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小事做到極致就能成功?誰再這樣講,我跟誰急!

把小事做到極致就能成功?誰再這樣講,我跟誰急!

你把手上的小事做好了,做到極致,難道就足夠了嗎?真的就能成功嗎?

有些觀點確實就這樣認為。包括一些名人在內,都曾有過關於小事重要性的觀點,或者發表過把小事做好的演講。

姑且舉幾個例子:

拿破崙說:不以小事為輕,而後可以成大事。

卡耐基說:一個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遠不會成功大事業。

馬丁-路德-金說:如果我做不了大事,我至少能把小事做得大氣一點。

愛因斯坦說: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

於是,有些人覺得小事原來如此重要;於是,有些人就開始寫文章,將小事的價值無限放大,先是說把小事做好,慢慢就能成大事,說來說去就變味了,變成了「把小事做好、做到極致就能成功」!

於是,就有很多人埋頭苦幹,將一生都扔到了無數的小事當中。

同學,你如果在沒有做出一個充滿遠見的選擇之前,按這樣的方向去做,就上大當了。

成功人士在強調做小事的時候,忘了給你講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做的這些小事,必須能夠累積成一件大事,才值得去做;必須符合自身的能力優勢,才足以長期做下去,做出亮點。

不然,你即使做一萬件小事,每件都做得很漂亮,最後的結局不過是落個累死的下場。

荀子在《勸學篇》里有句名言,相信你也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事實上也有個前提,那就是你得先有千里與江海之目標,才能用跬步和小流去完成。

老子在《道德經》里也說了,「合抱之木,生於毫木,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同樣也是有前提的,你必須先立大樹、高台、千里之志,然後再考慮如何用毫木、累土、足下去實現。

大學時一個班,同學30多人,十多年後發現,喜歡用心做好每件小事的,在事業上的成就普遍遜色於懷有抱負的那批人。

道理很簡單,前者兢兢業業,一個籮卜一個坑,安排什麼事情就做什麼事,雞零狗碎,他們堅持認為這樣就夠了,孰不知,埋頭於瑣碎,徹底喪失了抬頭仰望星空的機會,甚至連自我分析的興趣都被吞食。

當然,不排除有兩三人,因為每件事兒都做得漂亮,深得領導歡心,給個職業上升的機會,但他的天花板很快就到了,因為你在領導心目中,只是佔了做小事的這點角色地位。

而後者,一直是死盯目標的野心家,總想干點大事,總認為自己能幹點大事。當然不能光想,他們是在工作經歷中,發現自己的優勢、特長與興趣,用三五年時間將自己的事業方向定下來,然後用每一件小事給這個目標打基石,添磚加瓦。最後,數百數千件小事,壘積成了一件大事。

作為成功者,他們做小事的邏輯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所做的小時,有希望能夠成就大事。

我們現在經常講迭代,講快速迭代,要求業務不斷地微創新、微改進,以前是一年內升級就可以,現在是按季度、按月考量,要求我們快速更新產品,收集用戶反饋數據加以改進,在匹配用戶需求與企業能力之間尋找到動態平衡。

即使如此,千萬別忘掉了為什麼出發?迭代也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核心優勢基礎上,建立起目標客群的需求基礎上,有主線、有邏輯地朝目標進軍。

阿里巴巴做了那麼多年,東征西討,電商依舊是主線,近幾年花上千億收購,它的目標很清晰,線上線下的新零售,一個又一個的收購去完成它的大目標。

騰訊出了無數產品,大多不離社交,從社交向電商、向支付滲透;新浪的折騰很少,基本上在媒體圈裡打轉,連微博也做成了信息原。

華為現在已經傲視群雄,電信設備的產業鏈一直是最核心的戰場,它一直特別注意放大自己的技術優勢,給市場的印象是,華為的技術過硬,做的東西靠譜。當做手機的時候,從起步開始,大家就很認華為。

