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一場戰爭,讓伊通河成了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那一場戰爭,讓伊通河成了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33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683年4月4日,兩位二品大員在一大隊清兵的簇擁下,來到今天長春境內的伊通河畔。兩位大員,一位是盛京刑部侍郎噶爾圖,從二品,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另一位是寧古塔副都統瓦禮祜,正二品,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總之,是兩位很大的官兒。

來一小段說明文,意在補充。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略過:

盛京刑部侍郎這個官名比較怪,禮、戶、吏、兵、刑、工六部不該在北京嗎,怎麼盛京也出來個刑部?那是因為盛京是清初的首都,入關後,就把這個前首都作為陪都,陪都的政府構架和中央一樣,有點類似於明朝的南明朝廷。

另外,現在的寧古塔也就一個縣那麼大,可清朝時哈爾濱以南以東都是寧古塔轄區,面積廣大,和盛京齊名,而且別看來的是個副都統,但當時官制上面壓根兒就沒有正都統,副都統直接歸吉林將軍領導。

康熙欽命兩位大員親自勘測伊通河水勢,驗明河道,可見對此事的重視。

丈量、勘測、校驗……一通忙活之後,有了結果。

兩位大員一刻不敢耽誤,馬上聯名給當朝皇帝康熙爺上了一份奏摺。奏摺上說伊通河波濤洶湧、水面遼闊(伊通河是滿語,意思本來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河」),「可行三丈五尺大船」,比巨流河(遼河)的載船量還要大。

八百里加急奏摺,很快就送到大麻臉康熙案前,康熙一看,大喜。立即傳旨工部,南北向分別開渠延長伊通河河道,南通巨流河,北接松花江,把松嫩平原上的三大水系徹底連在一起。之後,康熙又一道聖旨傳檄下來——向黑龍江以北移民,並在當地築城。

在之後的幾年裡,伊通河,這條靜靜躺在長春平原上的千年古流,突然間忙碌起來。河面上,永遠有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龐大船隊不間斷地溯流北上。一艘艘由吉林造船廠日夜不停趕造出來的10尺寬大船輾轉而至,滿載人員、糧草、大炮,以及磚石木瓦,長龍似的順著伊通河,經古伊通邊門向黑龍江進發,一座嶄新的軍事要塞——璦琿城拔地而起。在璦琿城的不遠處,就是羅剎國(俄羅斯)入侵我國所建的雅克薩城。

這是雅克薩城?怎麼一股濃濃的庄稼院味?

雅克薩城堡還原模型,這個比較靠譜。

「要打仗了!要打仗了!」目睹著川流往複的輜重船隊,伊通河畔的人們,都知道即將發生什麼。但他們更關注的,不是戰爭,而是他們生活的改變——河道一通,莽莽蒼蒼的長春平原,突然就有了亮色,沿河興建一個又一個的驛站,人多了,煙火氣多了,老百姓謀生的手段也多了起來。

在開通河道後的第三年,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二十二日。璦琿城守軍向雅克薩城內的俄羅斯人托爾布津發出通牒,要求其滾蛋。托爾布津一如既往地不當一回事兒。消息傳到北京,康熙爺嘿嘿冷笑一聲,小逼崽子,你還當我跟你鬧著玩哪!

三天後的凌晨,雅克薩城下,清軍大炮轟鳴,歷時四年的雅克薩大戰打響。

雅克薩大戰的事歷史書上說過,不多解釋,咱們往前看。

俄羅斯老毛子可不是從康熙爺那會而開始和中國叫板的,他們對中國的侵略,其實從從明崇禎五年(1632年)建雅庫茨克城時就開始了。到1683年,老毛子已經在黑龍江流域為非作歹了200多年,建了城,屯了田,早就把這當成俄羅斯的後院了。

那為啥才和他們開仗呢?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大家都知道,滿人入關後連番征戰,自己內部還沒忙活完呢,顧不上。但第二個原因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打仗其實打的是後勤保障,但黑龍江以北天寒地凍,鳥不拉屎,要人沒人,要糧沒糧,再加上交通不便,後勤補給完全跟不上,在那地方打仗,忒費勁。

那在這之前就從沒打過嗎?還真不是。

在雅克薩大戰以前二十多年,清軍和老毛子已經交手很多次了,而且勝多敗少——

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寧古塔章京(官名)海包率所部進擊,戰於烏扎拉村,打死老毛子10人,打傷78人。

順治十五年(1658年)六月,寧古塔都統沙爾瑚達率戰艦40艘同侵略軍激戰於松花江下游,殲敵270人。

順治十七年(1660年)寧古塔將軍巴海率水軍破敵於古法壇村,斬首60餘級,溺死者甚眾。

……

這也沒閑著呀,而且戰績牛逼!(要知道沙俄侵略軍最多的時候也就1000來人),可這些老毛子,咋就跟牛皮糖似的,吃到嘴裡就扯不幹凈呢!

