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人們一直都以為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

人們一直都以為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

熊蜂的困境

人們一直都以為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

蜜蜂的嗡嗡聲正從我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這引起了恐慌,因為我們正在失去為植物和花卉授粉的「授粉工」。蜜蜂所面臨的危機獲得了媒體的關注,人們寫了大量這方面的文章,組織了很多活動,以引導整個社會將目光投向蜜蜂的保護工作上來。然而,我們關注的方向錯了!連一些蜜蜂專家也承認,蜜蜂在傳粉方面的作用被誇大了。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傳粉工作都是由蜜蜂來承擔的,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我們忽略了另一個「授粉工」群體——野生的熊蜂。在自然界中,熊蜂、食蚜蠅和其他一些昆蟲都承擔著為依靠昆蟲授粉的農作物和果樹(即我們常說的蟲媒植物)授粉的重要任務。

人們一直都以為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

與此同時,它們也為野生花卉傳粉。它們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失去它們,我們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我們確實應該為熊蜂的生存現狀感到擔心。比起蜜蜂,熊蜂正面臨更大的滅絕危險——數十年來,熊蜂的種群數量持續下降,而且情況正變得越來越糟。

重要的「授粉工」

人們一直都以為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

熊蜂為膜翅目蜜蜂總科熊蜂屬物種的通稱。世界上有250餘種不同的熊蜂,全部都體形偏大,身體上有大量絨毛,而且具有不同的體色,有的是經典的黃黑條紋,有的是黑色身體帶著紅色的尾尖,有的則全身披掛鮮艷的橘紅色絨毛。大約3000萬年前,熊蜂開始出現在喜馬拉雅山附近,而今已經遍布整個北半球區域(甚至還有一種熊蜂生活在寒冷的北極),赤道南部有少量分布,澳大利亞完全沒有分布。熊蜂喜歡涼爽的氣候,因為它們在飛行時為加速震動肌肉會產生大量的熱。

蜜蜂的蜂巢中通常居住著1萬~5萬隻個體,與之相比,熊蜂採取了不同的生存策略。熊蜂蜂王冬天在地下冬眠,春天來臨時開始建立自己的王國,但通常都不超過100個「臣民」。這個小型的熊蜂王國由少量的「足不出戶」的巢蜂和大量的外出採集花粉和花蜜的外勤蜂組成。這兩種蜂的外表差異較大,以至常被誤認為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有些種類的熊蜂將蜂巢建在地下,有些種類將蜂巢建在地表的苔蘚處,有些種類在堆積起來的廢料中築巢,還有些種類佔用鳥類的巢箱,紅尾熊蜂甚至將蜂巢建在石縫中。根據種類的不同,熊蜂的蜂巢通常會維持3~6個月。與精心呵護蜂巢的蜜蜂相比,熊蜂可謂「不拘小節」。

人們一直都以為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

所有成年蜂都以花蜜為食,並用富含蛋白質的花粉哺育幼蜂。不過,不同種類的蜂尋找食物的方式不同。以蜜蜂和熊蜂為例。為了尋找食物,蜜蜂會先派出偵察蜂,這些「偵察兵」在探知蜜源後,返回蜂巢,通過跳著名的「8」字舞來告知同伴應該去哪裡覓食。熊蜂不會跳舞,不能像蜜蜂那樣進行信息交流,它們的覓食行動是相對獨立的。正因此,熊蜂更專註於自身的「工作」。還有,熊蜂不像蜜蜂那樣仔細梳理自己以把自己打理乾淨,而正因為它們的「邋遢」,才能攜帶更多的花粉在植物間飛來飛去。熊蜂擁有比蜜蜂更大的體形,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更勇敢地面對各種惡劣天氣,即使是在大風或潮濕天氣,它們也可以外出完成為農作物和野生花卉授粉的任務,而蜜蜂在壞天氣中通常是不出巢的。所有這些因素使得熊蜂在授粉工作中顯得更加重要。

人們一直都以為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英國專家指出:現今在英國,依靠蜜蜂傳粉的農作物只佔到1/3,其他2/3都依靠野生蜂——包括熊蜂、獨居蜂(這類蜂不是社會性昆蟲,大多是寄生蜂,如陶工蜂、金小蜂)和食蚜蠅等——這些全世界總計約6000種不同的昆蟲來完成。而最近的調查則顯示,對於英國的野生植物,蜜蜂的授粉量僅佔到3%(當然,這一觀點遭到了養蜂人的抨擊和一些科學家的批評)。

