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致2018年度新「轉友」:相信奮鬥,相信未來

致2018年度新「轉友」:相信奮鬥,相信未來

來源:老兵e家微信公眾號 作者:張振文、劉智賓

改革,對一支軍隊而言,往往意味著一次涅槃重生;對有的軍人而言,則可能意味著一次人生轉折。

再逢轉業季,又一批戰友用默默轉身完成了對軍改的支持。

身後,是熟悉的軍營;前方,是未知的路途。過來人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以什麼樣的心態再出發,至關重要。

相信未來,相信奮鬥—這是轉友張振文、劉智賓的經驗之談。相信未來,把轉身當成轉機;相信奮鬥,把願景化為行動。

他們還不約而同談到自我學習、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是的,人生最難的課題是超越自我,最大的成就也是超越自我。重整行裝,我們不妨將「人生的下半場」當做一次重塑自我的機會,去迎接更廣的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

——編 者

轉業,或是一次自我超越

張振文

作為2016年自主擇業的轉友,因為曾寫過有關轉業的文章,在網上結識了很多戰友。又逢轉業季,今年提交轉業申請的戰友們,有的充滿期許,有的難免迷茫。結合自己成為執業律師前後的體會,我把最近與戰友們聊天的一些想法,梳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山窮水盡還是海闊天空

「生活在哪裡都一樣,不一樣的是你怎樣去生活。」

轉業後,是山窮水盡還是海闊天空?我覺得心態很重要。

說實話,任何一個人在一個單位待久了,習慣了已有的工作方式、生活節奏和處世模式,潛意識裡都不太會主動向外界尋求改變。無論你是否同意,實際上你就是處於「舒適區」。在這個區域里,或許也存在矛盾衝突,但總體上你覺得放鬆、穩定、有安全感。

所以,如果想轉業,就必須要有跳出舒適區的決心。

據我了解,大多數戰友轉業前有一個普遍的擔憂:離開部隊後能去哪個單位?能做什麼工作?潛意識中,如果有人給出一個承諾或一個位置,自己才有底氣和勇氣離開。

等到完全有把握再去做一件事,往往意味著永遠的等待。前行道路的最大障礙,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羅曼·羅蘭說過,成年人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習熱忱的減退。在一個封閉環境中待久了,認知和思維難免被慢慢固化、慢慢限制,漸漸意識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個人只有跳出自我限制,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具體到轉業,能不能面對陌生的領域、適應陌生的環境,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改變固有的認知,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環境、新領域和新知識。

道路不是規划出來的

沒有人能將人生規劃得很詳細、很精準。我想,任正非轉業時,也並不會料想到今天的華為。人生的道路,就是一個不斷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過程。

找准坐標系。無論轉業後做什麼工作,首要的是正確認識和了解自己。這一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你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在新單位和新工作中大致如何定位,自己心中應該有一個評估。

當然,也可以換個角度。無論是進入一個新行業還是新單位,不妨先找到最優秀的參照系,有比較才不會盲目,有比較才會有提高。我見過一些自主擇業的戰友,剛離開部隊就著手創業,轟隆隆幹起來,結果又嘩啦啦倒下去。失敗的原因,很大程度是並不了解所從事行業的特性,不了解業內最優秀的企業怎樣運作。

我轉業時,先著手了解律師行業的發展趨勢,參加了業內口碑較好的訴訟可視化、大數據案例檢索等課程的學習,觀摩優秀律師如何運用技術手段準備和參加訴訟。實際上,這幾項技能目前仍未被大部分律師掌握,而我在代理案件過程中運用這類材料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汲取新認知。人到中年,學習的熱情肯定是逐漸減退的。許多戰友轉業後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業務不熟,開會插不上話,感到無所適從。要改變這種局面,別無他途,就是善於學習,汲取新的認知。一個人的知識體系,只有靠自己去重新打造。

幾年前,我認識的一位處長轉業後進入一個陌生行業,卻破天荒地當年就立功受獎,原因何在?他告訴我,就是靠自學。沒有人要求他,他主動把單位前幾年的工作總結、各類彙編材料找來閱讀,認真學習最新的業務書籍,並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能力迅速提升。

還有一位正團職的戰友選擇自主擇業,進入完全陌生的醫藥投資領域。他也是注重學習、善於鑽研,有段時間跟他聊天,他總不時冒出許多專業名詞,他不好意思地說,最近天天都學習這些新東西,鑽進去跳不出來了。正是有了這股勁頭,他如今在這個領域已經幹得非常出色。

尋找差異化。戰略學告訴我們,培養差異化競爭力是許多戰略的基礎。進入一個新領域, 我們首先要問自己:你與別人的不同在哪裡?如何提供差異化的價值?

