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屠呦呦比獲諾貝爾獎更有價值的啟示

屠呦呦比獲諾貝爾獎更有價值的啟示

我曾去浙江寧波的效實中學參觀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就是該校的傑出校友。我發現她在效實中學的經歷和表現,對我們教育孩子大有啟發。

有哪些啟示呢?我簡單梳理了一下,至少有三點。

第一,學業成績不是唯一的成長指標。屠呦呦是1948年進入效實中學學習的。當時屠呦呦的學習成績不是很突出,成績單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屠呦呦留給高中同學和老師的印象是:在班上不聲不響,經常上完課就回家,成績也在中上游,並不拔尖。這讓我想起了心理學上著名的「第十名現象」。像屠呦呦一樣,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在中小學階段都不是「學霸」,有的還被學校開除過。為什麼會出現「第十名現象」呢?因為過分看重分數,孩子往往會通過拉長學習時間、加大作業訓練量來獲得高分,而壓縮了其他方面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透支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所以,看孩子一定要全面地看,發展地看,不要被一時的考試分數所迷惑。

屠呦呦比獲諾貝爾獎更有價值的啟示

第二,要營造寬鬆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悠遊自在中度過。也許正是因為回家不需要做那麼多的作業,不必為考試分數著急,屠呦呦才能有時間觀察父親懸壺問診,還能隨意翻看父親的中醫典籍。無意中,她學到了一些學校沒有傳授的知識,也養成了自己獨特的興趣和愛好。這種自然、有效的學習與她天賦的優勢潛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耦合」,最終在幾十年後成就了屠呦呦。試想,如果屠呦呦的父母不許她看閑書,不許她碰藥材,不許她問這問那,只督促她做作業,只安排她上補習班、興趣班、強化班,那麼,屠呦呦可能只能成為「狀元」「學霸」而已。因此,家庭環境的寬鬆、寬容、寬厚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陽光與雨露。要相信,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季節,都有屬於自己最美的瞬間。

由此我又想到榮膺「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的應佚倫。應佚倫的父母恐怕是家長中的「另類」——他們均從事繪畫工作,卻覺得幫助女兒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遠比繼承衣缽來得重要,女兒只要學得開心,即便成績長期「中不溜秋」也沒有關係。一旁同學們多在課外拚命補課,以此作為進入名校的階梯,應佚倫的父母卻挺淡定。應佚倫也曾上過鋼琴班、奧數班、繪畫班和電腦班,但都半途而廢,父母也不再強求。課內學習,「從小到大,父母從未給我必須考第一的壓力。」 應佚倫記得,初中時她數學曾不及格,母親雲淡風輕地說:「你自己知道錯在哪兒就好。」他們會經常無條件地滿足女兒的奇思怪想,唯一要求就是「既然選擇了就堅持做好」。

屠呦呦比獲諾貝爾獎更有價值的啟示

第三,良好的素質是孩子成長的保證。從屠呦呦的學習和研究經歷中不難發現,比一時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她具有大膽質疑、批判權威、勇於創新和保有好奇心、求知慾的「較真」習慣與品質。在發現青蒿素的過程中,經歷了數百次失敗,收集了2000餘方葯,別人看來很枯燥,她卻樂在其中、堅韌不拔。研製中,她大量試藥導致肝中毒,更顯示出她高度的責任感。屠呦呦的這些素質不是簡單的考試成績所能體現的。要養成這些素質,父母們就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勢潛能,依據興趣自然生長,遵從天性進行教育,而不是「趕鴨子上架」,不切實際地強求,更不能拔苗助長地灌輸與控制。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讓孩子在悠遊自在中度過,在自然狀態下成長,最有利於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最接近孩子的天性,也就最能有效地發揮孩子的優勢潛能。這是屠呦呦帶給我們的比諾貝爾獎更有價值的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我國科研人員找到肺動脈高壓治療新路徑
防癌原來有套路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