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宋畫放大了10倍,嚇死你!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1964年12月,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衛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槍。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槍,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拚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里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作者:掃地僧
來源:LCA(ID:L-Contemporary-Art)
宋畫,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藝術史家高居翰曾讚歎宋畫之美: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已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於濫情。
大多數宋畫尺幅不大,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於畫筆的運用和意趣的表達。當我們把這些畫放大,細細品味這些作品的局部時,一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01
《踏歌圖》 馬遠 191.8 x 104.5 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宮廷畫家馬遠,作品多是「高大上」的題材,比如參加皇帝宴會的《華燈侍宴圖》、與文人墨客相聚的《江亭望雁圖》……
偶爾,他也畫幾張「農樂」題材的畫,比如《踏歌圖》。
主題是「踏歌」,人物占的比重也並不大,但他們在整幅畫中卻極為引人注目。也正是田埂上尺寸很小的帶著幾分醉意的 4 位老農,將「踏歌」這種古老的歌舞形式表現的淋漓盡致。
《踏歌圖》中的 4 位老農
畫中的老農寥寥數筆,但卻生動至極。
4 位老農手舞足蹈,彷彿正踏著一致的節拍正在歡快前行,下面是根據馬遠的這件作品做出的踏歌動圖,你可以體驗一下。
《踏歌圖》動圖
02
在馬遠的作品中,最具風格特徵的當屬《寒江獨釣圖》。
在這幅不足半米的作品中,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並且更加突現出了一個「獨」字。
《寒江獨釣圖》 馬遠 26.7 x 50.6 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當我們將畫面中心的那一葉扁舟放大,細節更是驚人。
身著長衣的漁翁,身體並不舒展,而是團坐在船的一角,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渺遠的意境和想像餘地躍然紙上。
僅憑漁翁的這一個動作,「寒江」的冷已是觸及皮膚。
《寒江獨釣圖》局部
由於漁翁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
天氣雖有些寒意,但漁翁仍保持謹慎。馬遠呈現的是他的側面,不過畫面放大後,我們還是可以從漁翁的眼角與神態感受到他的全神貫注。
《寒江獨釣圖》局部
03
《江帆山市圖》 佚名 28.6 x 44.1 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江帆山市圖》未署名,很難考證作者是誰。但據筆墨畫風分析,應是接近北宋燕文貴時代的作品。
整幅畫用色清雅,兩峰迴抱,山寺、野店隱現其間,廟宇坐落山坳,依山而築。谷間雲霧裊繞,飛鳥陣陣,一派繁忙景象。
《江帆山市圖》局部
這件作品的尺寸也不大,但畫中的景物用筆極其細膩,寫實嚴謹。凡船隻結構,山寺、野店等建築,無不描繪精確,栩栩如生。
04
《溪山行旅圖》 范寬 206.3 x 103.3 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畫家范寬的作品,此圖是他傳世的唯一真跡,也是台北故宮的天字型大小重寶。
打開《溪山行旅圖》,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們眼帘的,還有不少收藏者的題款,而這些題款,就成了揭開名畫流傳千年的唯一線索。
隱藏的范寬簽名
這幅畫最有趣的就是畫家的簽名。
范寬的簽名相當隱蔽,如果不是將這件作品放大 10 倍,那隱藏在「運輸人」右側樹叢中的簽名恐怕不會被人發現。
局部
除此之外,放大後的《溪山行旅圖》的也經得起審視,甚至每一個局部圖都可以是一件作品。
實際上,畫過《溪山行旅圖》的不止范寬一人,南宋初年的朱銳也曾有一幅不足 30 厘米的此類題材的小畫。朱銳的《溪山行旅圖》雖沒有范寬那雄強的氣勢,但卻更顯雅緻。
《溪山行旅圖》 朱銳 26.2 x 27.3 cm 上海博物館藏
在這麼一幅小畫上,人物的神態、動態刻畫的十分微妙。與范寬不同,朱銳的「行旅」更加突出的是旅途中的勞累,騎毛驢的文人身體松垮,目光有些渙散,趕路的辛苦一覽無餘。
《溪山行旅圖》局部
05
下圖請橫屏觀看
《寒雀圖圖卷》 崔白 23.5 × 101.4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崔白擅長畫花鳥,他以非凡的才藝推動了當時的花鳥畫發展。
雖是宮廷畫家,崔白卻個性散漫。他不願每天在宮中等候差遣,想辭去公職,宋神宗見此狀況,特許他非御前有旨無需聽差。每天「閑逛」的崔白,激發出了無限潛能。
《寒雀圖圖卷》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描繪的是隆冬的黃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棲入寐的景象。畫家在構圖上把雀群分為三部分:左側三雀,已經憩息安眠,處於靜態;右側二雀,乍來遲到,處於動態;而中間四雀,作為此圖的重心,呼應上下左右,串聯氣脈,由動至靜,使之渾然一體。
《寒雀圖圖卷》局部
畫中的 7 只麻雀形態各異,生動異常。
這種自然生態中的景象,不是從靜止狀態下能觀察到的,畫家必需具備精湛的繪畫描寫能力,而且時常到郊野觀察,在偶然中見到此種生動有趣的一幕,然後以精練的技法憶寫稍縱即逝的景象。
實際上,可以被放大的宋畫並不僅限於這幾幅。
宋人的繪畫來自於對自然細緻的觀察,他們每次拿起畫筆,就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後人無可比擬的。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