birds of New York and Other Marvels 》。
一棵高大的白橡樹立在「圖書館」里。它是書架,也是鳥兒的臨時棲息地:22隻鳥兒在這些以鳥類百科、飛行和捕食為主題的上百本書上做窩、吃喝拉撒。當然,它們無法閱讀這些書,它們只關心自然本身。這些書是人類想要研究的、分類的、撰寫的,與鳥兒們無關。
在紐約住的11年里,Mark只看到過鴿子,他想知道如果這些鳥兒真的是紐約市民。它們現在的住所會不是也是租的,每天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的一方天地。所以,在裝置內的兩種鳥兒——金絲雀和斑胸草雀(棕色那只是雄性,白色那只是雌性)其實是外來種類的鳥類,並不是真正的紐約客。
雖然是外來種類的鳥類,但它們現在在這裡居住。就像藝術家本身一樣,雖然不在這出生,但是現在稱之為家。
他運用這樣矛盾描述了紐約在地與外來文化的衝突現象,從鳥籠的裝置外觀到內部的書籍、鳥兒們漫不在乎的態度宛如訴說著人們對於控制與掌握自然生命的自負衝動與無知痴狂,強烈的批判與諷刺含意也為Mark 這項作品的主要意義。
而這棵白橡樹象徵著大自然的哲學性和人類與自然互動後所產生的科學思想,如生命之樹、知識之樹和進化樹,即由人類創造的用來理解生物界結構的種系系統。
鳥兒圖書館的樓上另外陳列了五座雕像裝置。這系列作品透漏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擔憂,Mark 用組合製作的方式將人造物品例如:塑膠瓶罐、化學用品和海洋垃圾依循美感及色彩整齊排列置放在陳列架上,充分表現出自然物種的減少甚至滅絕帶來失衡的。
另一頭的架上擺放的則是數以百計的小盒子,裡頭裝著富有記憶性的小玩具、飾品,甚至是小石頭與乾燥植物等收集品,但並不是所有參觀者都知道這是能夠打開來觀看的,這阻隔了一部分觀眾的觀看,卻也使那些鼓起勇氣向前打開盒子的觀眾有了與藝術交流的新的體驗。
最後,在一個暗房裡,「潘通博物館」里的展品都塗上了夜光漆。作為一位長期的環保人士,Mark非常清楚人類對統治自然的渴望所產生的影響。
對過去有著特別的偏愛
Mark 的創作可以追溯到1980年中期。他的首批作品是一系列雕塑和裝置,展現了一個年輕藝術家質疑權利結構、體制系統的視角。
然而Mark的藝術語言卻是細膩又溫和:通過觀察、研究、分類、收集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品,展示或自然、或人造的物件如何在社會架構下被設計、重塑、賦予/剝奪意義。
這個有著孩子般的好奇雙眼的博物藝術家現工作生活於紐約。1961年,Mark出生於麻省。如今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數十載的創作里,Mark對過去有著特別的偏愛。
在理查德·布朗蒂甘(Richard Brautigan)1968年的小說《在西瓜糖中》里,一個名叫瑪格麗特的女孩時常在堆滿過往文明殘片的地方遊盪。
同瑪格麗特一樣,Mark 對過去的偏愛構成了他藝術實踐的素材,比如他和Jenks Society合作,在布朗大學的一個廢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上創作了作品「失落博物館」(「The Lost Museum」)。
據說,他成長的馬薩諸塞州是一個非常看重過去的小地方。因此生活在古董中的概念對他非常重要。而且,他對博物館也有一種特殊的情懷。因為博物館是進入另一個時空,另一種思考方式的窗口。對他來說,這是和時空旅行最接近的事情。參觀博物館時,人們會理解一群遙遠時空中的人如何理解自然,思考事物。
馬克·迪翁(Mark Dion),「輪船雜貨店」
同樣的,跳蚤市場也是他從來不會錯過的地方。因為去得太多了,所以他很清楚那些東西的價格。而且他也會買那些暫時還不太清楚我現在該怎麼用的東西。據他描述在這個過程中,有時一個正確的物件會引出整個藝術項目。
跳蚤市場里的驚喜
這些東西常常會佔滿公寓,他會把它們聚集起來進行創作。有時這些作品非常巨大。比如,他曾在聖佩德羅完成了一個永久公共藝術品,「輪船雜貨店」。它看起來就像從19世紀起洛杉磯港開始建立時就在那兒了。
從窗口看出去時,會看到一個海畔商店和其他事物一起漂浮著。Mark花了大概兩年來把它填滿。甚至,他的確感覺只要這作品沒有被賣掉,隨時可以走進去添加一些東西。
Mark在這些考古學項目中找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這些東西的神秘和不尋常在於,當你找到一些東西——如一個手鐲,一塊大理石,一片壞掉的瓷器,甚至一個硬幣——你會意識到,「哇,自從兩百年前這個傢伙扔掉它之後,我是第一個碰觸它的人!」這就像從那個人到你之間有某種電流。那是一種有趣而強有力的感覺,真的會使事物發生共鳴。
在Mark的博物觀里,這些過去的這些物品是無數個小宇宙。因此他說,「當我說一個房間被我的作品充滿了的時候,我堅信這個空間真的是滿噹噹的。物件之間曾經是無序的,但是當大家都和解了、安靜下來了,就會出現一種和諧的圓滿,就像觀眾的心境一樣。」
我們之後將有什麼?
但Mark也提醒我們,現在的人們總認為自己已經到了頂點,這是很有問題的。人們看不到自身處在一種連續性中。我們之前有東西,我們之後也將有東西。但是如果我們裝作我們之後就什麼都不會有了,我們就給後面的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我們這個社會創造了大部分的物質文明,同樣而來的還有垃圾和碎片,那也是我們遺產的一部分。
//歡迎關注藝術眼公眾號//
把生活過成藝術,
讓每天都充滿驚喜和美好。
//歡迎關注藝術眼店鋪//
搜羅全球藝術精品
只為你
※重建泰坦尼克號:曾經的一場藝術邂逅
※我不止是個女建築師,我是個建築師
TAG:藝術眼ARTS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