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整條軍艦攔腰折斷!超級大國奇葩的「奪命兵器」

整條軍艦攔腰折斷!超級大國奇葩的「奪命兵器」

原標題:整條軍艦攔腰折斷!超級大國奇葩的「奪命兵器」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您可曾聽說過,一艘排水量上千噸的中型艦艇,在海上航行時折斷的故事嗎?我們都知道,現代軍艦是高科技兵器,艦體結構一般都是特殊強化過的,不論是採用多隔艙的結構,還是採用屈服強度更高的鋼材,相比於民船,軍艦的堅固程度都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如果一艘軍艦好端端的航行,突然就折斷了,這是不是挺奇葩的呢?可是這個世界上就有那麼一些軍艦,非得要突破一下這個「下限」。


7型驅逐艦設計時參考過的義大利海軍西北風級驅逐艦的結構圖,可見其眾多的分艙結構。

要是這件事情發生在一些海軍實力不三不四的小國身上,倒也罷了,關鍵這種突破下限的事情竟然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個主要參戰國——蘇聯,被折斷的軍艦是蘇聯紅海軍當時較為先進的7型驅逐艦。二戰結束後,這款驅逐艦竟然還出售給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趕緊看看這艘軍艦是怎麼回事吧。


蘇聯海軍的7型驅逐艦


1942年11月2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交戰正酣,在陸地戰場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蘇聯海軍,很少有出港作戰的時候,但是有些物資運送和護航的任務,還是需要驅逐艦這樣的多任務勤務艦艇參加的。這一天,蘇聯紅海軍太平洋艦隊的7型驅逐艦「強擊」號航行在距離約卡基以北方向大約420海里處執行任務。忽然,狂風大作,白令海特有的寒氣逼人的強風暴突然襲來。要知道,7型驅逐艦可是一款不適合遠洋作戰的軍艦,但此時軍艦已經來不及掉頭回港了!


二戰時的蘇聯紅海軍陸戰表現出色,也成為了一段傳奇,圖為二戰蘇聯海軍宣傳畫

就在全艦官兵被寒風吹的瑟瑟發抖時,忽然軍艦的尾部方向傳來一聲刺耳的金屬斷裂聲音,警覺的蘇聯海軍士兵馬上沖向艦尾查看傷情,準備等待進一步的損管命令。此時風浪大作,軍艦艦體被海浪嚴重的衝擊著,猶如大海中脆弱的小樹葉一般的軍艦,竟然裂開了!看到眼前的一幕,見多識廣的老海員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就在人們焦急而無奈的等待中,幾分鐘過去了,面對此情此景,一般的損管措施根本無以為救,人們只能祈禱更殘酷的事情不要發生,除此之外,他們別無他法。然而上帝的眷顧沒有降臨,更猛烈的斷裂發生了!該艦的後半部分竟然突然整體裂開,巨大的斷裂噪音刺激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士兵們呼喊著,面對著如地獄一般的情形——軍艦就像是被攔腰砍斷的鯊魚一般,內部結構都暴露了出來,並且迅速開始下沉!


此時,「強擊」號驅逐艦的前半部分已經無法航行,因為推進系統在斷裂了的後半部分。海水沿著第二機艙的尾部艙壁進入了船內的各個艙室,軍艦終於支撐不住,翻沉在海面之下。在狂風大作,海浪兇猛的無邊大洋之中,落入水中的人們就如大河中的沙子一般,微弱無助,除了死亡似乎沒有其他的結局了。


寒冷的白令海經常出現強風暴氣象,此時往往掀起滔天海浪,圖為白令海上的風暴天氣


好在蘇聯海軍迅速採取措施,「強擊」號附近執行任務的「古比雪夫」號、「烏里茲基」號以及「聰明」號驅逐艦馬上前往營救。三艘軍艦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高海情環境下,從沉沒的「強擊」號上營救出179人,避免了更大的傷亡,這可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11月22日白天,風浪更加劇烈,救援工作被迫停止,這些救援驅逐艦的燃油也將要耗盡,被迫撤回基地,當前來替換的軍艦抵達事故發生地時,「強擊」號已經消失在茫茫大海上。這樣慘痛的事故,無疑為這種驅逐艦不佳的航行性能做了最好的證明。

那麼一艘強大的軍艦,而且是誕生在蘇聯這樣的工業強國中,怎麼就會如此脆弱呢?這事還得從軍艦的設計方面說起。首先是技術上的問題。當年,在7型驅逐艦設計時,人們也是特別重視保證艦艇有良好的航海性能。結果在海試中,該艦還得到了全航速高達38.5節的優異性能,且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能。當時,對該艦設計的不沉性指標為2個相鄰隔艙進水時可以保證不沉。


