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生死,我們缺了一堂生命教育課

關於生死,我們缺了一堂生命教育課

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人生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不過是宇宙的塵埃,總有一天我們會被人遺忘。

喪親之痛也會尖銳地提醒你,讓你更加珍惜身邊人。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人生就是一場場目送

「去年夏天,20歲的表妹走了」

小袁,男,25歲,1年前表妹離世

小袁是個開朗的小夥子,第一次直面死亡,是在去年夏天。他年僅20歲的表妹,因抑鬱症自殺了。

表妹正值青春年華,本該如花綻放。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卻說沒就沒了。直到現在,小袁仍不能釋懷。

原本,他對生死壓根就沒什麼概念,從沒想過死亡會離自己這麼近。表妹突如其來的變故,深深觸動了他。

現在,他時常會憶記起幼時與表妹一起玩耍的快樂時光,她說過的話,她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下意識里,他會想,表妹去哪兒了?生死一線間,她經歷了什麼?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萬一自己遭受了意外,雙親該怎麼辦?……

對於生死,小袁第一次困惑不已。

「生死是命,每個人都逃不掉」

陳姨,女,62歲,5年前喪夫

每逢清明,陳姨都會做一桌子飯菜,然後叫老伴過來一起「吃」。只不過,老伴5年前已經病故了,她只是象徵性「叫飯」——將老伴的照片擺在飯桌上,飯畢,再收拾起來。

生前,她與老伴脾氣不和,日子過得像針尖對麥芒,每天都免不了爭爭吵吵。有一次激烈爭執中,老伴突然倒地,送院發現是高血壓引發的急性腦出血,當即開顱手術。

出院後,老伴就像霜打的茄子,身體一路萎糜下去。半年後,撒手人寰。

從老伴發病開始,以往脾氣火爆的陳姨開始變得沉默寡言,經常一個人低頭嘆氣。

她常跟女兒說,生死是命,每個人都逃不掉。自己現在也是六十幾的人了,不為名不求利,但願身體健康,平常度日就好。

哪天要是得個病什麼的,最好是死得痛快,不要插管,不要搶救。也不要浪費錢整墓地,到時候就把她的骨灰和上老頭子的,一起撒到海裡面去!要有孝心,心裏面惦念著他們就好。

「後悔送父親進ICU」

浮生歇,男,37歲,3年前送走肝癌父親

浮生歇說他迄今為止,做過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送父親進ICU。

3年前,父親查出肝癌後,他把父母從老家接過來,送父親去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大夫。起初,全家人希望滿懷,但隨著病情不斷惡化,父親越來越消極,說沒醫保還要借錢,不要再浪費錢了,回鄉下順其自然吧,母親也猶豫不決。

但浮生歇始終覺得,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就別放棄,萬一有奇蹟呢?

可是,日益病重的父親送進ICU後,滿身插著管子,卻再也沒醒過來,連一句告別的話也沒能留下。

父親走後,浮生歇只要一閉上眼睛,就是父親生前被病痛折磨的樣子。好幾次做夢,卻都夢見父親在鄉間大樹下乘涼,端著一壺茶,笑容安詳。

每每想到父親落葉歸根的遺願不能實現,他就無比自責。悔恨當初不該送父親進ICU,花錢買罪受。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它*

迎來送往大自然的必然規律

面對生離死別,我們總是出於本能地情難自禁——或悲痛,或憂思,或愁苦,或自責,內心卻不由拷問,死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缺了一堂生命教育課

兩千多年前,有學生向孔子請教。而這位一生都對「怪力亂神」敬而遠之的大聖人,只淡淡望了學生一眼,曰:「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活都沒活夠呢,怎能瞎叨叨死。

約兩百年後,那個喜歡夢蝴蝶的莊子死了老婆。朋友到他家奔喪,竟發現他操起洗臉盆開心地唱著歌,還滿嘴念念有詞,稱自己終於想通了,老婆只是順利回歸大自然,值得慶賀。

又過了差不多四百年,佛教傳到中國來,更厲害了——「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在僧人眼裡,整個生和死都是一連串不斷改變的過渡實體,只有勘破生死,才能獲得最終的證悟或解脫。

…………

然而,你我皆凡人,儒釋道的高深境界實難企及。

但對於在萬丈紅塵中摸爬滾打的你我而言,死亡真的很可怕嗎?

