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易去世一周年,我們非常懷念他

黃易去世一周年,我們非常懷念他

原題:黃易逝世一周年祭

作者:李逾求 東宋世界創造者,《今古傳奇·武俠版》前任社長·主編

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微信後台

2017年4月5日-2018年4月5日。

武俠大師黃易離開人世間整整一年了。

這一年,電影版《尋秦記》仍在籌備,網劇《新尋秦記》開始熱播。一切好像並沒有什麼兩樣。唯獨「盛唐三部曲」第三部《天地明環》永遠停止了更新。

黃易的創作,永遠停留在《天地明環》第22卷

但除此之外,這一年並沒有太大的波動。黃易的離去一如他的生前,低調,平靜,在短暫的喧囂後,停止了聲息,甚至就連一度傳言要出版的新版《黃易全集》,也沒有任何消息。

《尋秦記》最新的一個版本,仍是9年前的2009年。

但黃易的離去,並不給人以落寞感,我們並不會覺得黃易與我們漸行漸遠,反倒是,在黃易離開人世後,我們站在一個足夠的距離,重新審視,才真正發現了黃易,理解了黃易。

我們曾與一位武俠大師共度青春歲月幾十年。

黃易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酷愛電子遊戲的黃易,始終堅持手寫

01

真實中,黃易接近為「完人」

黃易1952年生於香港,深研星相學、八字、掌相學的他始終拒絕向外界透露其生日,僅知其為雙魚座。

黃易幼時讀武俠,卧龍生《仙鶴神針》、金庸《射鵰英雄傳》、王度廬《鶴驚崑崙》、司馬翎《檀車俠影》等是其武俠發矇書。後坦言受司馬翎影響最深。

雖因寫作風格被詬病為「黃色」+「易學」,但作為「自然人」存在的黃易,在某種程度上,接近於「完人」。

儘管黃易早已以其作家身份廣為天下人知,到TVB古天樂版《尋秦記》播出時,更加名聲鼎沸,黃易卻似乎沒有半分波動。

1979年,黃易與夫人郭淑芬女士,居於香港大嶼山島,曾搬三次家。1989年,黃易辭去工作,隱居於島間,卻等閑不出島,一心一意寫作。

相比起歷來武俠作家「豐富多彩」的生活,黃易平靜乃至於顯得寡淡的生活並不起眼。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黃易這樣的「真人」尤其顯得可貴。

黃易與妻子郭淑芬女士

在現在的資訊時代,你聽不到任何有關黃易的緋聞、八卦,或任何不好的消息。

在黃易偶爾「出關」,接受採訪或出席活動時,黃易內斂,低調,彬彬有禮,每每不遺餘力地提攜後人。

這樣的黃易,顯然是讓人敬重的。

2

作為作家,黃易是「夢幻」般的

黃易早先在香港藝術館擔任助理館長,工作波瀾不驚,偶然間在《武俠世界》雜誌上看到的徵稿,靈光一閃,點燃了他內心武俠創作之火,從此一直燃燒30年,直到他離開這個世界。

接下來的故事,就耳熟能詳了,黃易以《破碎虛空》應徵,卻被退稿,隨後投給出版社,又被出版社老闆勸告去寫科幻:

「『現在武俠小說除金庸、古龍外,便沒有市場空間。你要麼不寫,要麼就寫科幻小說吧!」(與現在的境況何其相似)