在某些情況下,蜜蜂是不可或缺的傳粉者。例如,每年2月,有約100萬個蜂巢、100億隻蜜蜂被運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杏樹授粉。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熊蜂授粉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番茄的花粉總是隱藏在一個壺狀的深冠管中難以收集,熊蜂卻有更高明的方式來應對——它們抓住番茄花的壺狀部分,以極快的速度振動翅膀,抖出花粉,給自己來一次「花粉浴」。我們吃到的每一個番茄都可能是通過熊蜂授粉的。同樣的情況還見於藍莓、草莓和蠶豆等。由於熊蜂所擁有的傳粉優勢,現在很多農場都開始利用熊蜂為溫室中的蔬果授粉。相關研究也表明,熊蜂授粉能力強,授粉率高,可以明顯提升很多植物的產量及品質。

人們一直都以為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

被忽略的危機

不同種類的昆蟲授粉者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因此我們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蜂種,而這恰恰就是問題之所在——當我們將目光過分集中在蜜蜂身上時,卻忽略了熊蜂正處在更危險的境地中。

有關研究工作正在揭示熊蜂變得如此脆弱的原因。比如,有研究者通過研究熊蜂的覓食行為發現,絕大多數熊蜂只在離巢數百米的距離內覓食,僅有極少個體最遠到達4千米外的區域;更糟糕的是,熊蜂僅儲存幾天的蜜量,與「儲蜜高手」蜜蜂相比,熊蜂在養蜂人的眼中明顯處於劣勢。

然而,造成熊蜂數量在很多地方明顯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人類對土地利用方式和農田耕作方式的改變,此外,人們對熊蜂的關注度不夠也是原因之一。對於一個養蜂人來說,如果他的蜜蜂數量出現下降,他會異常關注。而對於野生蜂類,除非科學家常年在野外統計它們的數量,很難有人發現它們的變化。傳統的計算熊蜂數量的方式是統計蜂巢的數量,這樣也可以有效地對熊蜂群進行定位;現代方法是使用遺傳標記的方式來估計一個地區的蜂巢密度——來自同一個蜂巢的外勤蜂都是「姐妹關係」,只要統計同一個區域中「非姐妹關係」的熊蜂,就可以統計蜂巢的數量。

人們一直都以為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

農藥的使用也會影響熊蜂的數量(對這個觀點,現在還存有一定的爭議)。有研究發現,農藥中的一種煙鹼類化學物質會影響熊蜂蜂王的繁殖力,進而影響其種群數量。小劑量的農藥不可避免地會進入花粉和花蜜中,進而被蜂類採食。據研究,雖然農藥不會直接殺死蜜蜂,但會干擾蜜蜂的「導航系統」,令蜜蜂無法找到回家的路。

還有研究發現,在一個區域內,如果有蜜蜂蜂巢存在,熊蜂的食物就會出現相對短缺。當然,也有研究認為這種食物上的競爭不會對熊蜂造成大的影響。

令人憂心的現狀

研究表明,近60年來,歐洲境內的熊蜂數量正在持續下降,其中最可靠的證據來源於英國。在英國,現有25種不同的熊蜂,其中4~5種依舊較為常見,但集約型農業的興起已經嚴重傷害到了大多數種類的熊蜂,尤其是那些依賴於特定植物生存的蜂種,目前已有兩種熊蜂滅絕。在英國,人們對土地利用的改變造成了紅車軸草和很多豆科植物的分布量大幅縮減,使得特定在這些植物上采蜜的熊蜂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愛爾蘭,那裡也因為植被的改變而引起了熊蜂數量的下降,甚至發生了區域性滅絕。

在美國,熊蜂同樣也遇到了麻煩。一項研究通過比較8種熊蜂的歷史上和現今的分布區域的變化,發現有4種的數量已經明顯下降,其中最高者數量下降達96%。這些蜂種同時還有較低的遺傳變異性,並普遍患有一種真菌寄生性疾病。專家指出,小種群會引起整體遺傳多樣性的降低,並增加寄生蟲的易感性。