差異化可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行業來說,商業化成功的關鍵,就是要有持續創造並提供差異化價值的能力。對個人來說,就是要爭取成為一個能夠持續創造並提供差異化價值的人。

很多轉業戰友都說,到地方後,領導經常讓他們寫材料,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差異化價值。去年我曾寫過一篇律所黨建的材料,報上去後被區委領導批轉到組織部,區委副書記專程帶隊來我們律所調研黨建工作。

只求經歷不同的人生

我對有句話印象深刻:每個人不是生而偉大,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偉大。

如果認為轉業後就要成為任正非、柳傳志,那麼你十有八九會失望。但如果將轉業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人生際遇和價值追求,那麼你或許會過得更從容更幸福。

你以前工作忙,經常加班,現在下班後能陪著家人逛逛街就是幸福;你以前幾個月見不到孩子一面,現在能每晚陪著他寫寫作業就是幸福;你以前在單位經常文山會海,現在能有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幸福。

記得在哪本書中看到一段話,非常喜歡:「我所理解的人生,不是萬丈光芒的成功,不是萬眾矚目的榮光,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去親歷不同的境遇。去奮鬥和拚命,去經歷和感受。可以是迷茫的,掙扎的;可以是得意的,暢快的。」經歷就是人生,經歷就是財富。

中國發展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我們這代人在有生之年將見證一個大國的崛起,無疑是件幸事。不奮鬥,辜負我們生逢這樣的大時代。

前不久全國兩會又一次傳來改革的消息,讓我們有理由期待,新的戊戌年是一個新的起點,也祝福每一名剛剛轉身的戰友,在新時代的變革之年能心想事成,超越自我,實現自我!

轉業,必是一次拔節成長

劉智賓

轉業,是大部分軍隊幹部繞不開的一個話題。

2017年清明節前後,我也走上轉業之路,成為軍轉大軍中的一員。提筆真實記錄其間的心路歷程,與今年的轉友們分享。

決定:我為什麼要走

每名轉業的戰友離開部隊的原因各不相同。就我個人而言,工作上還算順心,37歲的年紀,還沒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然而面對軍改大局,我和許多戰友一樣,不能不重新審視和規劃人生。

2017年,隨著軍改的推進,我們單位任務合併、人員富餘已是必然。時至4月,方案雖未最後敲定,但形勢已基本明朗。自己留下來,無非3種情況:轉型、編余、分流。接下來的幾年自己能幹什麼,是最不明朗的事。

那走呢?路相對比較明朗,考進省直、留濟南市,或者回老家東營。考慮到孩子上學等因素,我決定還是留在濟南。

2017年走,可能在職務、房子上有些遺憾,但人生何嘗不是由遺憾組成的?而遺憾又何嘗不是前進的動力?

走,走,走出去!我告訴自己:雖不能成為推動潮流的助力,但決不當障礙;雖不能勇立潮頭,但決不能失掉邁步向前的勇氣。

回首:我的半生軍旅

1998年9月,18歲的我,帶著對人生的憧憬和對軍營的嚮往,走進軍校大門。近20個年頭,自己最好的青春留在了部隊,雖談不上功成名就,但也收穫滿滿。就要離開軍營時,心中除了些許不舍和一絲不甘外,主要還是感恩,感恩黨的教育和軍隊的培養,讓我收穫了人生最大的幾筆財富。