格力野心爆發,從未放鬆過空調戰線的霸主地位;聯想也在多元化,但從未放鬆對PC大本營的穩固。歐派力推大家居,但主業櫥櫃從未懈怠,做歐鉑尼木門、衛浴、壁紙等,一步一步謹慎地走,它的目標很清晰,用大家居來突破櫥櫃的天花板,拉開與同類品牌的差距,進一步做大規模。

簡一做大理石瓷磚,發起於拋光磚、仿古磚、微晶石等眾多品類交鋒的年頭,它的目標很清晰,創新一個品牌,催熟一片市場,做成品類的霸主,然後再一點一滴地做精技術、做大網點、做強營銷與做好服務等,於是出現了「肖氏服務法」等看起來不顯眼的小事。

林氏木業的生意剛開始的時候,也算不了什麼,在淘寶開店,一單一單地賣,但它在做好小事的過程中,抓住了傢具電商爆發的風口,關鍵是核心團隊在前面數年中積累了成熟的實戰經驗,才煉就了力壓全友、顧家等傳統一線品牌電商的實力。

凡是有大成者,或者能夠穩守較長時間基業的企業,都必然堅守與踩准自己的優勢,在優勢的範疇內定目標,踩風口,在明確的方向指引下用心做小事。這是定律。

產品面臨的形勢是這樣,我們個人的能力也面臨必須快速迭代的命運。一兩年時間,你原本擅長的能力與業務,可能就遭遇瓶頸,必須學習新的東西。

但是,如果你只想著學新東西,只要有新的,就去學,認為學好每一點,就可以了。又掉坑裡了!這樣的結局基本上就是各門都不精,成不了專業人士、專家,更無論權威,想收割大的成果,極為渺茫。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提出「一萬小時定律」,認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另外,丹尼爾·科伊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中,也強調了同樣的主張。在一萬小時定律之外,還有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瑞典科學家赫伯特·西蒙建立的「十年法則」,他與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指出,要在任何領域成為大師,一般需要約10年的艱苦努力。

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必須給它加幾個前提:

1、你有沒有方向?把1萬小時或10年投向哪裡,投得對不對?它強調的核心有兩個,專註與選擇的正確性,一個領域,一種技能,而且還得符合社會的發展方向。

假如選錯了方向,估計投入再多的時間,你也無法成為專家。唐山撤銷一些收費站的時候,有收費站大姐說: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站了,我現在36了,除了收費,我啥都不會。

2、1萬小時內,我們經常做的事情都是小事,但不是簡單重複每件事情,很多生產線上的操作工,就是重複10年、20年又能怎樣,最後可能因為社會變革,他被淘汰了。你得不斷提升自我,把小事做成不簡單的大事,比如《大國工匠》里的那些大師。

再追加一個正確的姿態應該是,守住你本身已經鍛煉起的核心優勢,不需要完全跳出來,只是去融入新的趨勢、思維、工具與模式,將原有的優勢打磨得更閃亮,就可以在你還有能力奮鬥的那些年頭裡,百戰不殆。

以前認識幾位朋友,做培訓、做諮詢、做策劃,前幾年成就相當,最近兩年差距不斷拉大,有的年收入上百萬,有的還在原地踏步,收入銳減。

他們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將自己的傳統優勢發揮到了最大,並插上了新趨勢的翅膀,如虎添翼。而後者,要麼死守一畝三分地,不思迭代,要麼放棄了自己的核心能力,東征西討,戰果寥寥。

如果再有人跟你講,用心做好身邊的小事,就可以無敵於人生,那麼,請他看看這篇文章。

與所有泛家居人共勉!

更多文章推薦

有用的洞察與見解

1000萬建材家居與裝修人正在關注

泛家居老闆經營決策內參

泛家居市場、公司與產業分析博覽

實戰精英們的每日讀物

微信ID:dacai36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材 的精彩文章:

你的客戶投訴響應機制,能否經得起六六這樣的客戶衝擊?

TAG:大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