黃易於是轉而去寫科幻,扎穩腳跟後,再度去寫武俠,終於還是憑藉《破碎虛空》一炮而紅。

在很多「黃迷」心目中,《破碎虛空》是起源,也是終結,具有特殊的地位

接下來,就是一個業餘兼職作家轉型為職業作家的故事,黃易在大嶼島上,數十年如一日,創作出了我們如今所熟知的武俠作品。

在金庸武俠的結尾,多是男主攜妻歸隱於山林或野外,那已是一個個時代的終結,在黃易本人,攜妻隱居仙島,卻是一個傳說的開始。

黃易手稿

這種寫作是寂寞的嗎?不然,在他的書桌上,一支筆,一沓稿紙,是一整個世界。

黃易遠離了人世間的煩擾熙攘,告別顛倒生活,創造自己的武俠世界,這種生活,是許許多多作家所夢寐以求的,一種夢幻般的生活。

以《魔戒》、《霍比特人》、《精靈寶鑽》聞名的奇幻大師,為他的中洲世界,付出了40年時間;以《哈利·波特》羅琳為她的魔法世界創作已經近30年了,並且仍在創作它。

在日本的漫畫家和輕小說中,是常常可以看到的。日本女性輕小說家栗本薰的長篇冒險小說《豹頭王》,寫了151卷(151本,包含130卷正傳和21卷番外)。窮盡10年、20年或者一生,創作一部小說,在日本輕小說界和漫畫界,甚至像是「日常修行」。

在中國的武俠作家中,除了畢生創造蜀山劍俠世界的還珠樓主外,便只有黃易接近於這一領域。

他毫無保留地,將一生投入到武俠創作之中。

3

黃易的歷史地位

在武俠類型文學中,黃易的歷史地位如何呢?

武俠小說如果從民國開始記起,有「南向北趙」,平江不肖生向愷然,趙煥亭;又有「北派五大家」,還珠樓主、朱貞木、王度廬、白羽、鄭證因,其他比如顧明道、姚民哀、文公直等,皆有作品流傳。

再之後,則是梁羽生,金庸,古龍,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等一代。

再之後則是溫瑞安,與黃易同時代,但比黃易略早。

黃易的歷史地位,大致是「黃溫」或「溫黃」並稱,坊間有「金古黃梁溫」的稱謂,或「金古梁黃溫」,其實還不能算作公論。

按照時下網路中有關「檔」的說法,大致上,金庸與古龍是一檔,再加上一位的話,應該是還珠樓主。

還珠樓主、金庸、古龍是一檔。

王度廬、梁羽生、黃易、溫瑞安是一檔。

向愷然、趙煥亭、白羽、朱貞木、鄭證因、司馬翎等是一檔。

之所以做這樣的區分,將黃易置於民國武俠作家之前,在於他創造了項少龍、寇仲、蘭特、傳鷹等栩栩如生的武俠人物,這些是黃易、梁羽生、溫瑞安等所擅長的,也是民國武俠作家當時的背景和寫法所帶來的局限。

黃易筆下的項少龍,是武俠史中最經典的人物之一

此種劃分尚非公論,或者有待商榷,但無論怎樣劃分,黃易都是武俠作家中最接近金庸與古龍的少數武俠作家之一。

只是,黃易本人也許並不在意自己的歷史地位,因為他重要性真正展現不是在「繼往」,而是在「開來」上。

4

黃易開啟了整個網路文學

在「傳承性」,或者說「影響力」,或者從是否創立一個新派別、新風格的層面講,黃易比其他作家的影響可能尤其要大。

說到傳承,顯然排在首位的要數民國武俠作家還珠樓主。還珠樓主的創作直接影響金庸、古龍、梁羽生以及港台武俠作家,後來也曾影響黃易等人,到網路武俠興起,仍再度影響了許多人。但是,還珠樓主的「劍俠」風,實際上並沒有被任何一位作家較為完整地繼承下來並發揚光大,大多數作家繼承還珠樓主的,仍屬「細枝末節」。

還珠樓主創造了一個具有現代性的堪比漫威/DC超英世界的「武俠世界」,若有其他作家繼續將「世界」發揚光大,經過八十多年的耕耘到如今,未必沒有《魔戒》、《基地》、漫威、DC等一樣宏大的世界觀,但遺憾的是,以後的幾乎全部武俠作家,都舍世界而就江湖,選擇了一種更加輕巧的寫法。

還珠樓主創造的「蜀山」世界,並沒有被很好地繼承發揚開來

金庸對後世的啟迪無遠弗屆,與金庸風格迥異的古龍最初創作時,也模仿金庸。金庸影響的作家,也早已不限於武俠作家,許多其他類型的作家,也曾受其深刻影響,比如以《盜墓筆記》聞名的南派三叔,以《搜神記》聞名的樹下野狐等。

