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經》里的甘肅

《詩經》里的甘肅

《詩經》里的甘肅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本報特約撰稿人 趙逵夫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集,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元典之一,因為它反映了中華民族早期發展的歷史與我國春秋以前廣闊地域中的生產、生活與習俗,各個社會階層中人的不同遭遇和思想感情。因此也是我國研究上古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獻。

甘肅隴南的禮縣、西和與天水之間是秦人發祥地,隴東慶陽一帶是周人發祥地,這些在《詩經》中都得到或多或少的反映。

1

《詩經?秦風》收詩十首,有幾首反映了秦人早期在今天水、隴南一帶的狀況。第一篇《車鄰》,《詩序》說:「《車鄰》,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焉。」秦仲為秦人早期首領,時值周厲王時和周宣王前期。他重武備戰,又重禮樂制度的建設,處於秦國勢力開始強大的階段。秦仲十八年(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以秦仲為大夫,秦仲奉命征討西戎,後為西戎所殺。《國語?鄭語》記載鄭桓公向史伯問當時各諸侯國及周王朝的發展大勢。史伯說:「夫國大而有德者近興。秦仲、齊侯,姜、嬴之雋也,且大,其將興乎?」可見秦仲在秦國早期歷史上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物。《車鄰》全詩如下:

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未見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見君子,並坐鼓瑟。今者不樂,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楊。既見君子,並坐鼓簧。今者不樂,逝者其亡。

寺人(古也作「侍人」)即宮內小臣,負責傳達王后的命令。比如君王休息之時由哪些嬪妃或樂師樂伎去侍候娛樂等。從「並坐鼓瑟」「並坐鼓簧」來看,這應是一個從事音樂彈唱的宮中女樂唱出來的。「並坐」指樂師們並坐演奏。

「鄰鄰」,也作「轔轔」,是很多車行進的聲音。白顛(額上有白毛的馬),古人也叫「戴星馬」,這裡指君王所乘之馬。第一章說未見過君王,因為未曾得到寺人的命令去為君王彈奏音樂。很含蓄地表現出秦仲忙於戰事、狩獵、練武,很少觀賞樂舞。

第二、三章的「阪有漆,隰有栗」「阪有桑,隰有楊」是興句,起著以韻帶起的作用,同內容並無多大關係。但是,它往往也反映著歌唱者的生活環境,以至於當時的社會文化狀況。本詩中的「阪」「隰」,正反映了當時秦人生活所處的地理狀況。阪,即山坡、斜坡。秦東遷以前所生活的天水西南、隴南北部之地,多山地,少平川,是其地理特徵之一。隰,即低濕之地。多有河流和濕地,並非乾枯無水,這是其地理特徵之二。所以說,這首詩也無意中作為背景展示了隴南、天水一帶的地理環境。

四句興詞中,寫到了四種樹木:漆、栗、桑、楊。這至今都是隴南、天水一帶最具經濟價值和應用價值的樹木。漆在隴南各縣和天水幾個縣中是重要的經濟樹。如成縣南宋時石碑《廣化寺記》中說:「蓋其地磽腴皆可耕。絲身谷腹之外,蜜、紙、?、漆、竹箭、材章,旁贍內郡。農桑既盡其力,而發貯鬻材、趨時射利、人棄我取,人取我予者,子孫皆修業而息之。」「?」即麻,「章」指大木料。也就是說,在耕種、採桑養蠶之外,也割漆砍樹以售於郡內外,滿足一般人和軍政、官府等方面的需要。割漆在二十世紀是西和、武都一帶近林農民的重要副業。栗,即栗子,至今是康縣、成縣、徽縣一帶的特產。桑樹不用說是養蠶做絲的基礎。而楊樹因為端直和長得快,在甘肅是最常用的木材。《漢書?地理志》中說:天水、隴西,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故《秦詩》曰:「在其板屋。」又有「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及《車鄰》《四?》《小戎》之篇,皆言車馬田獵之事。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甘肅南部、中部都是山多林木。隴南、天水山林附近多以板為屋牆、屋頂。所以說,《車鄰》一詩的興詞,也反映出當時天水、隴南一帶的地理狀況。

這首詩也間接地寫了秦仲重於車馬軍事,而遠於歌舞娛樂與女色的作風。第一章開頭的「有車鄰鄰」是說有很多車馬,則顯然非一人;第二句「有馬白顛」是說君王也在其中。因為君王一直重於軍事、政事,所以奏琴瑟笙簧者難得見到。這是一個方面的反映。其次,第二章末尾說:「今者不樂,逝者其耋。」清代學者俞越解釋說:「今者謂此日,逝者謂他日也。逝,往也,謂過此以往也。」耋(dié),指年齡已大。這是說:現在不取樂,轉眼就老了(要想聽看歌舞也沒有興趣和精神了)。第三章說如現在不行樂,轉眼離開人世(想聽看也不成了)。因為秦仲是有為之君,作為侍者這樣勸他休息娛樂而不怕犯忌諱,一則說明臣民對他的關心和喜愛,二則表現出他的勤政賢明。看來秦人從秦仲開始興起,不是沒有原因的。《詩序》說其主題是「美秦仲也」,是不錯的。

2

《秦風》第二首為《駟?》。詩如下:

