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代-張宗蒼號篁村

清代-張宗蒼號篁村

張宗蒼(1686-1756),字默存,一字墨岑,號篁村,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乾隆時任內廷供奉,官戶部主事。師承清代婁東畫派的傳人黃鼎。擅畫山水,代表作有《吳中十六景》等。尤其擅長繪畫,高宗弘曆南巡視時,他以吳中十六景冊進呈,稱旨。畫家流傳的其他作品還有《萬木奇峰圖》等。

公元l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張宗蒼進獻了畫冊《吳中十六景》,深得乾隆皇帝的欣賞,後來進入清宮廷畫院供奉,為宮廷作畫,是乾隆時期一位重要的宮廷畫家。清代宮廷繪畫在清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乾隆時期,設立了如意館廣收人才,創作了很多紀實、歷史故事、宗教及裝飾題材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在乾隆一朝的宮廷畫家中,張宗蒼是很重要的一位。張宗蒼的山水畫,畫風蒼勁,用筆沉著。山石皴法多以干筆積累,林木之間使用淡墨,干筆和皴擦的手法相結合,表現出了深遠的意境和深厚的氣韻,一洗宮廷畫院慣有的甜熟柔媚的習氣,特別被乾隆皇帝所喜愛。

《石渠寶笈》收錄了他的116幅作品,很多作品上都有乾隆皇帝的題詩。 初以主簿理河工事。善畫,山水出黃鼎之門,用筆沈著,山石皴法多以乾筆積累,林木間亦用淡墨,乾擦湊合,神氣頗覺蔥蔚可觀。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高宗南巡,以吳中十六景畫冊進呈,稱旨。命入都祗候內廷。十九年(一七五四)授戶部主事。年七十一卒於家。

畫面近景中坡石林立,雜樹遍山,雖姿態各異,卻都煥發出頑強的活力,顯現著向上奮爭的力量。一條山間小路順著錯疊的山坡蜿蜒而上,經過山道邊的草亭,伸向密林消失在雲煙霧色中,把觀者帶入幽境。隔雲霧、樹林,鋪排一片廣闊平靜江面的構圖,把畫面推遠,那水天一色、蒼茫遼遠、一望無垠的高遠構圖,也自然烘托出天高雲淡的氣勢。那順崖直下的懸瀑,彷彿重重地跌入山谷,又形成溪流順著高低起伏的山石緩緩流淌而來,潺潺匯入江流中。遠江近水的自然承接,溝通了畫面的氣脈。湖面上,一舟楫正泊于山崖之下,船頭有一人,他身穿長袍寬衣,顯然不是漁民,大概是一位隱匿山林、超凡脫俗的雅士吧!他傾斜著身體,正抬頭觀望,身臨於這郁茂清幽的夏山之中,傾聽著那遠瀑近泉交錯之音,悠然自得間忘卻了行船。

此畫為豎構圖,布局巧妙,層次井然,疏密有致。用筆穩重健勁,筆墨枯潤蒼鬱;山石用荷葉皴皴畫而成,再以焦墨點苔,稍加淡赭暈染。筆情墨韻之間自得蒼鬱秀雅之氣。另外,畫面左下署款:"臣張宗倉恭繪。"鈐兩方印;左上方有乾隆壬申初伏御題七絕三首。鈐有乾隆帝"三希堂精鑒寶"、"宜子孫"和清仁宗顒琰的"嘉慶御覽之寶"等印,說明此圖曾藏於清內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邱比特閣主 的精彩文章:

清代畫家余省

TAG:邱比特閣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