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陟一畫家被報社「整版」報道,畫作賣到美國、芬蘭等國家,被捷克大使館收藏!

武陟一畫家被報社「整版」報道,畫作賣到美國、芬蘭等國家,被捷克大使館收藏!

日前,《焦作晚報》用一整版刊登了我縣畫家薛更銀的專訪報道,讓我們一起來跟隨記者,領略薛更銀大師的事迹!

報道原文如下:

年近五旬薛更銀 痴迷畫蝦不言悔

他痴迷於畫蝦,畫的蝦曾出現在郵票和電話充值卡上,畫作被我國駐捷克大使館、捷克查理大學、捷克唯一的中文圖書館魯迅圖書館等收藏

濃墨畫頭、身,換筆,添上觸鬚和尾巴……寥寥幾筆,一隻蝦便躍然紙上。很快,筆下出現了更多的蝦。有兩隻蝦正在對峙,似乎都在捍衛自己的領地;四五隻蝦正你推我搡地往前走……

3月27日,在位於武陟縣紅旗路的工作室里,薛更銀完成了一幅畫作,主角自然是他最喜愛的蝦。

「每天聽著毛筆和宣紙的摩擦聲,就是最美的享受。」今年48歲的薛更銀說。他覺得,每一次畫蝦,自己都在與蝦「對話」。

■愛上國畫,痴迷畫蝦

剛剛撤鄉設鎮的武陟縣喬廟鎮可謂焦作的魚米之鄉,水資源特別豐富。上世紀70年代初,薛更銀在該鎮馮丈村出生。

1999年,薛更銀看望村裡一位民國時期的河南大學畢業生。當年已經90多歲的老先生一時興起,拿起毛筆,隨手在一張宣紙上畫了一朵蘭花,墨色濃淡相宜,蘭花栩栩如生。

看老先生作畫時,薛更銀就像在看變魔術,覺得非常神奇。就這樣,他一下子對國畫產生了興趣。

從此,薛更銀在練習毛筆字的同時,開始學習國畫。

畫什麼?如何畫?剛開始拿起毛筆時,薛更銀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是愛畫、想畫。

「你應該向齊白石學習,畫自己熟悉的東西,畫自己最喜歡的東西。」2002年,老先生給薛更銀指出了一條路。

流經喬廟鎮的白馬河和孟姜女河不僅滋養了土地和人民,也給薛更銀的童年帶來了快樂。清澈的河流是他兒時嬉戲的好場所,河中的魚蝦水草就像他的朋友。捕魚捉蝦,他不單單是為了口腹之慾,更多的是與魚蝦玩耍。

成年後,薛更銀外出求學,離開了馮丈村,可他對家鄉的眷戀與日俱增。「我熟悉蝦,就畫蝦。」當時,薛更銀便堅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有一次,薛更銀從舊書攤上淘來國畫大師齊白石一本關於如何畫蝦的書,這本書就成了他畫蝦的第一本資料。說起來,這本書不過30多頁,薛更銀不知道翻了多少回、臨摹了多少次。

齊白石畫的蝦好,到底好在哪兒?薛更銀仔細揣摩,不斷思索。

每天吃過晚飯,薛更銀就坐下來學習畫蝦,一直畫到深夜。每天4時剛過,薛更銀便早早起來,坐到桌子前又開始畫蝦……除了上班,他幾乎把所有的閑暇時間都用在畫蝦上。

「丑,真丑,畫出來的不是蝦,像毛毛蟲,還是死了的毛毛蟲。」回憶起最初畫的蝦,薛更銀笑著說,「那時候簡直著了魔,連老婆都說我傻了。」

■勤學不輟,學無止境

要想畫好蝦,需要仔細觀察,更需要藝術上的提煉,才能在宣紙上畫出彷彿在水中遊動的蝦。

為了畫好蝦,薛更銀還養起蝦來。他觀察蝦慢悠悠地遊動時的樣子,他觀察蝦遇到對手時勇猛的樣子,他觀察蝦遇到危急情況時逃走的樣子……在用廢了不知多少支毛筆、用了不知道多少張宣紙後,薛更銀畫的蝦漸漸有了形,也漸漸有了神。

「想不到,你將蝦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好想將蝦抄起來扔進鍋里,來一次饕餮盛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古保祥看到薛更銀畫的蝦後笑著說。

的確,經過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薛更銀終於把蝦畫得活靈活現,這些蝦或你追我趕,或並排嬉戲,姿態各異,極具情趣。

2016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國家郵政局要出版珍藏版郵冊,需要一批畫蝦的作品。

曾見過薛更銀畫作的一名國家郵政局負責人向他發出邀請。最終,薛更銀的畫作脫穎而出,20多張不同風格的蝦畫出現在郵票和電話充值卡上。

近年來,薛更銀畫蝦的作品被美國、新加坡、荷蘭、芬蘭、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人收藏,被我國駐捷克大使館、捷克查理大學、捷克唯一的中文圖書館——魯迅圖書館等收藏。他畫蝦的作品還參加了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書畫聯展並結集出版。

從門外漢到如今小有成就,薛更銀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除了繼續提高自己畫蝦的水平,他又有了新的目標。「我想將古今中外以蝦為主角的岩畫、壁畫、水粉畫等收集起來,出一本有關蝦的專業書籍,填補空白。」薛更銀說。

(焦作晚報記者 李 琳王夢夢 攝)

薛更銀說:「如果我們停掉這個以油墨與紙漿為載體、承載著歷史的印刷版報紙,那將是一場國家災難。你不可能用『在線』的方式還原新聞紙上的內容,互聯網上充斥著色情與廢話,我們需要在書報亭里看到智慧,我們需要在地鐵里拿著報紙沉思」。

薛更銀部分畫作:

素材來源:東鄉先生

快看武陟

不為嘩眾取寵,只為和你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看武陟 的精彩文章:

TAG:快看武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