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七帖》 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

《十七帖》 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

王羲之(303—361),琅邪臨沂人,字逸少。後移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他一生曾任秘書郎、參軍、刺史、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等職,人稱「王右軍」。

王羲之《十七帖》 局部

本文是書畫藝術網給讀者介紹的王羲之傳世神作——《十七帖》。這也是當今學習書法中草書的最好的範本法帖。那就讓我們一起欣賞與學習吧!

王羲之《十七帖》 局部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開篇 而得名。此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寫給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 (347-361年)長達14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

《十七帖》的謀篇布局具有典型意義,其集字成行的方法不是依靠字與字之間的牽連來強化整體感,而是依靠字形的大小、單字姿態的斜正搭配、筆畫的粗細變化來達到氣脈貫通。比如此帖 第一行,「十七」兩字筆畫厚重, 給整個作品確立了基調。其它字或正或側,如「郗」字作側勢, 「司」字又變為端正,「馬」字傾斜, 「未」字又復歸端正,最後的「去」 字又變為斜勢。因此,整行看上去雖然字字獨立,卻又筆勢相承。 此外,還通過字形寬窄的變化以及上字的收筆與下字的起筆形斷意連等方法,塑造出字與字之間的牽連效果,從而避免了左纏右繞之病。

王羲之《十七帖》 局部

此帖行行分明,左右之間字勢相顧;字與字之間偶有牽帶,但以斷為主,形斷神續,行氣貫通; 字形,大小疏密錯落有致。綜觀全篇,絕無狂怪怒張之習,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呈現出沖和典雅、 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藝術風格。 南宋朱熹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其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者。」誠哉斯言。

王羲之《十七帖》 局部

此帖原墨跡早佚,現傳世的是刻本。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了此帖原墨跡的情況:「《十七 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本也, 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紙,率以一丈二尺為卷,取其書跡與言語以類相從綴成卷。」

王羲之《十七帖》 局部

王羲之的成就,是在漢代隸書、行書、楷書正在發展演進的時刻,一舉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書法範式——草書。當然,王羲之的楷書、 行書也有相當的成就。王羲之以後的書法家雖然也刻意求新,不論是唐人的法度還是宋人的個性張揚, 都缺乏王羲之書法中的「自然」情 致。正因為王羲之書法的藝術境界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姿態豐富, 但不過分張揚;氣息沖和,卻不故作姿態;法度井然,但不作繭自縛。 所以,王羲之的書法有極高的審美 境界。後世尊其為「書聖」,恐怕 就是這個道理。

王羲之《十七帖》 局部

唐宋以來,此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它在草書中的地位,可 以相當於行書中的《懷仁集王羲之 書聖教序》。

王羲之《十七帖》 局部

更多精彩的書畫內容,更多的書畫人物介紹 請關註:書畫藝術網 也可以搜索「書畫藝術網」有意外的收穫的哦。

王羲之《十七帖》 局部

書畫藝術網 您身邊的字畫專家 歡迎互動 歡迎投稿,歡迎加入書畫人物欄目。

他的山水畫透出元代山水的蒼茫超脫

耿明霞的草書自然質樸與沉穩

大寫意花鳥畫之不變生萬變

聊聊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衛村 的精彩文章:

這是她的書法追求——「正大氣象」
很贊的行書 原來是博士寫的!難怪了……

TAG:張衛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