駟?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於狩。

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

游於北園,四馬既閑。?車鸞鑣,載獫歇驕。

這首詩應是秦國負責國君狩獵的官吏所作。《詩序》:「《駟?》,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獵之事、園囿之樂也。」秦襄公為庄公之子,秦仲之孫。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殺,秦襄公以兵送周王遷都洛邑,因而被封為諸侯。此即所謂「始命」。?為毛色黑而毛尖略帶紅色的馬。「孔阜」即很高大。後二句說襄公之子也從襄公一起狩獵。第二章承上寫狩獵的過程,具體而生動。「奉時辰牡」言驅逐野獸供君王射獵。後二句寫襄公讓駕車者向左,然後一箭射去,即中野獸。「舍拔」即放箭。第三章寫狩獵結束後的悠閑,很有韻味。末句是說車上載著獵狗。獫(xiǎn)、「驕」(音xiāo)是不同品種的獵狗。全詩仍然顯示了早期秦人喜好田獵的尚武精神。

《史記?秦本紀》載秦襄公被「賜以岐以西之地」。唐司馬貞《史記索隱》中說:「襄公始列為諸侯,自以居西。西,縣名,故作西?,祠白帝。」《封禪書》中也載此,《史記正義》註:「漢隴西郡西縣也。在今秦州上?縣西南九十里也。」「隴西」指隴山以西。在述及秦獻公作畦?之事時,《史記索隱》引《漢舊儀》:「祭人先於隴西西縣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山下有峙。」並說:「西亦有數十祠。」《史記索隱》:「西即隴西之西縣,秦之舊都,故有祠焉。」這些在漢唐時代猶存的遺址,都證明了《詩經》中所反映秦人在今甘肅南部的活動。《駟?》一詩反映了秦襄公早期在甘肅南部的情形。

3

《蒹葭》是一首情詩,表現出對思慕者極端想念而難以靠近的情感活動。過去,由於對秦國早期歷史中的一些問題沒有完全弄清,或者說了解得不夠具體,缺乏對此詩產生環境的認識,所以對詩中所表現的情節有些不解。為什麼既然這樣情深,又走不到一起?為什麼詩中一再表現一方只在不斷地設法靠近這樣的一個情節?

這首詩反映了「牽牛織女」的早期傳說。關於牽牛(即後來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很有影響的學者撰文認為,在晉代之時,「牛郎織女」故事中他們的生活是富裕的,也是美滿的,到南北朝時才變成了悲劇的故事(新編《辭源》即取此說)。所以一般人總認為「牛郎織女」的傳說產生較遲。禮縣大堡子山秦先公先王陵墓的發現不但給古代一些文獻的記載提供了實證,而且對秦人早期活動的中心地帶與當時禮儀制度等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史記?秦本紀》開頭說:「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大業。」大業即秦人之第一位男性祖先。秦人是很早從今山東遷徙來的,但在山東之時勢單力薄,沒有留下什麼遺迹和記憶。至漢水上游之後,才逐漸發展起來。秦人為了紀念他們的祖先,將秋季在天空看起來很明顯的一片星帶以他們所居之地水名「漢」來命名,稱作「漢」或「天漢」「雲漢」,而將天漢邊上最亮的一組星(主星為零等星)命名為「織女星」。因為他們的始祖女修的特長和事迹只有一個字:「織」,故稱作「織女」。

秦文公(襄公之子)元年,居西垂宮(在西縣)。文公十六年伐戎,戎敗走,於是「收周餘民有之」。周秦文化進一步交融。因周人發祥於今隴東寧縣一帶,在漢水的東側。《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說:「有西周之國,姬姓,有人方耕,名曰叔均。」「稷之弟(『子』之誤)曰台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海內經》中也說:「稷之孫曰叔均,始作牛耕。」周人是以農耕起家的,而牛耕的發明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水平,因而周人將天漢以東一顆很亮的星(一等星)命名為牽牛星。我國大部分地區自史前階段形成的以農耕為主的經濟方式,成為「牽牛織女」故事形成的社會基礎。

《蒹葭》一詩正表現了一個男子想走近久久思念的女子而總是不能的情節,正是牽牛織女隔在銀河兩岸的反映。原詩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正是初秋季節的景象,這同後代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在農曆七月初七是一致的。詩中所寫地理特徵,也與漾水河(西和河,早期秦人視之為漢水正源)與鹽關河(後代所確定西漢水源頭)交匯之處的複雜地形相一致,形成這首詩中所寫「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那樣的狀況。

4

《周南》中也有一首與牽牛織女傳說相關的詩,這就是《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也是表現了牽牛(牛郎)對織女的尋求和企盼。喬木即高大的樹木。看著高大的樹,卻不能到跟前,比喻女方地位高,難以相配。所以下面說:「漢有游女,不可求思。」這首詩的產生應在當時的漢水中游(今東漢水上游),產生時間應在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牽牛織女傳說最早應流傳在漢水流域。

《蒹葭》《漢廣》一產生於秦人地域中,一產生於周人地域中,反映出牽牛織女傳說早期傳播的情況。這兩首詩都是《詩經》中寫男女愛情最有韻味的,而都同甘肅有關。

《詩經?豳風》中寫周人早期發祥史的幾首詩如《綿》《生民》也關係到甘肅,因為據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先生的看法,周人最早的發祥地應到馬蓮河流域去尋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甘肅網 的精彩文章:

今年前兩個月 蘭州市商品房竣工面積大幅增長
《超級民星》:蔣力,黃河裡的冬泳健將

TAG:每日甘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