是的!從嬰兒時期,我們便開始學習走路與吃飯;幼兒起,學習文化知識;成年後,接受社會教育,看似活到老學到老,但卻鮮少有一門普世性學問,教我們要怎樣對待死亡。

正是由於毫無準備,忌諱談及,我們才往往被死亡震懾,甚至被不期而至的死亡弄得措手不及。

而在很多時候,死亡並不是一件壽終正寢的事情。因為生活總是充斥著各種意外,萬一哪天來場天災人禍,人指不定說沒就沒了。小袁表妹之殤便是例證。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直面死亡,活得更通透

當然,這不是教我們消極悲觀,而是讓我們對死亡多一些思考和準備。

你可以假想自己只剩下為數不多的時光,那麼你就有動力去探究生命的本質,拷問自己到底什麼才是活著的意義?你今生的理想要怎樣才能實現?

你甚至可以假想,假若身邊摯愛的親友將要永別,到時候你該多難過,與其失去才悔恨,不如珍惜眼前人。這樣,你就會對他們更加包容理解,你們之間的溫暖和愛又得到了升華……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終將都是要離開的,但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它」。倘若,我們能更早一些抱著一顆探索的心去思考死亡,那麼我們的人生,或許會活得更通透一些。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人到暮年,生死已淡然

與其悵然生死,不若活在當下

潘教授,是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生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退休後堅持工作至今,被周圍人親切地稱作「花樣爺爺」。

花樣爺爺很潮,夏天出行帶墨鏡、審改醫學稿件用iPad、常和年輕人打乒乓球、微信及各種APP用得一溜一溜……

年已八旬的他自稱80後,午飯常和晚輩們聚眾話聊,時不時還「吐槽」老伴的趣事:「年輕時我睡眠好,她總愛失眠;年紀大就反過來,變老太婆後,她睡得可香呢,還嫌我半夜失眠吵醒她,真是風水輪流轉,哈哈。」

但前年秋天,他有一個多月沒出現,因為老伴病逝了,他很難過。處理完相關後事,再回去上班時,他的工作台每周都有了鮮花——風信子、洋桔梗、山地玫瑰、紫羅蘭、水仙、銀蓮花、睡蓮……,整個四季依時綻放在他面前,他當然知道這是小年輕們無聲的關愛,打趣道:「這下我真變『花樣爺爺』咯。」

花樣爺爺告訴小年輕們,老太婆走後,他經常對兒女說:「你們要照顧好我哦,不然生病躺到醫院裡,每天燒你們的錢哦。」

但事實上,爺爺把自己照顧得很好,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他才不願給小孩添麻煩呢。「好早以前我就跟他們叮囑過,哪天我要是真病危了,千萬別送我進ICU。一來浪費國家的醫療資源,二來給自己增加無謂的痛苦,活著也是苟延殘喘,毫無生命的尊嚴和質量可言,何必呢?」

花樣爺爺說,每個人自從出生那一刻起,其實就在奔向死亡的路上了,年紀越大,對生死看得也就越透徹、越淡然。與其悵然生死,不若活在當下。

這與陳姨不置墓地,唯願與老頭骨灰共撒大海的心境如出一轍。人到暮年,逐漸看淡生死,才能這般釋懷。

末了,請讓我有尊嚴地離去

瓊瑤「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

去年清明前,台灣知名作家瓊瑤女士,突然在社交網站公開了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信。

信中,79歲的她感嘆自己能活到這個年紀,實屬上蒼的恩寵。笑看生死的她,通過這「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向兒子媳婦叮囑了自己的身後事。

她希望不論自己生了什麼重病,都不動大手術;不送「加護病房」;絕對不插「鼻胃管」以及其他各種管子;拒絕氣切、電擊、葉克膜等任何「急救措施」。

對比痛苦的活著,瓊瑤只希望家人幫助她沒有痛苦的離去,千萬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住!

