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那些糟心事兒——看德國家長咋處理
養娃那些糟心事兒——看德國家長咋處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說一不二」,這本是中國的熟話和優良傳統,卻被德國的父母體現得淋漓盡致,反觀國內父母,卻很多時候是敷衍、妥協、無原則。
這可不是我瞎編的,小薇這就給大夥講幾個小故事。
剛來德國那會兒,小薇對當地的風土人情也不大了解,自然很多事情都是新鮮的,但有一件事卻是記憶猶新的。一日去逛超市,見一小男孩約摸三四歲左右,長得跟電影里似的高鼻樑大眼睛長睫毛,真是招人人喜歡,便不忍多看了兩眼。只見他在冰櫃面前想用手夠裡面的雪糕,突然一聲「Nein」(不),這才發現旁邊站著一位高個子男人,典型的德國人臉龐,沒有啤酒肚,在亞洲美眉眼中算是比較帥的那種,應該是那男孩他爸了吧。小男孩見他爸不允許就開始撒嬌鬧脾氣了,他爸就當沒看見,繼續購物。小男孩卻停留在了冰櫃旁邊,像是被粘在那兒了一樣,這時走來一個滿臉絡腮鬍的男子,第六感告訴我,那是個穆斯林(沒有宗教歧視),他問那男孩是不是想要冰淇淋,男孩看看那陌生人也沒作聲,那穆斯林還是從冰櫃里拿出一個冰淇淋遞給小孩,小孩猶豫的接了過去。
過了會兒我買好東西去結賬,剛好排在這對父子和那絡腮鬍子一對,只聽那父親說:「從哪裡來的冰淇凌?」小孩頓時就大哭了起來,那絡腮鬍子說:「他只是個孩子,這個冰淇淋我買了」,說著就要掏錢,小孩他爸並沒有妥協,他很認真地跟男孩說,今天不能吃冰淇淋,現在放回去。說著便帶著男孩一起把冰淇淋放回了冰櫃。不論男孩怎樣哭鬧大吼都沒有用,那父親像是聽不見一樣繼續排隊結賬。
這不禁讓小薇想起在北京教對外漢語時遇到的一位在德國生活了十多年的一位北非學生告訴我的一個小故事。那天他坐公交車去德國鄉下拜訪一位朋友,在車上他遇到了一對這樣的父子。坐在他斜對面的一小男孩一直捂著臉大聲喊著疼,時不時大顆眼淚落下來,在一旁的父親卻只是翻著手裡的報紙看也不看旁邊哭得可憐的兒子。我這學生看不過去,便上前去詢問是怎麼回事,原來小孩牙疼去看牙醫。學生問那父親為什麼不安慰安慰小孩,得到的回答是,他應該自己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後也不能偷吃甜食,也應該學會要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負責。
如果說德國的爸爸是「冷酷」的,那麼媽媽們應該是柔情的吧。在跟幾位德國媽媽聊完天以後我徹底明白德國媽媽們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一位媽媽跟我說,小孩在兩歲以前聽不懂大人的解釋,所以學習規矩很重要,在家只有兩個字「規矩」。吃飯只能在餐桌上,下了桌子就沒得吃了,即使再餓,也沒有,從來不存在什麼追著屁股後面趕著喂飯。不吃飯也不給零食。如此幾次三番後,小孩自然習得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另一位媽媽還告訴我,如果你剛開始的時候遷就他,讓你聽他的話,那麼你將一輩子遷就他聽他的話。還有一位媽媽說給孩子選擇很重要,她還講了她家孩子的一個小故事:平時帶著孩子去遊樂場玩都會給他一歐零花錢,到了以後他可以選擇玩什麼項目。有一次他們在路上遇到朋友也去玩,朋友建議先去咖啡廳喝點東西,朋友的小孩要了一個三明治,她的小孩看到了也想買點什麼,這位媽媽既沒有鼓勵也沒有批評,只是很冷靜的跟他說,現在你手上有一歐,你可以現在去買吃的,但到了遊樂場你就沒有錢玩了,或者你現在可以留著這一歐去遊樂場玩,但現在得放棄吃東西。小孩想了想,還是留著錢去玩兒,畢竟已經吃過早飯,而且回家以後也能吃。
如果說德國的爸爸媽媽們是理性的,那爺爺奶奶們應該會感性一點吧,聽了我德語老師家的故事,我也只能抹抹汗了。我的這位老師有一個兩歲多的女兒,德西混血,長得漂亮又聰明伶俐,大部分周末都是在德國爺爺奶奶家度過的。平時在家她是不允許看電視的,到了爺爺奶奶家看到電視機便興奮起來,她本以為爸爸媽媽不在,沒人管了,自由了。結果爺爺奶奶說,你跟爸爸媽媽商量好了嗎,我們可沒有收到他們允許你看電視的通知呀。小可愛見她慈祥的爺爺奶奶原來跟自己的爸爸媽媽是一夥兒的,便知趣的走開來,很快找到其它玩具玩。
如果我們的孩子也發生了以上同樣的情況,或者正在發生著,我們會怎麼做呢?不管怎樣做,我想有一條是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家長們之間的交流和態度上高度統一,別還沒商量好怎樣教育好孩子,自己先內戰了,大傢伙兒說呢?
TAG:薇笑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