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緬懷過去一年逝去的中醫大家

緬懷過去一年逝去的中醫大家

167

緬懷先人,是為了更好的繼承。

大師已逝,但風格永存,繼承大師遺志,將中醫傳承地更好。

編輯|醫館君

又是一年清明時

去年醫館君首次盤點近幾年

逝去的國醫大師

點擊以上鏈接,看去年推文

[一]

國醫大師

過去的一年

有5位國醫大師離開了我們

顏德馨

顏德馨,男,2017年4月17日去世,享年97歲。首屆「國醫大師」、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同濟大學教授。

顏德馨語錄:

中醫給我快樂。我一直夢想中醫有一天能真正揚眉吐氣,能真正獲得社會的尊重,能讓中醫按照中醫本來的樣子去治病救人,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這些年,我得到了很多榮譽。但是我最珍視的一個評價是:顏德馨是一個好醫生。無論什麼樣的病人來找我,我總是誠心誠意為他們服務。經常有幾十年前的老病人輾轉找到我說,我的病是你看好的,我來看看你,謝謝你。叫我感動。

我想生命的意義也許就在這裡吧。一定要有熱愛人民的一顆心,人民最後才會記得你。」

郭誠傑

郭誠傑,男,2017年5月7日去世,享年97歲。陝西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郭誠傑對年輕中醫的寄語:「我希望年輕中醫一定要認真把自己事業搞好。同時在中醫道路上還要繼續創新發展,使中醫事業逐漸的擴大。在國際上有影響,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中醫藥發展我認為還是要創新。舊的東西畢竟是過去的東西,受歷史各方面影響。現在的社會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所以也可以利用現在的一些手段,進行中醫的治療或者疾病的研究,使中醫更能走出國門。

當醫生,首先想的不是怎麼成名,不是能夠賺多少錢,而想著怎麼提高醫術,怎樣把病看好,怎樣提高業務,為這個社會做點貢獻。」

郭誠傑喜歡笑。他的病人說:「看到郭老後我的病就好了一半,再見到郭老對我笑,我的病就好了70%。」

張燦玾

張燦玾,男,2017年9月1日逝世,享年90歲。山東中醫藥大學原院長、是中醫文獻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和主要奠基人。

在古稀之年完成了百萬字巨著、中醫文獻學學科理論的奠基之作——《中醫古籍文獻學》。在撰寫這部書的過程中,每天平均工作10多個小時,歷時3年完成,全書100多萬字,體現了國內外該專業的最高水平。在此期間他的老伴不幸去世,他自己也由於過度勞累而複發胃腸病和頸椎病。

張燦玾的治學思想:「基本功的培養和訓練是從醫的重要基礎;臨床實踐是體驗中醫理論和建立中醫信念的關鍵;集臨床、理論、文獻於一體,是加深掌握中醫學術的需要;醫文並重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博覽群書、兼容並蓄,是學術水平不斷提高的源頭活水」

張志遠

張志遠,男,2017年11月7日逝世,享年98歲。第三屆國醫大師,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志遠強調:「無論中醫、西醫,皆各有長短,善為醫者,應巧於取長補短,而不可立門戶之見。」

周信有

周信有,男,2018年3月10日逝世,享年98歲。第三屆國醫大師、甘肅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1970年,在北京中醫學院任教且享有盛譽的周信有,響應國家號召,來到甘肅。「一個大夫到哪裡都是看病,甘肅的生活條件差、機會少,但那裡更需要好大夫。」1978年,參與籌建甘肅中醫學院。耄耋之年,仍堅持每年為本科生作學術報告4~6次,聽眾達6.8萬餘人次。

長期從事《內經》教學,對《內經》理論研究頗深,是該學科國家級學術帶頭人。

[二]

名中醫

對中醫做出突出貢獻的不止有國醫大師。

王居易

王居易,男,2017年8月5日去世,享年80歲。名揚海外的經絡醫學大師。

王居易在彌留之際,對子女及半子說,『我很愛你們的媽媽』。子女們又問,『除了愛媽媽,你還愛誰啊』。他想了想,說『我還愛我的學生,我的一輩子都給了中醫了。」

沈紹功

沈紹功,男,2017年1月26日逝世,享年78歲。沈氏女科的第十九代傳人,享受國務院津貼。

沈氏女科,始於明初,歷經二十一代,綿延六百餘載。沈紹功的座右銘:「全身心地投入,一切為了患者的康復,一切為了民眾的保健」。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稱讚他為「深得患者信賴的臨床醫學家」。朱良春教授為沈氏女科題詞「沈氏女科六百載,崇德重效濟蒼生」。

沈志祥

沈志祥,男,2017年7月12日逝世,享年71歲。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201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將中國申報的《中醫針灸》和《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時,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他說——

「 針灸成功入遺不僅意味著國際社會對這項醫學手段的肯定,更是以針灸為代表的、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華傳統醫藥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沈志祥幾乎全程參與了中國政府的針灸申遺工作。

「針灸不是單純的一種醫學手段,而是兩千多年發展的中醫藥文化的傑出代表,能夠體現中國傳統醫學的精髓和基本原理。針灸成功入遺說明以『天人合一』『辯證施治』為核心的中醫實踐醫學得到世界的認可。」沈志祥說。

沈志祥認為,中國作為針灸的發源地,對於這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保護和傳承,最核心的工作在於兩個方面:一是繼續挖掘和整理傳統醫學理論,將針灸學術體系完整地呈現給全人類;二是在臨床方面增加對針灸療效的研究。這兩方面做好了就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三]

中藥人

春節的時候,醫館君便籌劃醫館界的另一個視頻欄目「尋找頭刀」,頭刀是指葯工一把手,再推遲,老葯工快走完了,最年輕的都七八十歲了,他們也是中醫藥的根啊。

國家與輿論重視名老中醫,卻忽視了中藥人的重要作用。

馮根生

2010年度「風雲浙商」頒獎典禮

馮根生,2017年7月4日辭世,享年83歲。江南藥王,胡慶余堂傳人。

14歲的馮根生,子承父業,被送進胡慶余堂當學徒,也成了胡慶余堂的「關門弟子」。

據馮根生口述,「我做學徒的頭一課,就是誠信教育。舉幾個例子,冬天半夜裡病人來急診配藥,化痰平喘有一味鮮竹瀝,要用大的淡竹管現燒現烤,方子上寫著「淡竹瀝三兩」,你摻個一兩水進去,哪個曉得,哪個去化驗?可心底里正是有了誠信二字,把它看做天經地義,不要說你不會有這樣的膽子去做,連這樣的念頭也不會有,就是忍著呵欠、眼烏珠盯著竹瀝看它一滴一滴一滴一滴滴滿三兩為止!還有代客煎藥,頭汁兩百毫升,二汁一百五十毫升,你好意思耍滑頭把頭汁倒倒開混充混充?頭汁要用冷水煎、二汁要用熱水煎,再用冷水葯一縮藥性發不出來的,龍井茶第二焯如果用冷水泡就喝不出香氣也是這個道理,你好管它冷水熱水隨手亂加的? 腸胃藥要幽篤篤煎半個鐘頭,感冒藥越快越好,你敢不上心的?人命關天,你是治病救人的,還是謀財害命的?如果大家都能守住「誠信」二字,中國發展得還要快,老百姓日子還要好過,哪裡來假藥,哪裡來毒大米,哪裡來瘦肉精?」

I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 END ·

編輯|半夏 視覺|三七

點擊下列圖片 了解醫館界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正道 的精彩文章:

中醫祁談丨雖然鍛煉了身體,但真的更健康了嗎?
告別心悸,試試「左右手互拍法」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