陳小魯與「選擇與尊嚴」網站

而在不久前的2月28日,「北京市生前預囑推廣協會」會長陳小魯,因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溘然辭世,享年72歲。走時正如他倡導和希望的那樣——有「選擇與尊嚴」。

陳小魯是陳毅元帥之子、粟裕大將之婿,他曾親歷自己父親在癌症晚期被創傷性搶救,渾身插滿管子,受盡折磨。

2006年,原國務院副總理羅瑞卿的女兒、曾任醫生的羅點點找到陳小魯,兩人商談了3分鐘,便達成在中國推廣「尊嚴死」理念的共識,共同致力提倡「我的死亡我做主」。

生前預囑 VS 「我的五個願望」

所謂尊嚴死,即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放棄搶救和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讓死亡既不提前,也不拖後,而是自然來臨。在這個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尊重、符合併實現本人意願,盡量有尊嚴地告別人生。

而實現尊嚴死的一種前提方式是書寫「生前預囑」。通過北京市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的官方網站「選擇與尊嚴」,以及微信公眾號「生前預囑推廣」,填寫《我的五個願望》即可完成,其內容包括——

我要或不要什麼醫療服務

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療

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

我想讓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麼

我希望誰幫助我

尊嚴死 ≠ 拒絕ICU

如今,「尊嚴死」漸漸為人所認同、並接納,但也有人矯枉過正,錯誤地將「尊嚴死」與「不進ICU」划上等號,認為只要進了ICU,生命就毫無質量可言。

但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女醫生林小鴻看來,卻並非如此。

「事實上,相當一部分患者被送進ICU後,是能搶救回來的。」

遇到一些重症肺炎患者,林醫生就會儘力說服家屬籌錢,將患者送進去。雖然開銷不低,平均5000~8000一天,但好在醫保通常能報銷大部分。

「關鍵是病人出來後,恢復照理得好,還能過上有質量有意義的生活。」

但對於一些癌症晚期患者,林醫生則認為進ICU意義不大。

在中國,每年約有270萬癌症患者死亡,他們花掉畢生70%以上的積蓄,佔去國家20%的衛生總費用。「消耗了大量優質醫療資源,卻沒有減輕痛苦,最終只是油盡燈枯。」林醫生感嘆。

常遇到家屬請求醫護人員,讓不要對患者告知病情真相。林醫生十分理解這種心情,也每每在查房時鼓勵患者,但私下,她會向家屬強調患者的「知情權」。

因為在林醫生看來,有質量的生命,至少能「離床、吃飯、走路」。可躺在病床的患者,若是治療狀況越來越差,他們自身是有感知的。尤其一些需要化療的癌症患者,「你只有實情相告,他們才會更好地配合治療」;而對於終末期患者,「如果一味隱瞞,只會連後事都來不及安排,令患者抱憾離去。」

林醫生回憶自己的從醫生涯,源於中學時愛上一部漫畫——《怪醫秦博士》,那時她渴望像漫畫里的秦博士一樣,仗義行天下。及至成為一名急診科醫生,她才越來越發現,「單憑醫生的力量其實是不夠的,因為治療往往有限,最重要的是關懷。」

這種關懷,是在冷靜理性的救助之餘,抱著同理心去憐憫與安慰患者及家屬的苦難。「見慣了生死無常,自然更能活在當下,珍惜生命,給身邊人帶來溫暖和幫助。」林醫生如是說。

*你在,或者不在,愛都在那裡,無分時空*

愛,永存於時空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千年前,詩人陶淵明於晚年寫下《擬輓歌辭》,假想自己死後收殮、出殯、下葬的場面。徹悟生死的他,視死亡為大自然規律,故不忘在詩句里溫馨提示親友:死了沒什麼好說的,別太悲傷,把我的軀體寄托在這山巒中就可以了。

話雖如此,但當親朋摯友撇下我們離去,能做到毫不為所動,又或能節制自己情感的,有幾個人呢?想必沒有吧!

