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悲劇的坦克研發之路:最大的不幸是找錯了對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印這兩個毗鄰而居的亞洲大國都在雄心勃勃地推動著各自的軍事現代化進程。不過從當時雙方的實際情況來看,印度感覺明顯更加高大上一些。拋開核武器不談,在常規武器裝備方面,印度長期在東西方陣營之間左右逢源,起點的確比剛剛初步擺脫孤立封閉狀況的中國要高出不少。比如中印兩國各自的新型主戰坦克項目,印度人就咄咄逼人地搶佔了先機。
上個世紀80年代擁有德國血統的「阿瓊」坦克可謂是意氣風發
印度早在70年代就提出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研製計劃,1984年正式推出了「阿瓊」主戰坦克。差不多與此同時,中國在第二代主戰坦克88式的基礎上,也開始探索開發第三代主戰坦克,但是由於國內技術儲備薄弱,再加上中國軍隊正處於為經濟建設讓路的忍耐時期,無力負擔新型主戰坦克的採購費用,就選擇了率先研製外貿型的85-IIM主戰坦克,並於1987年成功造出了首輛樣車。
同時期的85-IIM主戰坦克只能算是准三代水平
對此一下這兩款同一時期的80後主戰坦克,毫無疑問,「阿瓊」主戰坦克在技術性能指標上具有較大的優勢。印度人獲得了聞名遐邇的KMW公司等多家德國製造商的鼎力加盟,「阿瓊」主戰坦克的整體布局和外觀設計酷似豹2主戰坦克,動力裝置採用的是1400馬力的德制MTU838 Ka501V型10缸柴油機,火炮則是源自英國血統的120毫米線膛炮(不愧是大英帝國的嫡系傳人),先進的獵殲式火控系統、熱成像儀、激光測距儀等子系統也均是來自西方國家的著名品牌。
眾多先進技術堆砌而成的「阿瓊」坦克
85-IIM主戰坦克就顯得有些寒酸了,嚴格的說該型主戰坦克只能算是准三代,火力和防護達到了三代的水平,動力還處於二代的狀態。首次配備了我國自行研製的125毫米滑膛炮,採用了當時國內最先進的穩像式火控系統,但是沒有熱成像儀,配備了自動裝彈機,乘員從4人減少為3人,炮塔從傳統的鑄造式炮塔改為了焊接式炮塔,中國的主戰坦克終於擺脫了圓頭圓腦的造型,在動力方面使用的是730馬力國產柴油發動機。
85-IIM主戰坦克努力地打入了國際市場,圖為90年代與T80坦克競標
不過印度的國產第三代主戰坦克可謂是「起了一個大早,卻趕了一個晚集」。「阿瓊」主戰坦克雖然堆砌了一大堆在當年堪稱一流的先進技術,但是無奈印度自身的整合能力和工業基礎都是一個大大的杯具,高大上的舶來品紛紛水土不服、問題不斷。經過長達30多年的漫長研製歷程,依然不能達到軍方的使用要求,勉強生產了120多輛,也基本無法用於戰備,只能充當閱兵訓練的道具。印度陸軍能夠依仗的主力依然是1500多輛T72和300多輛T90。
如今85-IIM主戰坦克的後代們枝繁葉茂,「阿瓊」坦克卻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
中國卻通過卧薪嘗膽、厚積薄發,最終醜小鴨變成白天鵝。85-IIM主戰坦克先後出口到南亞、北非、東南亞等多個國家,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在85-IIM主戰坦克的基礎上,我國又研製了96系列、99系列等達到國際頂尖水平的自用型主戰坦克,目前在中國陸軍的裝備數量已經達到了數千輛之多。外貿型主戰坦克也是新秀輩出、枝繁葉茂,MBT系列、TV系列主戰坦克足以與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外方最先進主戰坦克同場競技、一爭高下。
晨曦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不是因為中方,印度也許就是那個最輝煌、最令人羨慕的經濟體。然而可惜的是,中國是無法迴避的,而印度不幸的在於沒有根據自身實際踏踏實實的一步步去發展,而是選擇了以中方為攀比對象,制定了眼高手低、不務實際的計劃,結果至今仍然還是個半吊子。真是時也、運也!
作者:利刃/刻雨無痕(歡迎投稿,私信聯繫)
※美海軍計劃打造2.5萬噸級「武庫艦」,稱055遠不是對手
※我軍從俄羅斯淘來的好東西,全世界僅有的兩架絕版機之一
TAG:晨曦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