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是中國唯一一次把韓國打爆、滅國、完全納入版圖的戰爭
原標題:此戰是中國唯一一次把韓國打爆、滅國、完全納入版圖的戰爭
唐初東征百濟、高句麗的戰爭一共有五次,前三次都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發動,都沒有成功,後兩次由高宗李治發動,先滅百濟,後滅高句麗。
高句麗的最後一任國王叫高藏,不過,真正掌握國家實權的是莫離支,相當於中國的宰相,總攬軍政大權。
公元666年,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去世。很快高句麗出現了內部分裂,這也是導致高句麗滅亡的直接原因。
繼任莫離支的是淵蓋蘇文的長子淵男生。他對兩個弟弟淵男建和淵男產很信任,讓他們留守首都平壤,自己則到外面巡視。
常理說,這樣的兄弟之情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出生於權力之家,使得這一切變得不一樣。
有人開始在淵男建、淵男產的耳邊進言:你們的大哥覺得你們威脅到他了,他打算除掉你們,勸你們先下手為強。
淵男建和淵男產都不相信。可見兄弟之情分尚可。
不過事情並不會就此停止。
淵男生的身邊也有人進言:你的兩個弟弟怕你奪了他們的權力,準備封鎖你,不讓你回首都。
政治的最大特點就是敏感,一切的變數都是來自於猜疑,就算本來沒有嫌隙,也絕對禁不住猜疑。
淵男生派自己的親信秘密回京去調查,看看是不是真的這樣。
這一舉動被兩位弟弟得知,他們以為哥哥真的要動手了,於是將哥哥的使者逮捕,然後借用國王的命令,宣布召淵男生進京。
淵男生當然不敢回去。
兄弟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
淵男建自稱莫離支,發兵討伐大哥淵男生。
淵男生勢單力孤,逃到丸都城死守,派兒子淵獻誠去唐朝請求支援。
於是,唐朝介入高句麗的內亂,唐高宗李治發動唐初第五次東征。
唐軍水陸並進,征討高句麗。
陸軍由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率領,水軍由竇義積、獨孤雲卿、郭待封率領。
高宗李治還覺得不穩妥,又命金吾衛將軍龐同善和營州都督高侃為陸軍,增援唐朝東征軍。
九月,龐同善大破高句麗軍。
唐朝方面,為求萬無一失,於十二月十八日任命李績(原名徐世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郝處俊為副,再度增援。河北各個州的賦稅全都供給給遼東前線。
李績成為唐軍總指揮,遠征軍各條戰線所有將領都聽從調遣。
公元667年,農曆九月,李績率兵渡過遼水。經過分析,他認為新城是高句麗西邊的要害城池,於是將新城定為首要進攻目標。
李績在新城西南面據山勢而構築營地,與新城對峙,採用攻守平衡的戰術,出營則攻,退回則守,進退自如。
新城守軍採用夜襲戰術,偷襲龐同善,被薛仁貴率兵打敗了。
在與唐軍的纏鬥中,新城守軍漸漸陷入困頓,出現內部分裂。最終,城內民眾師夫仇發動兵變,生擒了守將,開門投降唐軍。
李績乘勝進攻,掃蕩新城外圍,連克十六城,所向披靡。
新城已定,李績的下一個目標是金山。
淵男建集結重兵在此據守,試圖抵擋。
唐軍將領龐同善、高侃首先進攻,被淵男建擊敗。淵男建乘勝追擊,不料被薛仁貴半路殺出,從側面進攻,大敗,被斬五萬多人。
薛仁貴勇不可當,順勢攻克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淵男生會師。
接下來,李績作出分兵部署。他親率主力進攻扶余城,命薛仁貴率兵三千為先鋒。
另外,命郭待封率領水軍取道水路直取平壤,命馮師本負責運送糧草物資。
馮師本的運輸隊在海上遇到了風浪,船隻損毀,未能按時送達。郭待封遇到困難,立刻寫信向李績求救。
但是事情總是有兩面性。萬一求救信落到了敵軍的手中,自己的虛實就會被敵軍掌握,到時候,高句麗方面一面派人斷絕郭待封的求救線路,一面趁機進攻,郭待封將處於危險境地。
經過謹慎思考,郭待封決定寫一首詩,而軍情就藏在詩句之內。這個方法很好,如果高句麗人截獲了這個情報,肯定不明所以。
這種詩被稱作為「離合詩」,是當時的一種間諜通訊手段,通信雙方彼此約定好破解方法,這樣外人得到了也很難知曉實情。
但問題的關鍵是,李績和他並沒有提前約定,所以當李績看到這首詩的時候,勃然大怒:軍情這麼緊急,你還寫詩,看我把你斬首!
幸好行軍管記、通事舍人元萬頃看出了奧秘,他郭待封的詩歌拆解開來,拼出了郭待封真正想要傳達的信息——缺糧!
