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語》——布爾什維克的虛弱
少數群體,LGBT,政治正確,電影圈不知道什麼時候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運動,真是資本主義深刻的自我批評,一場內部嚴肅的整風運動。
咳咳咳
水形物語
我是不太喜歡《水形物語》的,或者更直接點,就是不喜歡把這部片冠以各種人性關懷的帽子吹噓的評論。人導演自己都說了,我這片子是為了彌補自己的小時候的遺憾,順便滿足下自己的各種趣味的。當然也不排除借這個題材的發揮來迎合一下奧斯卡最近幾年的命題作文。為什麼不喜歡這不片子,理由如下:
一、劇情就不能用點心?
劇情之bug還是有不少的。
1.就男主人魚這個角色的能力設定,最後決戰中,即使中彈,手抹一抹,傷口立馬就恢復了,然後一個左勾拳幹掉反派,我是想知道,你要是有這能力,之前被人在實驗室里還被人吊起來打個遍體鱗傷?為了泡妞?
大哥,你這麼牛逼怎麼還被人拴著打???
2.女主的開場的自我安慰(不,此處應當是簡稱),這場真沒必要啊,意義何在。。。。
毫無意義
3.女主與人魚的愛情,愛情是怎麼發生的,真不知道哇,稀里糊塗的。就因為人魚和自己一樣孤單、一樣無法說話、一樣。。。。?跨物種戀愛不是不行,就是戀愛的過程能不能交代得更加合理一點。《美女與野獸》之類的,就講得沒什麼違和感。
他倆怎麼就有愛情了呢,我是看不太明白。
本片規格到底吧,還是個愛情片,當然要講愛情啊。可是我沒看到什麼愛的火花。。。。
片終究是片,愛情終究是愛情,不要因為對方不是人,你就不好好寫。
4.畫家男的貓被人啃了,他自己竟然對兇手沒有反應,並且還因為自己長了幾根頭髮而認為對方是上帝。大爺,您多大了,還要那幾根頭髮?您的貓主子才要緊!
貓主頭被吃掉了,然而畫家竟無動於衷!!!
二、人物之臉譜化
為什麼女主身邊不壞的人、幫他的人都是所謂的「少數人」,黑人、女性黑人、同性戀、蘇聯人。。。。無一例外都是「好人」
反派就是一個看似成功,但實際驕傲自大、手段殘忍並且還想潛規則作為少數群體的聾啞女下屬的所謂精英(反派,你自己反思下,您作為一個純正美國白人,想潛規則作為少數群體的聾啞女下屬,能活到最後已經是編劇給你加戲了)。
想想看,有沒有道理?沒道理。我不信一個軍官執行命令是多大的罪過(此處不過分糾結自然主義與實證主義)我也不認為他想通過一些不過分的手段獲得正常的職位晉陞,從而成為精英階層是多麼大的錯誤。
反觀其他幾個人,隨意把試驗物品運輸出去就是對的了?當然劇情需要,衝突肯定是要有的,但是編劇也不能這麼偏心不是嗎?
臉譜化帶來的最大的問題是,感覺這片很八股,條條框框給弄得好好的,保證評委滿意。
克羅埃西亞憲法
作為一個學法學,看到這個電影名字,就不禁想要去革命一下。
聽名字,還以為是克羅埃西亞憲法的紀錄片或者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但這就純粹是一個劇情片,融合了國家的興衰與矛盾、家庭成員之間的糾葛以及自我的成長。
克羅埃西亞憲法在片中既是一個線索性的東西,但同時,憲法也是這個片子主要的主旨。國家、民族、社會、家庭和個人的歷史和權利與憲法的規定確實是一一對應的,從實際觀看體驗上看,把劇情設計到如此地步也應當是極限了吧。
這部片子的最大優點就是,把人當人,並且把人當一個正常人,不管你是男人、女人,你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你是還是塞爾維亞族人和克羅埃西亞族人。這每一個人背後都有鮮活的故事,他們不在是天然意義上的少數派,而是一個有故事和情感的鮮活人生。這才是少數群體的電影,當然,敢叫這個名字的電影,其中的主題肯定不止這一個,但是就這個主題而言,已經表達得很好了。
這股風潮
這股風潮倒沒什麼價值觀上的對與錯,但是電影終歸是電影。往小了說,這只是個娛樂工具,在價值觀不扭曲的前提下,娛樂觀眾而已;往大了說,電影也可以是思想或者藝術的表達方式之一,和文字、繪畫等都具有類似的功能性。在三觀不偏的前提下,電影怎麼樣,看的是你的表達方式怎麼樣,就表達的想法而言,愛情親情友情、社會國家團體的主旨哪一個不是在價值觀上能排前面的,難道多數人的社會福祉就比不上少數人的權利表達,這麼說我是不信的,少數服從多數並且以其他方式保障少數人的權利不是你們所謂西方民主的驕傲嗎?呵呵噠。
存在先於本質。你可以是LGBT,但是你開始並不是少數派,你就是天然的自己,和其他人沒有區別。只有把這些人放到一個社會或者群體中的時候,他們變成少數派,而在民主制度下,少數人的權利是難以通過投票保障的,於是就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司法審查、司法訴訟等方式救濟。然而制度總要有窮途末路的那一天,西方式民主的困境也愈發顯現出來。
布爾什維克的意見應當是大部分人的福祉,然而布爾什維克現在卻越來越虛弱。
TAG:石頭上的章魚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