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怒江大峽谷最深處的古村落 滇藏交界處鮮為人知的秘境之地
去過雲南怒江州的人知道,怒江州非常偏遠,怒江州的路特別艱險。
過怒江州府六庫,沿怒江北上,怒江公路一直穿梭在雲里霧裡。
過丙中洛,踏上了滇藏新通道-丙察察公路,怒江大峽谷在這裡已經變得很狹窄。
江邊公路狹窄得僅容一車行走,像一條細蛇懸掛在山壁上,多急轉彎,公路的另一邊則是懸崖峭壁且臨江,無任何遮擋。
兩岸對峙的大山向天際拔升,漸入雲霧,無論從怎樣的角度仰視都因山勢太陡難望其頂。
前面分出一條岔路,盤旋上山,繞過幾個之字形大彎,半山坡上出現了一座座錯落有致的高腳木樓。
我知道,我心心念念的秋那桶就要到了!
秋那桶村位於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北部,海拔1750米,是雲南省在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後一個村子,再往北就是西藏察隅縣的察瓦龍鄉。
秋那桶是當年茶馬古道上的一個歇腳點,如今則是沿怒江進入西藏過程中,雲南境內的最後一站,滇藏新通道-丙察察公路從村寨下方通過,距丙中洛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貢山縣城59公里。
這裡的人們還保持著原始的耕作方式和生活習慣,偶爾來訪的背包客攝影師,也並沒有打破這裡平和寧靜的氛圍。
秋那桶,在怒族語言里,當地人解釋為「黑水壩子」。桶,即為「壩子,山間平地」的意思。
作為三江併流的核心區,陽光普照下的秋那桶是怒江大峽谷最美的村子。
村落四周被雪山環繞著,雪山清泉從村邊流過,幾十戶人家散落于山谷中的平地上,山坡下就是洶湧澎湃的怒江,一切都顯得是那麼地自然淳樸。
從唐古拉山緩緩流來,直奔印度洋瀟洒而去,怒江就這樣狂暴地奔騰了三千多公里。
怒江在怒江州境內全長310多公里,由北向南縱貫全境,東岸有碧羅雪山山脈,西岸有高黎貢山山脈,怒江奔騰於這兩山之間,兩岸山勢雄偉,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谷幽深,河流落差大,水急灘高,形成長310公里、深2000-3000米的大峽谷地段,與科羅拉多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合稱世界三大峽谷。
怒江大峽谷最深處就位於在秋那桶村一帶,峽谷深達3500米,被稱為「東方大峽谷」。
雄渾的怒江不停沖刷著兩岸的山谷,江水隨著落差變化或翻騰如蛟龍,或平靜如處女,湍急時殺氣騰騰,柔順處蓮步輕踏,處處醉人,時時驚喜。
進入村落,可以看到一幢幢典型的高腳小木樓。
小木樓依山勢而建,房檐上有木雕裝飾,頂層石板屋頂下,是存放穀物,肉食的地方。
木樓底層是牲口圈和存放燒火木柴的地方。
房子結構簡單、嚴密,冬暖夏涼,不得不佩服當人民的智慧。
當然,除了波瀾壯闊的風景,居住在秋那桶村的居民更是奇特,怒族、傈僳族、藏族等民族散居在方圓十多公里的峪谷中,甚至一個家庭里的成員,也會分屬多個民族。
這裡的人似乎沒有民族的概念,雖然不同民族有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但他們之間互相通婚,生活和睦平靜。
他們世代生活於此,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樸的農耕生活。
在秋那桶村的一位大伯家裡,他告訴我,他家彙集了6個民族。他是怒族,妻子是獨龍族,大女婿是傈僳族,小女婿是藏族,大兒媳婦是普米族,小兒媳婦是白族。他的家人們信奉基督教、天主教、藏傳佛教、本主教等,有著各自的習俗,互不干涉,和諧共處。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習俗與不同的信仰,卻能生活在一片大山中、甚至一個屋檐下,堪稱奇蹟!
春季是秋那桶村最美的季節。
春季的秋那桶有著一年中最豐富的色彩,峽谷里的桃花開了,在聖潔雪山的映襯下,格外地嬌柔粉嫩。
除了桃花,你還可以到金黃的油菜花、潔白的梨花與油桐花、火紅的木棉花以及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草木蔥蘢,江水碧綠,好似翡翠在高山峽谷間蜿蜒,在雪山的映襯下閃爍著光芒。
此景猶如世外桃源,勃勃生機。
在「2013 年中國最美村鎮」評選活動中,秋那桶村以秀美的田園景色、原始的自然景觀、典型的峽谷村鎮風貌入選「中國最美村鎮」並被授予「景觀獎」。
2014年秋那桶村又被國家民委評為「民族特色村寨」。
文/圖 納蘭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