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滿人間四月天·一個70後吃貨的記憶

春滿人間四月天·一個70後吃貨的記憶

春滿人間四月天·一個70後吃貨的記憶

清明節和女兒一起回了一趟老家。雨過天晴,田野里的空氣很好,於是便帶著孩子一起去田地里轉轉,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順便拍一些照片。女兒雖然說也喜歡拍照片,但根本不懂選景、構圖、用光,更談不上後期的圖片處理。平時,兩個人學習工作都比較忙,沒有時間,打算借這個機會給孩子簡單的指點一下。

在和孩子拍攝的過程中,我很是細心地為孩子介紹著各種植物的名字等信息。但是沒想到的是,溜到嘴邊的除了名字,幾乎都是關於吃的記憶。這讓孩子多少有點不滿,指責我是一個吃貨。我很是生氣,正準備勃然大怒,教訓一下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子的時候。女兒怯怯的說,爸爸,這吃貨不是罵人的,我不經常也說自己是一個吃貨,難道我會自己罵自己嗎?

據女兒說,吃貨現在已經不是一個貶義詞了。我有點不相信,於是上網找度娘問了一下。吃貨,多指喜歡吃各種美食的人,並對美食有一種獨特的嚮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愛好者、美食客、美食家。對食品情有獨鍾,看到美食就有很大的食慾。與360百科想比較少了一句話,「吃貨,指貪吃的人。」看來女兒並沒有騙我。既然,不是褒義詞,那就不會影響我的光輝大好形象,用來做題目自然也是可以的。

對於一個70後的人來說,在小時候能夠引起我們的興趣的除了瘋玩就是吃了,當然要是有好東西吃,再好的朋友叫我也不會和他們玩的。這叫做民以食為天。

我在這些好吃的同學中是比較膽小的,也是唯一沒有受到傷害的。我雖然吃過火烤過的即將成熟的麥子,苦吃過澀中帶點辛辣的蔓菁菜,吃過那河堤上甜甜的竽子根,吃過玉米桿,吃過甜高粱桿,吃過油炸的(火燒的)知了,但是從來沒有想別的同學那樣,異想天開的在蜜蜂的屁股後邊吃蜂蜜。結果,蜂蜜沒遲到,反而被蜜蜂螫腫了嘴巴,成為大家的笑柄。

回家後,首先看到的是梧桐花,我對女兒說,將這梧桐花從花蒂處拔開,花的底部有花密,舔上去甜甜的,很好吃,我吃過。花蒂可以用針線穿起來,做成一串項鏈。我現在還能想起來,自己小時候用梧桐花蒂穿起來當念珠用的模樣。那大概是87年吧,《水滸傳》第一版在整上映的時候,自己帶著念珠扮魯智深的情景。這次,愛臭美的女兒用梧桐花蒂做了手鏈。

來到田野,入眼的是蒲公英,那花朵十分的鮮艷奪目。兒女急忙拿出手機要拍照。在簡單的指點以後,我直接把蒲公英的莖給拔起來,塞入嘴裡嚼起來,那種甜中有點苦澀的感覺,讓我感到自己彷彿回到了童年。360百科中標註,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葯食兼用的植物。近年來,城裡的人多了保健的意識,紛紛跑向農村挖蒲公英晒乾了泡水喝。

路邊有幾株油菜花,花還沒有完全開放,但也已經惹得孩子高興不已,我指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拍攝,將這幾株油菜花拍成一片油菜花的感覺。拍完以後,我還是將油菜花塞入嘴中,苦澀中有點辣,很不好吃。其實油菜花沒有莖稈好吃,莖稈在吃的時候,最好把皮剝掉,不過莖稈現在還有點細,也不好吃。

遠處的幾株地黃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東西現在都很少見到了,我們小時候把它叫做酒壺壺,這個名字很是形象,我趕緊拿出手機拍照。知道地黃就是酒壺壺,這要感謝邵艷雲、石國平老師。查閱百度得知,地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中藥之一。初夏開花,花大數朵,淡紅紫色,具有較好的觀賞性。酒壺壺和梧桐花一樣,也是拔了花舔花根下邊的花粉。

紫色的野豌豆花在一片綠色的原野上十分的引人注目。說起這野豌豆也是大有來頭的,它的大有來頭,是因為有人說它是一種《詩經》中記錄的一種野菜。曾經看到這樣一種說法,不知是否正確,暫且收錄在此。這位朋友大概是四川的吧。按照他的介紹,苕菜又叫巢菜,元修菜,野豌豆花,還有就是「薇」。沒錯,它就是詩經《採薇》裡面提到的野菜「薇」。

不僅如此,古代的伯夷叔齊曾為此做歌,蘇東坡、陸遊等都對此讚譽有加。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隱居到了首陽山,無以果腹,採薇搗食之。做採薇歌,嘆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蘇東坡說過:「菜之美者,蜀鄉之巢。」陸放翁說:「作羹尤美」。從古這就是有名的野菜,看來我也曾「雅」了很多年而不自知啊。

四川以之入饌,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苕菜富含蛋白質。鮮品作蔬,清香細嫩;干品入羹、粥,甘滑清香。亦可入葯,有清熱利濕、和血散淤之功。想吃苕菜的,請謹記吃過苕菜一定不能喝酒。

不過看圖片倒有幾分相似。如果兩者是同一事物,就讓我們有點想撞南牆的感覺。那麼引人遐思的「薇」居然就是我們身邊常見的野豌豆花,果然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

在我寫文章的時候,還有兩種花草的名字不知道,他們也開花,雖然很小,但是我認為也必須把他們完整地記錄下來,這樣才是真正的平等的對待生命。

經過發朋友圈求助、上網查證,終於知道了其中一種就是最近很熱的苔花,與苔花一起熱的還有支教老師梁俊,有300多年前清代詩人袁枚的小詩《苔》。

在大年初一,一檔名為《經典詠流傳》的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接過春晚的「接力棒」。這檔集結了王俊凱、譚維維、楊洪基、巫漪麗、王力宏等演唱嘉賓的節目,開播首日,卻被梁俊和他的學生刷了屏。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梁俊帶著烏蒙山裡的孩子,和著旋律,唱了這首三百年前的小詩——《苔》。舞台上,這群孩子的眼睛忽閃忽閃,一雙雙小手緊緊地握著,彼此加油鼓勁。

關於苔花的記憶是唯一的跟吃沒有關係的,但也是讓我最難忘的,因為這是深入骨髓的心靈的震撼,而味覺很難如此。關於梁俊老師和他妻子的故事,我沒有過多的渲染,因為走心的人自然會去搜尋,無心的寫了也是穿腸而過,不留痕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州碎娃 的精彩文章:

TAG:乾州碎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