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春,就應該是不能理解的

青春,就應該是不能理解的

遙遠的歌

 你好,舊時光 連續劇原聲帶

劉惜君 

00:00/02:54

2015.03.26

2018.03.26

表弟發了一條朋友圈,表達了他對某件事情的不滿。一般不會對別人觀點輕易提出反駁的我,這次沒忍住,下方評論道,存在即合理。社會事實如此複雜,個人力量根本不可能全盤掌握或預見到它們的相互影響帶來的後果,可見的事實後面,有時還隱蔽著成百上千種看不見的原因。你認為的不合理,只是你認為的。

卻不想,兩人就這個問題你來我往辯駁了一整天,佔了朋友圈的大半個屏。晚上,這場口舌硝煙散去,歸於平靜的我,驀地想起,大一的時候我也曾和一位當時已經大四的學長因為一個問題辯駁了許久。那時的我和今日的表弟如出一轍,那般固執偏頗。想必屏幕那邊的學長也同今日的我一樣,哭笑不得吧。

三年過去了,再憶起當時那位學長跟我說的那些話,雖然有些已經因為時間的沖刷記得不大清晰了,但仍清楚記得最後他叮囑我,如果不懂,那就多去了解,看的多了,或許就懂了。後來我找到了對這個道理的絕佳闡述,人越是對某些事情知之甚少,越容易形成固執單純的看法。簡單來說,就是偏見源於無知。而今天,我又把這句話說給了表弟聽。不過,這道理,當時的我確是不能理解的,不管是情感上還是理智上。

sdzfgdhg

前段時間,看過papi醬的一段視頻——《十八歲的自己和三十歲的自己》,裡面有這樣一段讓我記憶深刻:十八歲的時候我們的世界黑白分明,認為一個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一件事不是對的,就是錯的。三十歲的時候知道了,很多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更不是非黑即白的。十八歲的時候發誓不要成為「被社會磨平稜角的人」,字典里沒有「妥協」兩個字。三十歲的時候明白了,「被社會磨平稜角」可能不一定是件壞事,「妥協」有時候代表的不是投降,而是成熟。同一個人,卻有些完全不同的兩種價值觀,這看起來似乎極為不協調。但仔細想想,就能明白,時間閱歷對一個人的改變能力是我們無法預估的。一個人終其一生性格保持不變的事情,只有小說里才能看到,因為環境的單一性,才能造成明顯的性格單一性。而環境單一,這又是不現實的。

經常會聽到身邊的朋友發出這樣的感慨:「啊,真是的,我以前怎麼會喜歡這種東西。」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那就話:Never regret anything, because at one time it was what you want.(不要遺憾任何事,因為曾經那一刻這就是你想要的。)人不應該回頭去瞧不起自己,就像你如果沒有聽過那些現在瞧不起的音樂,今天又怎會明白現在喜歡的搖滾爵士,巴赫的古典音樂這些好在哪。我們現在去翻看以前發過的QQ空間,大多數人是會感覺矯情或尷尬的。這是人成長的必然性,人就是在不斷的否定自我中越來越成熟。

曾看過一部日劇《對不起,青春》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沒錯,不能理解正是青春的體現。…長大以後回想起來全是不能理解的事,這就是青春。這樣看來,我忽而又覺得自己前面對錶弟所說的那番話又變得多餘了,因為總有一天他會自己就明白的。就像papi醬說的那樣,三十歲的自己回頭去看十八歲的自己,會覺得有些年少輕狂,甚至有時候會有點目中無人,但那確實是十八歲的人應該有的樣子,因為年輕時就是會犯錯,年輕時就是會撞南牆。

成長不必求全責備,這樣便是最好吧。

碎女子小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南碎女子 的精彩文章:

TAG:寧南碎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