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800年前老祖宗就教會我們,人生是通往死亡的一場旅行

800年前老祖宗就教會我們,人生是通往死亡的一場旅行

這是 「畫里畫外都是戲」專欄的第二十二期

今天我們來談談生與死

今天萃花給大家介紹一幅中國畫里的另類,和我們印象中的含蓄、儒雅不同,這幅畫的魅力就在於它充滿了恐怖與詭異色彩。

大家先看圖。

南宋 李嵩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骷髏幻戲圖》出自於南宋畫家李嵩之手,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面中央是一個大骷髏席地而坐,用懸絲在操縱著一個小骷髏。這是宋代市井木偶表演形式——懸絲傀儡演出,整幅畫詭異的根源就在這:操縱小骷髏的不是街頭藝人,而是一個大骷髏。

在骷髏身旁有一副擔子,擔上放著草席、雨傘等日常物品,看樣子是街頭藝人漂泊在外的全部家當。

在大骷髏身後有一個給嬰兒餵奶的婦人,是他的妻子。

畫面右邊,小孩子被小骷髏吸引過去,孩子身後的婦人伸出手好像下一秒就會把地上的孩子抱走,她擔心孩子遇到任何可能的危險。

供職於畫院的李嵩是同事中的異類。他出身貧寒,對於民間生活的熟悉出於天性,歷經光宗、寧宗、理宗三朝,一直在宮廷畫院任職,被尊之為「三朝老畫師」,他也會將富有變化的用線,嚴謹、古雅的染色等院體畫特色用在風俗畫中。

李嵩對於人體骨骼極其精準、幹練地刻畫,生生打臉那些看不起古代繪畫的人,誰說中國畫人體不如西方寫實?西方開始研究人體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南宋強悍的解剖、人體結構的認知水平比西方早了200多年。

不過話說回這個骷髏,如果換成真人,那它就是一副再平常不過的市井風俗畫,定格了藝人走街串巷給小孩子做表演的瞬間。李嵩故意把畫面布局重心位置和精筆刻畫都放在骷髏身上,意圖是什麼呢?

黃公望是這麼說的:

題詩內容: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弄一個小樣兒把冤家逗。識破個羞哪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單堠。

黃公望認為這活脫脫是一幅傀儡戲藝人拖家帶口,四處奔波的艱辛生活寫照。換句話說,黃先生並沒有覺得這幅畫有什麼異樣。只是畫中出現骷髏,超出了我們對中國畫的傳統認知,但這並不代表,古代就不存在關於魑魅魍魎的畫作:

(左右滑動查看圖片)

龔開《中山出遊圖》

宋末元初的畫家龔開的這幅《中山出遊圖》,描繪的就是鬼魂遊走的情境。畫里的鬼魂是用骷髏代替的,朱熹對此的解釋是,「鬼神者,二氣之良能。鬼無形,以骷髏代表之。」鬼因為沒有具體的形體,往往用骷髏代替。

根據南宋蔡絛(tāo)的《鐵圍山叢談》記載,那會兒上層人士嗜古成癖,高價收購古物,於是社會上颳起了一股盜挖古墳的風氣,「於是天下冢墓破伐殆盡矣」,這也就是為什麼畫家們畫骷髏會這麼像。

此外,在宋代傀儡戲中也有很多怪異的形象,骷髏就是其中一種,骷髏人是傀儡,大傀儡牽動小傀儡,小傀儡引誘孩子,人生來就處於一種瞬息萬變、生死寂滅,不由自己掌控,被命運捉弄的境地。

用道教的觀念來看,這個場景展現的是人的三魂六魄中,有一魂留在人間成了鬼即是大骷髏;又有一魂入地實現了輪迴,成為在地上爬行的小孩子,另外一魂上了天,因此死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這是人、生與死、輪迴、幻像等玄而又玄的概念。

但在佛教看來,世人無非是帶肉的骷髏。佛家修行用「白骨觀」,在腦海里不斷冥想骷髏,一直看,直到能領悟到人死之後只留一具白骨,金銀財寶、榮華富貴都是身外物,在修行中看到恐懼,並最終戰勝恐懼,才是應對生死無常的辦法。

到了近代,以徐邦達先生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此圖生與死是那樣強烈地對照著,我們的畫家的寓意是十分深刻的。」畫面以中心為界對稱分布,學者們把它的基調定為「生與死」,直接影響了後來的人對它的理解。

生與死強烈對比

有人猜測大骷髏是死後想念親人回到家中,如果李嵩把他畫成正常人,就沒有了生與死的界限,所以改用骷髏在畫面上形成直觀的對比。

也有人根據畫名的「幻戲圖」猜測,給孩子餵奶的婦女才是畫作主角,只不過我們習慣性的把重心放在骷髏身上。她可能正在思念她死去的丈夫,畫面中丈夫搗鼓傀儡戲逗孩子,孩子母親都是婦女幻想出來的,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生活變幻無常。

婦女幻想的情景

當然,不論對這幅畫到底有什麼樣的解讀,李嵩作為南宋院派畫家,把勞動人民生活作為審美對象來描繪,使得他的畫作風格更接近文人畫,看似充滿了寫實技巧,卻更像寫意,暗藏深意又賦予作品精髓,這才是更高級的繪畫表現形式。

看完這幅寓意若隱若現,難以捉摸的畫,大概誰都可以有一些內心深處的共鳴,離奇的、驚悚的、天馬行空的……不妨分享給萃花

撰寫&排版/砂紙

設計&美術/伯文

點擊以下關鍵字get更多藝術養分

——繪畫——

——書法——

——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萃 的精彩文章:

燃燃燃!元宵花燈從隋朝到清代的衍變你造嗎?
明宣宗:誰告訴你藝術皇帝一定是宋徽宗那個熊樣!

TAG:藝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