李績恍然大悟,於是再派人向郭待封輸送糧草。
公元668年二月,薛仁貴單獨進攻扶余城,將領們都勸他暫時不要去,因為他的兵力太少了。
薛仁貴說:兵不在乎多少,要看用兵的人水平如何!
於是,薛仁貴不顧兵力懸殊,勇猛進攻,與高句麗軍大戰,大獲全勝,斬殺兩萬多人,一舉攻克扶余。周邊的四十多個城池不戰自克、望風而降。
於是李績主力南下進攻大行城,正巧碰到淵男建所派的五萬人北上救援扶余。兩軍在薛賀水相遇,一經交戰,李績大勝,斬殺三萬多人。
唐軍乘勝進攻,很快又拿下大行城。
大行城的前方就是鴨綠江了。
當初李績讓行軍管記、通事舍人元萬頃寫討伐檄文,沒想到元萬頃在裡面對於高句麗大家諷刺:你們居然不知道守鴨綠江之險!
這一諷刺令淵男建茅塞頓開,他回復道:我謹聽您的教導!於是高句麗方面對於鴨綠江渡口設重兵布防。
李績對此不敢大意,他命令各部兵力都向他會合,大軍集中之後才繼續進軍,進攻高句麗的鴨綠江大營。
李績大勝,追殺二百多里,攻克辱夷城。
到此為止,高句麗陷入了徹底的崩潰,各個城池都出現叛逃、投降的人,根本就沒有堅守的決心。
八月,唐軍圍困高句麗首都平壤。
一個月後,高句麗方面決定投降。高句麗國王高藏派淵男產率領高級官員、將領九十八人手持白旗到李績軍中投降。
李績對他們非常有禮貌。
不過,最重要的人淵男建還是不肯投降,他繼續據城堅守,還不斷派兵出城反攻,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他拒不投降是有原因的,因為投降後他只有死路一條,唐朝不會放過他,他的哥哥淵男生更加不會放過他。
在這種情況下,死守已經成為淵男建的唯一出路,他別無選擇。
所幸的是,守城比攻城要簡單得多,只要眾志成城、糧草充足,守個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是有可能的。
但淵男建做不到這一點。因為他的內部並不是眾志成城,而是各懷鬼胎。每當到了這種時刻,都會有一部分人心懷不軌。
淵男建手下的僧信誠感覺到大勢已去,暗中派人向李績投降,並主動充當內應。
五天後,也就是九月十二日,僧信誠大開城門,唐軍大舉攻入城中。
高句麗王國滅亡。
淵男建自知不會有好結果,與其受辱還不如去死,他選擇了自殺。結果被人給救活,沒死成,最後成了唐軍的俘虜。
十月份,李績率兵返回長安。唐高宗李治認為高藏沒有實權,所以並不處罰他,而「頭號戰犯」泉男建則被流放到黔州。
唐朝將高句麗分為九個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個縣,成為唐朝的一部分。並且在平壤設置了安東都護府,以薛仁貴為都護,統兵兩萬人留在當地鎮撫。
唐朝征討高句麗從唐太宗開始,前後長達二十五年,到高宗李治時期,趁其內亂才得以成功,是大唐王朝對外征戰最為艱難的戰爭。
可見戰爭的勝利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才能成功。
唐高宗李治在戰爭剛開始時,並沒有太大的信心。他派侍御史賈言忠出使遼東,查看征討高句麗的軍情。
賈言忠走了一趟,回來後肯定地說:高句麗必定滅亡!
李治問:你怎麼知道?
賈言忠說:隋煬帝楊廣三征高句麗失敗,那是因為民怨沸騰;先帝(李世民)三征也失敗,是因為高句麗內部精誠團結。但現在不同了,高句麗王高藏懦弱無能,大權旁落;淵蓋蘇文死後,他的兒子們又產生內鬥。有了淵男生做嚮導,我們對他們國內的情況就了如指掌。陛下您這麼聖明,我們大唐財富兵強,趁他們內亂而發兵,這次肯定能成功。而且高句麗這幾年連續饑荒,怪異的事情也不斷發生,人心浮動,這是老天要讓他們滅亡!
李治又問他:唐軍的將領誰最厲害?
賈言忠說:薛仁貴的勇猛超過所有人;龐同善雖然不善於勇猛作戰,但軍紀嚴整;高侃勤儉、忠義、有謀略;契苾何力沉穩,善於預判,雖然他總是嫉妒別人,但他有統帥之才。不過,我認為最厲害的是李績,他夙興夜寐、謹小慎微、鞠躬盡瘁。
李治大喜。
《孫子兵法》云:「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這次東征高句麗,唐朝做到了!
《中國古代戰爭100場》系列之李績征高句麗
劉弘文為您全面解讀中國古代戰爭,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劉弘文。
※此人毅力在中國所有皇帝中排第一,他完成了歷史上從所謂有的壯舉
※楚國發動五國攻秦,出了叛徒,我敢說你絕對猜不到是哪國叛變!
TAG:劉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