還是那個原因——沒有後勤補給。

「昔發兵進討,未獲翦除」,一是黑龍江一帶沒有駐兵,甭說駐兵,那地方連老百姓都沒幾家,從寧古塔出兵,每次都因糧儲不足停止。二是老毛子人雖然少,但經營多年,「築室散處,耕種自給」,人家把這當家了。於是就造成了「我進彼退、我退彼進,用兵不已,邊民不安」的局面。

所以說,咱打陣地戰,人打游擊戰,毛主席教導我們說,這事兒整不了!

於是就這麼狗扯羊皮似的打了好多年,也沒個頭緒,直到1661年,康熙爺即位。

康熙爺即位以後,還不如以前呢,連一仗都沒打過,直接改嚴正交涉了,用朝廷的話講,叫「恩威並用、剿撫兼施」,但咱老百姓都知道啥意思,其實就是喊口號,類似於「你瞅啥?」「瞅你咋地?」「再瞅一個試試!」這麼個階段。

這也不像康熙爺的個性啊!

對了,是不像!

因為康熙爺喊口號是為了麻痹你,私底下從來沒消停過——「屯兵永戍黑龍江,建立城寨,與之對壘,進而取其田禾,使之自困。」翻譯過來就是,你到這兒過日子,我也來過日子,你建城,我也建城,你種地,我就偷你菜,反正不讓你消停嘍。(不知道這種流氓路數是不是韋小寶爵爺幫著出的招兒!)

但這麼弄也起不到根本作用。

終於,1682年,康熙爺平了三藩,後院徹底消停了,轉過身來對盤踞在東北的老毛子一聲冷笑,若非「創以兵威,則罔知懲畏」,必須干你丫的。

1682年9月,康熙派郎坦、彭春(一代名將)以獵鹿為名北上,到雅克薩去偵察。到了1683年2月,郎坦,彭春回信了,說沒啥大不了的,他們不就建個城嗎?給我三千城管,二十門紅衣大炮,輕鬆滅了狗日的。原文「(俄羅斯)久據雅克薩,恃有木城,若發兵三千,攜紅衣大炮二十具,即可攻取。」

彭春這哥們兒是康熙朝最能打的將領,曾經滅了三藩,滅了葛爾丹,基本上康熙露臉的仗都是這哥們兒打的,讓他來雅克薩打老毛子,還真是給老毛子臉了。

靠,這不廢話嗎?紅衣大炮我運得上去嗎?三千人的糧草我運得上去嗎?我要是能運上去,用你們在這兒瞎嗶嗶?

可是人康熙爺就是康熙爺,人家不是我,人家說了,運,我就給你們運。

怎麼運?水運?

你看,啥叫領導范兒,這就叫領導范兒。牛人就是牛人,人家知道抱怨沒用,人家知道想辦法,沒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這才是幹事的態度,要不人家咋就能成一代大帝呢!

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康熙爺派人親自勘測伊通河。

連著兩年的疏通河道,漕運糧餉兵械人員,到了1685年,不但清軍三千軍士在那安家了,所需糧草、紅衣大炮全部到位,連炮樓子(璦琿城)都給你建好了。

從1685年到1869年,雅克薩大戰打了四年,過程就不講了,莫斯科又增兵啥的,但也沒鳥用。咱們這邊有了我大伊通河「黃金兵道」「黃金糧道」(這不是我說的,是史書上說的)的保障,老毛子徹底沒咒念了。

打到最後,雅克薩城裡的826個老毛子,只剩下66個能喘氣的了,最後說了我認慫,咱簽個《尼布楚條約》吧。

戰爭結束了,但伊通河的使命沒結束。大戰四年,伊通河河道充分開發,兩岸原來的不毛之地,成了一片亟待開發的熱土,伊通河成了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據《滿洲地誌》記載,伊通河水最盛時,1868年(同治七年)「伊通河中遊河幅三丁(即河寬327米),水深一丈,沿河兩岸林密如壁,水清見底;游魚如梭」。據民國初期縣署文件記載:「伊通河兩岸從亮衣門到嗽叭營子,長200里,寬里許,每年夏季,水清柳綠,鳥語花香,景緻宜人。」

在之後漫長的日子,每年春日,冰消雪化,開江開河之際,伊通河口都是人流車馬絡繹不絕。由於水陸交通的發展,一批又一批闖關東的漢子,在伊通河畔安家落戶。母親河流域經濟大繁榮,終於誕下了漂亮的兒子——長春。

長春城裡的伊通河好美啊!沉舟側畔千帆過……細看全是水泥沉舟!

可是逆流而上還沒到南四環就變成這樣了,請愛護我們的母親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説 的精彩文章:

TAG:CC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