有些隱患是從一開始就埋下的。該型驅逐艦的艦體,在當時的蘇聯軍艦中,率先採用了低錳鋼建造,但是由於當時焊接技術限制,艦體部分採用的是鉚接的形式,其艙壁和甲板、平台以及艦體構架則採用了焊接結構。這樣導致了全艦結構受力不均,且鉚接處的結構強度一直有問題。另外,7型驅逐艦的機爐艙還採用了傳統的直線布置方式,它雖有助於在某種程度上減小艦艇的尺寸,簡化建造的工藝,並可以方便的解決機械、系統和裝置的布置問題,但是,對動力裝置的生命力而言,它卻不如將機爐裝置分為相互獨立的幾個梯隊的階梯式布置方式。


圖為1913年下水的俄國潛艇救援艦「公社」號,圖中清晰可見其鉚接艦體和鉚釘。


在建造軍艦時設計的不沉性方面,7型驅逐艦也有某些結構缺點,特別是主水密艙和平台、艙口蓋、入孔和水密門的強度不足。在風暴和冰雪條件下,軍艦的橫傾很大,再加上燃油通風系統也設計的不好,在軍艦有破損時,也很難保障航行穩定。


當然,上述的問題也並非是因為蘇聯的設計者功力不足,又或者是沒有發現隱患。其主要原因是,在7型驅逐艦的設計過程中,考慮的主要作戰環境還是黑海、波羅的海、北冰洋近海以及太平洋的西海岸等海浪較小的封閉和半封閉式海域,在這些海域里,風浪較小,軍艦的穩定性可以相對差一些,將更多的噸位留給武器裝備的配備上。

然而,令設計者們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實際作戰中,7型驅逐艦經常要前往巴倫支海和北大西洋這樣的高海況海域,這一點在其設計時是沒有考慮到的,也是其航海性能、續航力、自持力、戰鬥穩定性、艦體強度等技術指標較低的原因。


於是,7型驅逐艦剛剛交付蘇聯海軍使用,它就暴露了高速航行中的振動問題。7型系列驅逐艦的訓練和戰鬥經歷表明,該型號存在若干無法避免的問題。首先,該艦適航性的問題相比舊軍艦沒有改善,這主要是由於艦體線型的選擇而引發的,在風暴天氣下航行時,艦首浪花會發生強烈的飛濺,而在提高航速時,艦首鑽浪情況更加嚴重,艦體的縱傾和橫傾很大,穩定性欠佳,海浪有時甚至能衝擊到上層建築之上。其次,艦體的結構強度也有問題,軍艦的總縱強度由於艦體主縱向構件的結構布置不合理而顯得不足,在風暴冰雪條件下,艦體的甲板鋪板和構件以及兩舷外殼板和艦體底板會產生不可恢復的永久性變形。


7型驅逐艦艦首的艦炮和艦舯的魚雷。


當時的蘇聯海軍人民委員,庫茲涅佐夫總司令對這些事情忍無可忍。他曾經在1940年5月針對蘇芬戰爭中蘇聯海軍的行動表現,向斯大林和伏羅希洛夫進行過專門彙報。庫茲涅佐夫毫不掩飾地指出了7型驅逐艦的設計存在明顯的缺陷,最為顯著的問題就是軍艦結構的振動,每當航速一提高,全艦各處就傳出嚇人的振動聲,感覺隨時要散架一般。由於存在種種不足之處,在蘇聯海軍的強烈建議下,設計人員對7型驅逐艦後續的改進型7U型驅逐艦的設計進行了大量修改。

7U型驅逐艦所採用的主要新技術是主動力裝置梯隊布置。蘇聯衛國戰爭的經驗表明,這種布置能提高動力裝置,甚至是整艦的生命力,在受到戰鬥損傷時,採用機爐裝置梯隊布置的驅逐艦,具有更大的航行和機動操縱的可能,能更好的迴避敵人的打擊,而減少自己的傷亡,按照蘇聯公布的驅逐艦戰鬥損傷數據的分析表明:在戰爭中受到損傷的7U型驅逐艦中,沉沒的佔50%,而機爐裝置按照直線布置的傳統7型驅逐艦,受到戰鬥損傷後沉沒了73%。


圖為「鞍山」級驅逐艦太原號,我國引進該艦後,其使用環境有所改善。


但是,7U型驅逐艦在線型選擇和建造工藝上並沒有任何改變,因此該級軍艦在強風暴下的航行性能依然不佳。我國在1954年從蘇聯引進了4艘7U型驅逐艦,改名為「鞍山」級,成為了人民海軍的「四大金剛」。我國引進7型驅逐艦後,其使用的主要海域也只是在黃海、東海等半封閉式的海域,這些海域屬於7型驅逐艦設計時想定的適當海域,在這些海域中,7型驅逐艦的強悍火力和高航速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也不必擔心因適航性不佳會出什麼問題。


由此可見,我國在建國初期選中7型驅逐艦,可以說也是對自己實際作戰情況進行充分考慮後得出的結果。最後,「四大金剛」也得以順利完成自己的使命,光榮退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的勝子 的精彩文章:

盤點中國歷史上亡國後又再度復國的王朝
中國雄鷹痛擊飛賊!活捉美軍「死沒死」 打瞎西方戰略眼睛

TAG:幸福的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