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唐詩·聽故事:《憫農二首》其二
g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柏廬《治家格言》
小朋友們,小長假在家爸爸媽媽都給你們準備了豐富可口的飯菜了吧?是糖醋排骨,還是紅燒鯉魚,或者是清炒小白菜呢?那麼,你們有沒有每一次都把這些飯菜吃光光,吃得一粒米都不剩呢?從小啊,老師和爸媽都告訴我們要珍惜糧食,一點一滴都不能浪費!今天的讀唐詩講故事系列就來給大家講一首關於愛惜糧食的詩歌——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兩首中的第二首。
話說有一年夏天,李紳回鄉探親。天氣非常熱,太陽公公使勁地發著光和熱,賣力地烘烤著大地。李紳走在地上都能感覺到有點燙腳呢!風婆婆也怕了太陽公公,不知道躲到哪裡去偷懶了,竟然一點風都沒有,樹葉也無精打采地一動不動!小花狗更是躺在樹蔭底下,吐著舌頭喘著粗氣!真是熱啊,李紳才走了一段路就要歇一會,熱得快受不了啦!這時他看見田地里的農民伯伯正在田地里除草呢!農民伯伯的臉上都是黃豆大的汗珠,一粒一粒的,被太陽一曬,亮晶晶的。可是農民伯伯也顧不上去擦一擦汗水,只是彎著腰,低著頭,除著草。那些汗珠越來越多,開始往下滴落,一滴一滴都掉在了土裡。看到田野里的農民這樣地辛苦,又想到他們雖然辛勤勞作卻常常連肚子都吃不飽,而達官貴人們卻大手大腳地糟蹋糧食,李紳內心悲憤不已,於是寫下了《憫農》兩首,留下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些流傳千古的句子。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人工種糧食有好幾道工序,可不簡單呢!在春寒料峭之際,農民們要把田地整平,弄鬆軟,讓種子能更容易紮根。接著要等到一場春雨後才灑下種子。種子們在黑暗的土地里要用全身的力量來破土而出,接受陽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潤。夏天到了,種子也變成禾苗了,無論多麼熱,農民伯伯們在這個時候都要除蟲和鋤草,不然禾苗就要被蟲吃壞了,或者被雜草搶走養分而枯萎了。等到了秋天,禾苗就結出了沉甸甸、金燦燦的穗子。農民伯伯們就更忙了,要趕緊地起早摸黑地把糧食收割回家。這還沒有結束,還要趁著天氣好把糧食晒乾,這個要保證曬到糧食不會發霉、發芽為止。最後把晒乾的糧食拿進作坊進行剝殼,這樣才算真正地生產出了在餐桌上吃到的大米了。
聽完這些,小朋友們是不是覺得農民伯伯太辛苦了?那麼,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的糧食,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特別珍惜,再也不能浪費糧食了呢?以後我們還會不會把飯吃得到處都是?或者在碗里剩下一大堆飯菜呢?我想,小朋友們一定不會啦!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尚勤儉節約的美德,朱子家訓里有句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也是告訴我們同樣的道理,對待一粥一飯、一絲一線都不可以隨便浪費,應該想到這些東西生產出來是很艱難的。因為來之不易,所以必須珍惜!
小朋友和大朋友們,以後記得要節約哦!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外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請大家記住:勤儉節約,從愛惜糧食做起;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特別鳴謝莎莎和小令提供唐詩朗誦錄音稿!
加油,寶貝!
※當暖春西紅柿遭遇價格寒流,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
※青春期特定問題分析專題系列(一)孩子叛逆了,我該怎麼辦?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