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陳鴻霖課題組揭示香港2017年嚴重流感感染夏季高峰的原因!
3月6日,Nature 雜誌子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刊登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系陳鴻霖教授課題組的論文。該研究揭示了2017年香港流行的甲型流感H3N2病毒52.4%有血凝素上N121K的替換,闡明了H3N2病毒的夏季高峰與抗流行株微中和抗體的低滴度有關,提出了微中和抗體滴度可能是預測H3N2流感疫情人群易感性、疫情嚴重性和所選疫苗有效性更好的措施。
2017年夏季,香港甲型H3N2流感疫情的嚴重出乎預料。然而,2017年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的抗原特徵,在使用雪貂抗血清時沒有顯示出明顯的抗原漂移。
本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2017年香港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氨基酸序列,發現血凝素上有N121K 替換的病毒在2017年之前很少,然後快速地出現且在2017年成為主導(52.4%)。使用從2017年年中收集存檔的人類血清的微中和實驗顯示微中和滴度在針對2017年流行的H3N2—N121K病毒株(3391/2017 病毒)時,比針對2016-2017年季節性流感H3N2疫苗病毒株(4801/2014病毒)低了3.6倍(13.4 vs 41.8, P 圖1進化樹顯示了2017年香港流行的H3N2病毒、其它代表性H3N2病毒和推薦為疫苗株的H3N2病毒之間的關係
表1 按年齡區分的微中和及血凝抑制實驗
這項研究支持了使用人血清微中和實驗,來評估甲型H3N2病毒的人群易感性和抗原改變。一些免疫方法,例如外用咪喹莫特然後皮內注射疫苗,以擴大流感疫苗的中和抗體反應,也是值得考慮的。
本期編輯:烏龜,ipsvirus
※同窗,同事,同門,師生,沒關係,想發頂級期刊論文難嗎?
※Cell Host&Micro:李斯特菌誘發人類機體感染的新型途徑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