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廣播與你一起感受宋詞的韻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感受宋詞的韻律| 第71期
《層巒聳翠》黃賓虹
朗讀者:芳芳|《音樂正當午》主播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暖意如春
盆花明麗
﹀
﹀
--作品賞析--
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
「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
間,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岳和中唐的元
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
切感人。或寫愛侶去後,處孤室而凄愴,睹遺物而
傷神;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蘇軾的這首
悼亡之作與前人相比,它的表現藝術卻另具特色。
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雖
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
是抒胸臆,訴悲懷的,寫得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題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寧
八年),其時蘇東坡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
年已四十。開頭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語,感人
至深。「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
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也是同樣的。
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不思
量,自難忘」,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
」懷。因為作者時至中年,那種共擔憂患的夫妻感情,
久而彌篤,是一時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將「不思
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
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感。十年
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裡,他不能「不思量」那聰慧明
理的賢內助。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的情感潛流,
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難以遏止。於是乎有夢,是
真實而又自然的。「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想到愛
妻華年早逝,感慨萬千,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凄涼,
話說得極為沉痛。其實即便墳墓近在身邊,隔著生死,
也是不能話凄涼的。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痴語、情
語,極大程度上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凄涼無助而又
急於向人訴說的情感,格外感人。接著,「縱使相逢應
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實與
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種種憂憤,包括在
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這時他才四十歲,已
經「鬢如霜」了。明明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卻要「縱使
相逢」,這是一種絕望的、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是深沉、
悲痛,而又無奈的,表現了作者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
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意義更加深
了一層。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
忽還鄉」,是記敘,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時在念中
的故鄉,在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相聚、重
逢。「小軒窗,正梳妝。」那小室,親切而又熟悉,她情
態容貌,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這猶如結婚未久的
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作者以這
樣一個常見而難忘的場景表達了愛侶在自己心目中的永
恆的印象。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
親昵,而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正是東坡筆力
奇崛之處,妙絕千古。正唯「無言」,方顯沉痛;正唯「無
言」,才勝過了萬語千言;正唯無言,才使這個夢境令人
感到無限凄涼。「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之勝,全在於此。
別後種種從何說起,只有任憑淚水傾盈。一個夢,把過
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並不存在。這是把現
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也令人感到無限凄涼。
結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回到現實上來。「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
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捨親人,而柔腸寸斷。東
坡此詞最後這三句,意深,痛巨,餘音裊裊,讓人回味
無窮。特別是「明月夜,短松岡」二句,凄清幽獨,黯然
魂銷。正所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
番痴情苦心實可感天動地。
TAG:萊州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