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楞嚴經》參習(137)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楞嚴經》參習(137)

若如汝問,是義不然……——《楞嚴經》參習(136)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楞嚴經》參習(137)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前經文: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大小內外諸所事業。各屬前塵。不應說言見有舒縮。譬如方器中見方空。吾復問汝。此方器中所見方空。為復定方。為不定方。若定方者。別安圓器空應不圓。若不定者。在方器中應無方空。汝言不知斯義所在。義性如是云何為在。】

【阿難。若復欲令入無方圓。但除器方空體無方。不應說言更除虛空方相所在。若如汝問。入室之時縮見令小。仰觀日時汝豈挽見齊於日面。若築牆宇能夾見斷。穿為小竇寧無續跡。是義不然。】



本文:

下面經文佛給我們說出,這一切眾生所以誤以為障礙的因由。

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

這就是今天我們在現象界里,為什麼會看到有障礙?前面這四句,由於眾生從無始以來迷失了自己,不認識自己。不但六道凡夫不認識自己,連二乘聖者、權教菩薩都還沒有找到自己。我們以為現前這個身體是我自己,身體之外是別人,這就是迷惑顛倒。更要緊的,不曉得自己的真心,這個問題嚴重,心是一個人的主宰,身命活動的依靠。什麼是自己的真心不曉得,而誤認為我們能夠思惟、能夠想像的,能夠分別、能夠執著的,起心動念的,認為這個是心,這是大錯特錯。更不能夠了解真心的作用,心到底有些什麼用處?能夠思惟、能夠想像、能夠出主意,這是心的作用,這種作用是大海之一滴、九牛之一毛,太渺小、太渺小了。真心的作用,看《華嚴經》講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造天造地,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己心造的。唯識裡面講唯識所變,這才能夠看到真心妙用廣大無窮,都是自己一心變現的,法外無心、心外無法,這是自己。

前面的比喻,要細心的話實在是可以覺悟,前面佛曾經以客塵煩惱來做比喻,客動,主人不動;塵動,空不動。不動的是主,不動的是自己,我們的心會被外面境界所轉,天天在那裡動,這就曉得這是虛妄不是真心。果然能覺悟到這一步,那是很大很大的進步,為什麼?既然覺悟這是妄心,再進一步就可以不用這個妄心。要會不用妄心,那麼所用的就是真心,跟佛菩薩就沒有兩樣,雖沒有成佛、成菩薩,也到佛菩薩邊緣做鄰居,靠得很近,這樣修行功夫才能得力。

正因為我們迷惑顛倒,心隨境轉,前面境界大,我們概念上就有大的概念;眼前境界小,我們就覺得拘束,有個小的念頭,這就是「觀大觀小」,隨念流轉,不明了大也是唯心所造,小也是唯心所造。仔細去推求,真心的廣大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一心,大而無外,沒有大相;唯心之小,小而無內,沒有小相,小也是法界、大也是法界,沒有大小之相。佛在經上常說,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小大不二;諸佛如來住一毛端轉大法輪,沒有大小之相。這些話都是真實,可是我們聽了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幾時我們通達唯心,這個道理才明了,這個事實才親自見到。所以十法界無論是依報也好、正報也好,總而言之一句話,都是自己妙明心中所現之物。這個意思要細細去體會,去體會不能去想,愈想那就差距愈大。想是什麼?是分別,不能用想。會不到這個意思,念經。經念熟透了,這意思豁然現前,豁然開悟。

明心見性的人,所謂明心見性,就是把自己的真心找到、見到、明白了。一見到之後作用就不同,人生觀、宇宙觀立刻就改變。沒有見到的時候迷,對一切法無不迷信;見到之後才是正信,一切法裡面再也不迷,法法平等,佛跟眾生平等。為什麼?佛是我自性變現的,眾生也是自性變現的,所變的樣子不一樣,能變的理體是一不是二,能變的體性是一樣,所變的現相也沒有兩樣。正是古大德所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用黃金塑一尊佛像,再以黃金做一個小貓、小狗,那是一樣,不是兩樣。相是不一樣,一個是佛像,一個是小狗像,秤秤重量,價值是一樣的,沒有兩樣,這些事理在今天來講比過去人尤其容易懂。所以生佛實在就是迷悟,除了迷悟之外,到什麼地方去找個差別相?找不到。諸佛菩薩實在不得已,迷叫做凡,悟叫做聖,建立這個假名為了好說話起見。建立種種假名,是叫我們從假名當中恍然大悟過來,也明心見性像他一樣,目的是如此。絕不是建立這些名相,叫我們大家來崇拜、來供養,那就錯了,完全錯了。我們必須要曉得,學佛一定要成佛,所謂成佛就是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到,恢復自己本來面目,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叫做成佛,成佛就是明心見性。我們現在把自己迷作一個物,這就是失,失掉什麼?失掉物我一體本有的真心。所以現在變成一個什麼相?隨著境界轉。境界動,你的心也動;境界不動,你的心也不動。實際上真心是如如不動,真心哪裡動過?從來沒有動過。

《壇經》裡面講的「本來無一物」,真心就像太虛空一樣,什麼時候看到虛空動了一動?