一是以唯物、實踐為核心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能會有人說「虛」,但這是我最真實的想法。人生貴在實踐、得在實踐。「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細細想來,近20年來,我不曾耽於空想,不曾眼高手低。成績,是干出來的;成長,也是干出來的。二是不怕困難、戰勝困難的能力。革命軍人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雖然是一名專業技術幹部,但我常年獨領一攤,籌劃、組織4個專業200餘人的教學訓練工作。這些年雖沒有摘金奪銀,卻也風風火火;雖不是驚心動魄,卻也困難重重,再苦再難,我都挺得過去、熬得過來。三是雷厲風行、不講條件的作風。軍營的日常工作雖然枯燥繁雜,但我也在立說立行、絕對服從中養成了執行命令雷厲風行、完成任務不講條件的作風。

總結了優勢,也要分析弱點。站在轉業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對照自身的差距、總結戰友的得失,梳理了以下幾點。一是心態放不空。轉業後要放空自己的心態,然而這對於大部分轉業戰友來說是最難的。特別是軍齡較長的戰友,容易沉醉於過往,也更容易失落。忘了吧,忘了吧,忘記在部隊的「英雄事迹」,如同保守軍事機密一樣,偶爾在夢中回憶一下就好。二是守成思想重。我在總結個人得失的過程中發現,開拓意識不強、守成思想太重是阻礙自己未來發展的一個坎。這既有個人性格的原因,也有部隊工作的強化,保穩定、不出事的觀念往往會自我束縛。然而,面對這個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能否站得更高、走得更遠,需要不斷進行自我批判、自我放空、自我學習、自我充實。三是思維不靈活。對一個環境、一項工作熟悉了、習慣了,思維容易固化甚至僵化。平時在工作中確實需要一些堅持、一些執著,但如果固守己見,便成了「硬傷」。

迎考:挺住意味著一切

對我來說,軍轉考試是繼高考、考研之後的又一次人生挑戰,也是最痛苦的一次。期間,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我數次產生過放棄考試、來年自主的念頭。然而,考慮到如果放棄,後半生可能無法走出這個陰影,我咬牙堅持、堅持、再堅持。現在看來,整個複習過程,既是人生經歷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一次磨鍊、一次成長;既是比學習能力,更是比意志品質。

回顧複習的整個過程,心理變化主要有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糾結、自信、興奮、留戀。糾結,主要是對轉業決定的心理反應,剛開始複習時,天天考慮「走,對還是不對;留,會不會更好」。這一過程越長對複習越不利。自信,是對未來發展必定美好的堅信,對個人努力取得成功的認同。興奮,是對新環境的憧憬,雖不是主調,卻是心態的調節劑。留戀,是這一過程的主旋律之一,貫穿始終,雖對複習沒有多大影響,但也需找到變留戀為動力的轉換點。

第二階段,苦悶、失落、挫敗、脆弱。這一階段新知識學完了,主要是進行自主複習。然而,複習不斷重複且進展緩慢的苦悶,離開部隊、離開崗位的失落,做題、模擬考試中不斷被失誤、盲區打擊的挫敗,各種因素疊加造成內心的敏感脆弱等等,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這段時間是煎熬也是考驗,因此,家人的理解、陪伴,朋友的幫助、開導很重要,一定要多交流,多敞開心扉。

第三階段,緊迫、投入、充實、自信。考前的衝刺時間比較緊迫,我反而忘記了前面的苦悶,隨著精力完全投入,心放寬了很多,苦悶慢慢被充實替代。考試時間一再推遲,我又拓展了一些複習內容,隨著學的東西多了,感覺自己的認識深刻了,自信心也有了。在考試的前幾天,雖然依舊緊張,但心裡不是一點底沒有。

考完試,我便不再糾結考試的問題。因為無論結果如何,我已受益匪淺:沉穩、細緻、耐得住寂寞,這幾種精神特質得到強化;知識、認識、能力,這幾方面都取得了進步。

如今,回首轉業的幾個步驟,從決定轉業到備考應試,我走過的路還算偏差不大,後來的考試成績也比較理想,已於2017年12月安置到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

以上只是個人的心路歷程,偏重所感所思,希望對今年的轉友有所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兩會聞思錄:萬物皆有裂痕,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王偉烈士妻子深情回憶:我和他的愛情故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