在世界其他許多地方,熊蜂也遭遇了嚴重的麻煩。來自中國和日本的一些研究證實,集約型農業、過度放牧,以及農藥的大量使用,使得熊蜂的數量正在下降。

毫無疑問,野生傳粉昆蟲以及蜜蜂數量的整體下降,會造成巨大的生態及經濟損失。有專家曾經做了一個估計:近些年年傳粉類昆蟲對英國農業的貢獻達到5.1億英鎊,如果所有昆蟲的傳粉工作都用人工來替代,那麼總的支出將達到18億英鎊,而糧食的價格也會因此大幅提升,進而影響到整個畜牧業。與此同時,果樹種植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蜂類授粉,蘋果的價格會增加多少?

幸運的是,授粉類昆蟲的保護工作已經成為國際環境保護議題中的一部分,包括在發展可持續型農業及糧食安全需求項目內。如果我們想維持這種「自然的、免費的」授粉服務,最經濟並最可持續的方式就是保護野生蜂類的原有棲息環境,包括所有農田內及農田周圍的區域。

人類的好朋友:熊蜂

無論在城市的花壇還是山間,我們常常可以看見熊蜂在花叢里出沒。與桀驁的蜜蜂不同,這些毛茸茸、看起來有些令人恐懼的大個子從來不主動攻擊人,即使你已經來到它們的巢穴邊,它們也只是自顧自地忙碌,除非你用手抓,它們才會蜇你。

人們一直都以為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

熊蜂與蜜蜂同屬於蜜蜂科,也是社會性昆蟲。它們在自己建築的地下巢穴中或老鼠等動物放棄的空洞中居住。在野外,有時候我們會遇見熊蜂同一種土蜂作戰,因為土蜂這種外來蜂看上了熊蜂的巢。如果土蜂在戰鬥中獲勝,它們就會將熊蜂巢據為己有。熊蜂與蜜蜂是近親,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熊蜂在植物的傳粉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牧草的傳粉效果顯著,因為熊蜂的口器很長,有利於替苜蓿、藿香等花授粉。有些國家為了提高牧草的產量,已經開始人工繁殖熊蜂。熊蜂也是自然環境的一種良好的指標動物,對於動物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均有一定意義。

熊蜂還是當今世界上對溫室里種植的作物授粉效果最好、應用最為廣泛的傳粉昆蟲。因為熊蜂具有很多獨特的習性,非常適合為溫室大棚里種植的作物授粉。首先,熊蜂能夠在人工控制條件下縮短或打破蜂王的滯育期,蜂王在任何季節都可以根據溫室作物授粉的需要而繁育熊蜂授粉群;其次,熊蜂耐低溫和低光照,在蜜蜂不出巢的陰冷天氣,熊蜂可以照常出巢採集授粉,即使是冬季,熊蜂也可以工作,幫助解決冬季溫室蔬菜授粉的難題;再者,熊蜂有較長的口器,對於一些花冠較長的花朵,如番茄、辣椒、茄子等,熊蜂授粉的效果更加顯著。再加上個體大,壽命長,周身布滿絨毛,飛行距離較長等,熊蜂對粉源的利用比其他蜂種更加高效。熊蜂的大個頭還使它們活動時產生的聲震大,「嗡嗡」的震動可以促進草莓、番茄、茄子等需要昆蟲震動才釋放花粉的作物授粉。由於熊蜂習慣居住在地下,有趨光性差、耐濕性強的特點,因此在溫室內,它們不會像蜜蜂那樣撞向玻璃,而是很溫順地在花上採集。熊蜂還能夠適應濕度較大的溫室環境,專心地在溫室內採集授粉。試驗證明,熊蜂授粉優於其他任何的授粉方法,可以提高溫室作物的產量,例如番茄可增產40%~50%,而且由熊蜂授粉的作物的果實個體大小均勻一致,質地堅實,果形好,從而提高了產品的市場售價。許多專家認為,利用熊蜂為溫室作物授粉是一項低成本、高效率、無污染的高新農業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小百科 的精彩文章:

動物也會「交朋友」比如黑猩猩會互相分享食物,悲悼死去的同類
如果說蠶絲是纖維的「皇后」,那麼蛛絲則可謂纖維的「新寵」

TAG:宇宙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