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一定要有家譜?
愛小眾體驗的人都在關注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旅行請關注
憶故人
古琴音樂—廣陵琴韻系列②
成公亮
00:00/09:56
家譜,是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書,中國人歷來有修家譜的習慣。
那麼,我什麼我們如此重視家譜呢?其中有著怎樣的根源和傳統?
清明時節,中國人尊奉、祭奠祖先,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與感恩。
因此,我們首先要知道祖先是誰,才能讓感情有所寄託,這種追念才有價值。
「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
家譜,是中國人血脈傳承的依據,是家族記憶的載體。
而且,每個家族的精神,也只有在家譜中才能覓得真蹤。
所以古人說:「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
可惜,現在能找到完整家譜的人家已經不多,就算有也是老舊發黃的遺存。
很多人對自己的家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家族歷史最多上溯三代,甚至再遠一點的親戚就連輩分都分不清了。
這種現象,無論是對個人、對家庭甚至對整個民族而言,都是一種遺憾。
因為一個國是由千萬個家組成的,這個家既是家庭,更是家族。
只有家安穩,國才能穩定;家有底蘊,國才有歷史、文化。
因此,中國古人非常重視家譜的修撰與續編。
古時有「三世不修譜即為不孝」的說法,一般不超過30年就要重修一次。
目前可知的最早的文字譜牒,可追溯到周武王時期。
當時武王設立了專門負責王室宗族管理的官員,叫做「小史」。
顧名思義是修家族的史,與國家的「大史」相對。
據說,當時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修譜制度。
後傳世的《世本》和《大戴禮記》中的《帝系篇》,便是關於諸侯國在周朝的先祖世系的記載,帶有明顯的家譜性質。
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譜牒。
唐代以來,歷代統治者都對家譜的編修非常重視和提倡。
人必有家,家必有譜,譜必有訓。
家譜漸漸成了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譜就像一本百科全書,從中我們可以了解一個家族的一切。
通過家譜,我們可以尋根敬祖、敦親睦族、教育後代以及傳承家風。
有根的人生才不孤獨,家族的精神給予我們前進的指引與動力。
親戚則是我們在世界上最可靠的後盾和依託,「親不親,故鄉人」。
多一個親人,就多一份人間的溫情。
而當你面對自己的孩子,也可以鄭重地告訴他們,祖先的榮光與偉大。
族譜,是塵埃中的家族歷史,更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印記。
有了族譜,我們的人生才有來處,心靈才有皈依。
帶書推薦有態度的旅行
DAISHU
※聽說,北京下雪了!
※比郭亮靈秀,太行山未被打擾的隱士小村!真不舍分享它的美!
TAG:帶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