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立福臨為帝,多爾袞順水推舟抱得美人歸,順便當個攝政王
皇太極執政後期,長年過度操勞乏累,身體早已吃不消,時常「聖躬違和」,就連祭祀和上朝都無力親為,皇太極當然想再多活個幾十年,帶領如日中天的大清入關,問鼎中原,所以他在突然暴斃之前,沒有明確指明誰是皇位繼承人。
皇太極自努爾哈赤繼承大汗時就歷經千辛萬難,東爭西奪、巧立名目才終於坐穩舒坦了,如今卻重蹈覆轍,依舊沒有選立人選,留給翹首以待的眾皇位競爭者一個爛攤子,和巨大的潛在內亂風險。
皇太極尚未大葬,清朝內部就炸開了鍋,皇太極共有11個兒子,還有幾個實力不容小覷的小兄弟,更有努爾哈赤的兄弟及其後代,都在覬覦這個王位,這些人只是表面的人,而潛伏在更深層的白旗軍和滿朝大臣早已站好了隊,在背後予以支持或打壓。
綜合考慮,最有競爭力的兩個人就是多爾袞和豪格。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戰功顯赫,太祖在時就有意立他為儲,他自己曾對孝庄說:「先皇在時,就有立我之說,我足足等待了17年。」
這17年就是皇太極掌權的十七年,當年皇太極逼迫多爾袞生母阿巴亥殉葬以消除年幼的多爾袞一方的威脅,如今皇太極正寢,正當盛年的他拿回權力出任大清皇帝看起來理所應當。但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卻堅決不同意。豪格時年34歲,曾跟隨祖父和父親征戰南北,立下不少一等功,又在八旗中統領其中三個,有很強的實力。
顯然,豪格和多爾袞誰繼承王位這個問題是摻不進半點沙子的,誰也不會讓步。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並不是他們兩個的,與之一起參戰的還有所有流著愛新覺羅血液的人,他們深知,這場戰役勝利所屬之人,將直接關乎他們以後的身家命運。
其實,這個問題立其中誰都不合適,雙方都擁有各自八旗軍的後部硬體支撐,參政的八王又分派而立,索尼、鰲拜等有權勢的大臣的話語都不可忽視。所以以大局為重,最好的辦法就是兩人都不做皇帝,那麼由誰來做呢?
據史料記載是由多爾袞提出的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但事實應是鄭親王濟爾哈朗首先提出的這一建議。因為憑多爾袞的實力和性格他根本不必做出這樣的讓步,必定是有人說首先提出,而他將擁立福臨這一功勞歸於自己頭上,一來可以順勢成為攝政親王,二來當福臨長大涉政時,也可全身而退。
我們知道順治初年的兩個攝政親王是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多爾袞同意和濟爾哈朗分掌大權的關鍵原因是濟爾哈朗並不是皇族正脈,他是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之子,不會對權位產生大的威脅;原因二,濟爾哈朗提出擁立福臨,既打壓了豪格,又豐滿了多爾袞,多爾袞當然可以與之分享勝利的果實。
當然,孝庄在其中的作用也功不可沒,她深知豪格與自己的庶母子關係,所以在混亂之際想都沒想就找到多爾袞,將利害關係和穩固江山事宜向多爾袞清楚闡述,順便回憶了一下情竇初開花艷時二人擦出火花的故事。多爾袞面對正值絕色姿貌的皇嫂,欣然答應。
參考書目:《清史稿》《清代通史》
※乾隆皇帝兩大寵臣,和珅揭告另一人貪污受賄,乾隆是如何處理的?
※殺紅了眼的韋昌輝圍堵天王府,洪秀全培養多年的女兵終於派上用場
TAG:解憂雜貨鋪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