古龍影響的作者很多,但許多作者耽於其強烈的文風走不出來,能夠卓然而成一家的,幾乎只有溫瑞安一人。

但黃易的影響,可能還要大於(至少也不下於)以上諸位作家。

不誇張地說,黃易直接影響了整個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最初的《風姿物語》,《小兵傳奇》,《鷹刀傳說》等名篇,均受其影響極深。

《龍蛇演義》的作者夢入神機說:「對我們網路玄幻文學啟蒙最大的就是黃大師了。」

玄幻文學在網路文學中地位毋庸置疑,幾乎是自有網路文學以來的最大一宗,何況,黃易對仙俠、武俠、科幻、穿越等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黃易開枝散葉,一己之力,幾乎開啟了如今網路文學的最大幾個流派。

起點中文網排名靠前的四大門類,幾乎受黃易影響至深

因此,在黃易去世時,許多網路作家,像夢入神機、我吃西紅柿、月關、管平潮、阿菩等,都在第一時間發表了哀悼之情。

黃易與知名網路作家月關(左)。月關說:「在我的青少年時代,滿大街找他的書看,跑了幾條街才找全《尋秦記》。」

黃易,當的上是網路文學之師。因此,許多作家在稱呼黃易時,都尊稱其為「黃師」。歷代武俠作家,唯有黃易一人享受此等「待遇」。

黃易憑藉什麼影響了如此之多的網路作家的?

5

黃易之為黃易

黃易的成就,除了在「武俠·玄幻·穿越·科幻」之外,黃易之所以成為黃易,還在於其寫作的風格。

而這又是由以下幾個方面決定的。

其一,黃易徹底打破了「武俠」類型文學的界限。

黃易寫《大劍師》,用的是第一人稱,風格近似於「西式奇幻」,同時作品中呈現的暴力、感官刺激等,已經現出端倪,在該作完成後立即創作的《尋秦記》,進一步將這一點發揚光大。而《尋秦記》,最為人熟知的,是「穿越」。

《尋秦記》劇照。一代武俠劇經典

這些都顯示出,黃易在創作時,並沒有多少「敬畏」之心,不敬畏歷史,因此可以由項少龍隨意「篡改歷史」;不敬畏「武俠」,可以任意加入科幻、奇幻、玄學等元素;不敬畏某種純凈的創作觀,感官刺激、暴力等,處處可見。但黃易敬重了小說的「可讀性」。正是在其間取得的平衡,讓黃易在創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潛力。

所以,黃易自己命名的「玄幻」也好,「異俠」也好,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新的類型,而是黃易自己的「新武俠」,是一種典型的「黃易武俠」。

其二,黃易依託於歷史,構架了一種獨屬的武俠世界觀。

在歷史上,黃易比金庸更進一步。可能金庸本人也不願承認(黃易多次在接受採訪時表達出對金庸的敬佩仰慕,金庸較少提及後輩黃易),在所有武俠作家中,與金庸最「相像」的,就是黃易。相對於金庸在歷史和傳奇(想像)的夾縫中找到一條武俠的路,黃易對歷史的改動更大。

郭靖與黃蓉夫婦。97版《神鵰俠侶》劇照

金庸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主旨的《射鵰》、《神鵰》(郭靖系列故事)等,甚至於連皇帝也不曾出現過,黃易無論是《尋秦記》、《大唐雙龍傳》、《邊荒傳說》還是「盛唐三部曲」,皇帝不再遙不可及,皇帝本身就是小說的主角,或者與主角是沒有任何隔閡的兄弟或競爭對手,黃易的姿態顯得要放得開。武俠人物不再是在歷史和傳奇的夾縫中尋找空間,武俠人物本身就創造著歷史,黃易的正面姿態,顯然要比金庸的側面姿態,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金庸的處女作《書劍恩仇錄》寫皇帝乾隆,封筆作《鹿鼎記》寫皇帝康熙,但其他作品中,一般較少描寫中原皇帝或者皇帝是作為配角出現的,未在歷史中展現太多的作用)。

