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旅行前,先讓思想進行一次遠行
今天推薦一本書,羅伯特·麥克法倫的《古道》。本書屬於行走文學,是劍橋學者羅伯特·麥克法倫在 2012 年所創作,與《心事如山》、《荒野之境》並稱為「鬆散的自然寫作三部曲」,本書也是其中最新的一部。
羅伯特·麥克法倫出生於 1976 年,是劍橋的院士,他的研究和寫作領域側重於自然與文學的關係、二戰後的英美小說、當代詩歌和維多利亞時期的文學等等。他的行走文學,筆下涉獵文學、哲學之外,還有自然史、地圖學、地質學、考古學等。所交涉的人物有,愛德華·托馬斯、亨利·戴維·梭羅、華茲華斯、維特根斯坦等。其中首部《心事如山》獲得了「衛報首作獎」,《荒野之境》被 BBC 製成紀錄片。
本書主要記錄了他行走於英國各種道路的所見所思,並穿插英國乃至歐洲的歷史變革。這不是一本遊記,這是一本關於人和大地之間關係的一本書。通過閱讀,你可以體會並思考行走與道路之間的哲學乃至人生觀。最主要的,本書提到了岡仁波齊,也記載了麥克法倫經茶馬古道步行至貢嘎山的經歷,並從哲學的層面分析了登山者愛好登頂與朝聖者轉山這一行為在思想上的差異。所以,這也是我十分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熱愛旅行,也熱愛行走和荒野,這本書會帶給你一次思想上的遠行。或許你也可以在下次出行前,把它裝進背包。
下面是我的讀書筆記:
每一個地方,人類都已經走過,在大地上留下道路,可見和不可見的,對稱的或蜿蜒曲折的。
從字面意義上說,它們(道路)連接的是不同的地方,而從引申意義上說,它們連接的是不同的人。
和許多長途步行旅行家一樣,他是抑鬱症患者,自小就被一種他所稱的「恐怖感」所籠罩。步行是他擺脫憂傷的一種方式。
行人與荒野世界的身體接觸讓步行者和世界雙方都受益,而且「走出去,真正意義上是走進去」。
行走能夠提升視力和思想,而不是鼓勵退卻和逃避;小路提供的不僅是跨越空間的方式,而且是感覺、存在和認知的方式。
小徑連接的不僅是真實的地點,更會向外發散,導向形而上學,向後追溯,導向歷史,向內挖掘,導向自我。
對他們而言,小路、大道代表的是某種刻骨銘心的經歷:自由、新的人際關係,對風景的重新認識。道路提供一種深入未知領域的旅程,其可能的結果是,讓我們發現自己是誰。
腳步是看待大地的一種方式;觸覺相當於視覺。
大地和步行是認識自己和世界的重要方式。
河流是另一個世界,這意味著一個人的感官和本能反應也必須開始另一種生活。
佛學家戈溫達喇嘛在談及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佛教神山時寫道:非常偉大。
因此遠近各地的人們都被吸引到它們(神山)那裡去朝拜,彷佛受著某種看不見的磁石吸引一樣;他們將經受說不盡的艱難困苦,抱著無法解釋的渴望走向這種神聖力量的中心。這種充滿崇敬的態度並不為科學事實所打動,比如像海拔高度這類在現代人心目中最最重要的數字,也並非受到要「征服」這座山峰的動機的刺激。
轉山者的行為中有一種謙卑,它是對登山者渴望登上某一至上目標的自我陶醉之舉的矯正。一圈又一圈地轉,循環往複,從可能性上說是永無止境的,它和登頂這種意味著終結的行為截然不同。來轉山的朝聖者習慣以向上看、審視神秘的內心來滿足自我,而登山者渴望的則是向下看,向外部的知識看。
許許多多的登山家和探險者都有一種彼得·潘式的固有情結,渴望永遠不要長大,而死在高海拔地區、高緯度地區則意味著這種渴望悲壯的實現了——極端的寒冷會減慢身體的腐爛,會賦予肉體一種低溫冷凍狀態下的不朽。
我們進入輝煌的、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穿過它們(古道),我們就來到了充滿奇蹟和陽光的天地。
有一個梵語詞叫 darshan,它意味著與世間神靈一種面對面的遭遇;意味著聖靈實在的顯現。
金字塔式的山峰滿足了一種柏拉圖式的對山峰的企盼,好似夢中的山就該是這樣的。它們外形上的純粹讓這種相遇更為難忘。走進這樣的山,你會感到像是走進一則寓言或一篇史詩之中。
「La ruta nos aportó otro paso natural」——小道自然會給你下一步。
這種顛倒循環的的形式巧妙的指出了徒步朝聖所帶來的轉變,即它能運送朝聖者回到原點,能令心靈反觀其本身,既能使朝聖者表面上不發生改變,又能使其內里發生深刻的轉變。
和山在一起,就像是去拜訪一位友人,沒有任何目的,只是想和他在一起。
環山而行取代了登頂的狂熱,高原取代了頂峰。
我相信我今天多多少少能明白,佛教徒為什麼要去朝拜一座山了。
藏傳佛教里有一種被稱作壇城的宗教信物,布達拉宮裡有兩座可被參觀的壇城模型。而作為一項宗教儀式的沙壇城,在經過從沙粒選取到加工潤色,最後由僧侶經過長時間的細心繪製後才能完成。但在節日當天,眾人祈福之時,沙壇城將會被毀。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心裡是難以言表的震驚,並覺得這不值得。但事後恍然明白,建立一座壇城需要幾周幾個月,但毀掉只需要幾分鐘。人生的很多事其實都可以映射至此,而建立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最後沙回歸為沙,人還是人,一切看似回歸原點,但一切早已不同,我在知乎回答了這個問題。
所以突然間我明白了信徒為什麼會日復一日的轉山轉湖,伏羲的八卦為什麼也是圓形。道路彼此相連,一切最終還是會回到原點。
皆是殊途同歸。
▼ ▼ ▼
旅行|你為什麼這麼喜歡西藏?
出發|那些我想到達的目的地,路費都很昂貴
誰家的書單|我們花了那麼大力氣離開家鄉,到底要不要再回去?
西藏|這座超好吃的城市,讓我有了在這裡常居的想法
西藏|糟糕的作息和早晨九點的日出
TAG:誰家的雜貨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