我們的心就像虛空一樣,心包太虛,實在講虛空在我們心中就像氣流一樣,它有的時候會動,然而心是不動的。可是虛空在心裏面動,我們看不出來,沒有法子覺察到。為什麼?我們迷在虛空裡面。虛空是無為法,不是真正的無為法,百法裡面真正無為法只有一個真如無為。虛空從哪裡來的?我們前面讀過,「晦昧為空」,這是講虛空的來源。禪家講「粉碎虛空」,這個話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什麼時候粉碎虛空?成佛,虛空就沒有了。可見得虛空還是真心裏面一念妄情,也是真心中物,也是真心變現出來。我們想想,真心什麼時候動過?悟了它不動,迷的時候還是不動,動的是妄心。妄心動,妄心被境界所轉;真心從來不動,從來也不為外境所轉。

下面兩句這是教我們解脫的方法: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楞嚴經》參習(137)



參考資料:

1??、交光大師《楞嚴經正脈科會》

2??、圓瑛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3??、凈空法師《楞嚴經正脈科會》講座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楞嚴經》參習(137)




附文:

障礙何來

學佛要離名字相、要離言說相、離心緣相。換句話說,你不離言說、不離名字,又不能夠離開攀緣心,大乘佛法不得其門而入。學小乘可以,能有點成就,學大乘不行,小乘是著相的,大乘是離相。小乘人心裏面有一物,有佛菩薩;大乘人心裏面沒有佛菩薩,他怎麼會一樣?禪宗大德所說的「盡大地是個自己」,這是自己什麼相?身相。身不是指自己這一身,整個宇宙就是自己身在活動,就是自己真心在起作用。我們的心為什麼會起這麼複雜的作用?那是無始劫以來,我們心裏面這是唯識說阿賴耶含藏的種子。佛說過,如果這種子要有相,哪怕那個相再微小,像現在原子、電子,比個這還要小,如果說我們的妄念、習氣,每個習氣、每個妄念都要有一個相的話,盡虛空都容納不下。這真的,一點都不錯。十法界依正莊嚴的萬相是什麼?就是無量劫來我們心裏面藏的這些種子遇緣起現行而已。遇緣起現行我們迷了,不知道是自己阿賴耶識種子起現行,在這裡面妄分內外、妄分自他,不曉得全是自己,才成了一個障礙,這是不明了一切法的真實相。如今迷失自己的真心,以為是外物,這樣才失掉「天地同根,萬物一體」的事實。物既然不屬於自心,物就不會隨心所轉,而反過來起了一個虛妄的作用,轉自己的妄心,在一切境界裡面見大見小,動不動就為物境障礙,這是境界生心。

境界生心是生的妄心,在唯識裡面講,通常我們講第八識是根本,前面七轉識都是從境界生的心。這個心是生滅心,玄奘大師《八識規矩頌》里就說,「先來後去作主公」。這是講什麼?阿賴耶識,來投胎它先來,人死了之後它最後去。想想這個話的味道,阿賴耶識既然是先來,當然這七轉識是後生的,不是一起來的,後生的,是先有阿賴耶識。胎兒在母親肚子里長大,愈長愈大然後他才有了感受,生前面的七識,第七、第六、前五後生的。小孩在不懂事的時候,幾個月的時候,毫無好、壞;香、臭等等的諸多分別。為什麼?第六識沒有生、第七識沒有生。生了第六識就有分別,這個糖甜的,那個苦的;哪些是香的;哪些是臭的;好、壞、美、丑……。生了第七識就執著,這個我要,那個我不要。這就證明第七跟第六後生的。他沒有第七識、沒有第六識,他心是平等性智、妙觀察智,他看都是一樣。我們要是常常保持像小孩那樣,我們都成佛了。人死了之後,第八識在,可是他也不分別,見了人也不認識,什麼執著他也沒有,這就是滅的時候前面七識先滅掉,最後阿賴耶識離開。由此可知,七轉識以及與它相應的那些心所全是生滅法,而且這個生滅的相非常粗顯。阿賴耶微細,七轉識是很粗、很明顯,這是隨著境界所生的,物生心。障礙是這麼來的,這就是心為境界轉,無量無邊的障礙都來了。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楞嚴經》參習(13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不識明之與暗」——《楞嚴經》參習(117)
「不應說言更除虛空方相所在」——《楞嚴經》參習(135)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