或者說,金庸是讓武俠來適應歷史,黃易是讓歷史來適應武俠,以武俠/江湖對歷史的動能而論,黃易是比金庸要大的。因此顯示出一種更大的可能性和自由(儘管二者並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

《尋秦記》中,對「焚書坑儒」等的巧妙運用至今仍無人超越

「在《尋秦記》中,穿越不是最重要的,只是一個手段,製造一種處境。小說中真正引人入勝的地方是歷史。從《大唐雙龍傳》到《邊荒傳說》,可說是歷史武俠的極限。」黃易說。

這種對歷史的運用,讓黃易的武俠小說,呈現出某種「世界觀」。這恰是還珠樓主之後,歷代武俠所缺乏的。

其三,黃易構架了一種全新的武俠類型:超長篇武俠。

在篇幅上,黃易實現了對歷代武俠作家的全面突破,真正構建了一種全新武俠:超長篇武俠。黃易的代表作之一《大唐雙龍傳》,全文400多萬字,神完氣足,可以稱得上是超長篇敘事的巔峰之作,此外,《尋秦記》160萬字,《覆雨翻雲》180萬字、《邊荒傳說》300萬字、未完的「盛唐三部曲」也有數百萬字。

難以逾越的《大唐雙龍傳》

在黃易之前,金庸自承自己的作品「後期比前期寫得好,篇幅越長寫得越好」,但兩部篇幅最長的《天龍八部》、《鹿鼎記》也均只有120萬字。

古龍在前期創作《劍玄錄》,有65萬字,是他篇幅最長的作品之一,但在該作後期已經顯示出力竭之相,3年之後,古龍以一部《絕代雙驕》宣告著對自己的突破,達到80萬字,趨近於完美,但女主蘇櫻直到全書近2/3處才出現,單就長篇敘事而言,這已是他的巔峰之作,此後除了45萬字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之外,古龍幾乎沒有再創作過單部超過40萬字的作品,絕大多數作品在20萬字左右,這個他最舒服的篇幅上。

古龍《絕代雙驕》。花無缺小魚兒兄弟相認。錢曄繪

梁羽生最長的作品《狂俠天驕魔女》,有140萬字,大多是在100萬字以下,以50萬字左右佔據較大比例。

與黃易最為接近的是溫瑞安《說英雄誰是英雄》,有200萬字,但這部作品十幾年來幾乎未有推動,前後風格差距過大,完成之日遙遙無期,仍不能以完整的成熟的作品衡量。

在篇幅和體量上,與黃易相比,只有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未完)達到390萬。但蜀山的寫法是「分藤」式寫法,就好像藤條貼地生長,幾乎是可以無窮無盡的,黃易的寫法是「分枝散葉」式寫法,如一棵大樹向上成長,是一種難度更大的寫法。

在篇幅和體量上,顯然黃易的創作是傲視同儕的。

篇幅不只是字數的延長,而是一種外部的體量和內部的變革相互因應和促進的嶄新的武俠,一種嶄新的「武俠類型文學」。如果我們將200萬字以上作為「超長篇武俠」的分界點,會發現超長篇武俠對主線、歷史背景、世界觀、敘事方式、創作難度、文字風格等幾乎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範圍內,超長篇類型文學還有以POV視角知名的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

《冰與火之歌》人物圖(局部)。該作發端於1989年,近30年過去,完結仍遙遙無期

黃易創造了超長篇武俠,定義了超長篇武俠,並且進一步地提升了超長篇武俠。400萬字的《大唐雙龍傳》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也正是這種超長篇的創造,在2000年前後,直接開啟了整個網路文學的盛世江湖。