相反,「在認清生活的殘酷真相後,仍能笑中帶淚地擁抱生活,這才是悲慟性事件所賦予我們的成長和意義。」心理諮詢師密青果說道。

親愛的,你有資格悲傷

來密青果的診療室做心理諮詢的,大多是剛剛經歷或正在經歷負性事件的人——疾病、親人離世、失戀、婚姻挫敗等。其中28歲的Amy在遭遇分手後,陷入持續的抑鬱,日子就像編織了一張黑色的網,將她完全籠罩起來,暗無天日,難以呼吸……

治療中,密青果幫助她找到她抑鬱的主因,竟不是表面看上去的失戀,而是暗藏在三年前被她下意識逃避的母親病逝。

「一個人因為A事件強烈悲傷,為了不讓悲傷影響生活,設法去掩蓋和遺忘(譬如用努力工作去取代、去忘卻,或直接用陽光戰略,把事情『看開』),事件因此被雪藏。多年以後,另一個負性事件B出現,即使並不嚴重,人也會因此出現強烈的與事件本身不相稱的情緒反應。」

Amy正是如此。單親家庭長大的她在母親走後,瘋狂地用戀愛及酒精來尋找親密關係中的溫暖和快感,期間換過好幾個男友,直到心終於定下來,卻突然被分手,對方玩起消失,她全線崩潰——三年前獨自帶母親在大城市求診治病的絕望與無助,又一幕幕全部涌回來。

治療仍在繼續中,密青果很想藉此告訴那些痛失親友的朋友們,面對不幸,我們每個人都有悲傷和難過的權利,「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請允許自己在悲慟中痛哭,給當時的自己一個擁抱,而不是逃避自我、佯裝堅強。」

自我療愈,走出悲傷的三個陷阱

可是,若長期沉浸在負性情緒中,遲遲走不出來,「就有必要理性審視自己,是否在心理創傷的恢復期,掉入了三種情緒化陷阱。」

密青果所介紹的這三個情緒陷阱,源自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3P理論,它阻礙了人們在負性事件中的自我療愈。

陷阱一: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這一切都是我的錯!」

如果我早兩年有注意到父親總是頭痛,就該帶他去體檢,把血壓降下來,就不至於突發中風了!如果我之前不那麼任性,早早結婚生子,我媽媽走的時候就不會那麼放不下我!如果當天我心平氣和,不在電話里大吵大鬧,他就不會在開車路上出事……

回望各種不幸事件的發生,當事人無不充滿遺憾,自責、內疚,甚至將一切歸結為自己的錯。但是你要懂得的是,並非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都是由你自身引起的。尤其生老病死,不是我們一己之力就能掌控。

陷阱二:普遍性(Pervasiveness)

「再也沒有任何事能讓我快樂。」

親友離世,面對那吞噬一切的悲哀,人們常感到無處逃避。

但實際上,生活始終是多維度、多面向的,時光每天都裹挾著無盡的人情世故,洶湧地向未來奔流。清晨睜開雙眼,你仍然要去工作、去吃飯、去照顧家庭里的其他成員。沒有任何一個人、一件事,能構成你生命的全部意義。

陷阱三:持久性(Permanence)

「悲傷會持續一輩子。」

作別親友,最初的幾個月,也許無論你做什麼,悲傷都會如影隨形。你難受、焦慮、悲憤、痛苦、抓狂,覺得這些令人窒息的情感將永遠伴隨著你。

其實,任何一種情緒在這個時候出現,都是正常的。你需要正視和接納它們,允許它們攪亂你的生活,但同時,你也應該清楚地明白,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處方,悲傷不會永續。往後我們的生活仍會充滿歡歌笑語,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將逝去的愛人遺忘——愛,將永存於時空!

編後:一輩子和宇宙打交道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區別,只是一場頑固持久的幻覺。」或許,世人正是過於執著這種幻覺,才在無盡的生死循環中飽受痛苦。

事死如事生,倘若時空中有聲,依舊如赤子般熱愛生活,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哭泣男孩 的精彩文章:

每天吃紅棗,但是你知道紅棗的好處和壞處嗎?

TAG:哭泣男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