再到後來,400萬字,幾乎成為超長篇的「標配」。

在開啟網路文學的同時,黃易全面革新了武俠類型文學,武俠的極限永遠地從金庸120萬字的「上限」拓展開來。

6

立德、立功、立言,謂之「三不朽」

黃易本人,也是歷代武俠作家中,除了古龍之外(金庸更多時候,是以「文學」來要求武俠,古龍是以「武俠」要求武俠),少有的以「武俠作家」的自覺來要求自己的武俠作家。他對武俠文體的革新,對自身自覺的要求,對武俠的思考和傳播,都是首屈一指的。

「可能有人對武俠小說的未來很悲觀,但我對武俠小說依然很樂觀。我很期望武俠小說可以再出現一個盛世。每一個人都應該找尋自己的好小說,找尋真正的自己。當你真真正正能表達自己的時候,你才能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來。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相同。每一部小說,我一定要找一個新的說故事的方式。」

「我對武俠小說的看法,是可以用一個程式來代替的,就是從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一路到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從他們身上都可以清晰看到武俠小說的傳承,而到了金庸可說是一個頂峰,由這個時間開始,武俠小說就到了一個前所未見的低谷。那時武俠小說真是像被人判了死刑一樣,但唯獨有一個人不相信,那就是我。

「武俠小說是中國獨特的文學體裁。一般的文學體裁入門比較簡單,但武俠小說很困難。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個新的武俠程式始終會開啟。任何一個文學體裁的發展,不是在十年、二十年可以看出來的。每一個時代,都潛藏著巨大的創作動力,就像火山裡蘊藏著岩漿,等待爆發的機會。如果一旦噴發,沒有東西可以阻擋。我覺得現在是一個醞釀期。」

黃易接受採訪,談論武俠前途

不應該把武俠小說當成特別的小說,只要當成小說就可以。最重要的是好看,完全自由,拿起看第一行,就放不下。但也要有一定的淵源與傳統。……武俠是一種渴望,可突破現在的限制,在現在來講是不可能的事,其實是可能的。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思想視野,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想。任何事情的發生,與生活本身無關係。武俠小說就是要讓人覺得有可能真實,這才能引起共鳴。武俠小說不可能無前途。

字字句句,振聾發聵。不是真愛武俠的人,不是對武俠有過深入思考的人,很難說出這樣的話來。

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以「立德」、「立功」、「立言」作為「三不朽」,我們在黃易身上同樣發現了這些:

立德——黃易為人處世低調謙虛,作為作家堅持原創努力創新,提攜後人,幾乎找不出半點為人詬病之處。

立功——打破武俠類型界限,融匯貫通,創造「超長篇武俠」,著作等身,開啟全新網路文學時代。

立言——「武俠不死」、「找尋真正的自己」、「武俠小說最重要的是好看」……黃易以其思考啟迪後人,為武俠立言。

所以,武俠作家黃易,真正稱得上「不朽」。

黃易手書

惟能極於情,故能極於劍。

縱觀黃易武俠創作歷程,我們可以發現,黃易不是一個總結舊時代的「過去」式的武俠作家,黃易是開啟新時代的一代宗師,黃易武俠真正的生命,是在「未來」。

在黃易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際,我們懷念他。

-END-

黑江湖·新武俠向前看

致謝

文章作者李逾求。版權歸屬作者。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屬作者。

原創頻道 說書頻道 古風頻道

四大世界觀

東宋|科幻水滸|西遊世界|火與刀

原創作者

方白羽|夏洛|晴川|記無忌|時未寒

冰臨神下|北陳|張斂秋|武箭|盛顏

楊叛|佟婕|滄海君|阿菩|趙晨光|展飛

耿雪|騎桶人|雪舟子|宋陽|喵古拉

赤酒|喬小公子|聞笛|雷池果|末期風

小莫|蘇三|沉舟|紀瑤|瀋州白|鳴沙

南生之風|杜子|小才馮|夏朝歌|卯昴

玉持心|李逾求

江湖這個夢想,就是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江湖 的精彩文章:

以無尾箭之名,致敬「宇宙之王」霍金
金庸生日快樂!武俠2000年,金庸94歲,永遠青春!

TAG:黑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