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紫砂壺:那段與台灣的不解情緣

紫砂壺:那段與台灣的不解情緣

對紫砂壺有些了解的壺友,都知道,紫砂壺最早,是在從台灣流行起來的,正因為有台灣收藏者的痴迷追求,才有了今天紫砂壺輝煌風光的模樣。台灣可以說是紫砂壺的第二個故鄉。


從香港「游」到台灣的紫砂壺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宜興紫砂壺開始大量出口香港,這裡需要提到一個人, 香港維他奶國際集團董事長,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實業家收藏家——羅桂祥,他被譽為「藏傳紫砂第一人」,紫砂壺出口正是由他的雙魚公司所經營,當時主要的購買對象是香港和東南亞收藏家。後來,英泰,錦峰,海洋三家公司參與進來,負責宜興紫砂壺在海外市場的經銷。


攔不住的「星火燎原」

台灣經濟的騰飛,讓收藏紫砂壺有機會登上歷史的舞台。

由於兩岸政治因素的限制,台灣業者需由港商才能輾轉購買紫砂壺回台轉銷,加上當時台灣政府的法令尚未開放進口紫砂壺,所以大量的紫砂壺其實是經非正式管道,走私進入台灣市場。為了應付海關的查察,甚至要磨掉印款才能入境。

從大陸先流入香港,再從香港出口台灣,渠道單一,流程複雜,價格翻倍,台灣藏家急於拿到紫砂壺,逼著台灣商人另尋蹊徑,一些人開始以探親為名,偷偷到宜興收購紫砂壺。而由於政府規定商家不能直接把紫砂壺賣給港台商人,也使宜興紫砂壺從業人員感到盲然,於是,就租車從上海直接把台灣客商接到家中,或者乾脆在上海市租賓館接待台灣的收藏者。

當時還是計劃經濟時代,整個宜興尚沒有一家外貿經營權的公司,出口主要是省級專業外貿公司,為此,宜興政府在丁蜀公安分局設立紫砂市場整頓辦公室,嚴禁私自與台灣商人的紫砂貿易,並狠狠打擊了一大批個體經營的紫砂販售者,整頓的風,讓台灣的紫砂壺價格飛漲得更快。

1978年三中全會之後,整頓辦公室被撤銷了,大大解放了紫砂壺的生產力。


瘋狂的利潤 瘋狂的人

隨著紫砂壺貿易政策的逐漸寬鬆,台灣人通過廈門的漁船返運紫砂壺,在海上交易,而且還有專門的中介機構來發貨,那個時候人民幣還沒有發行100元面值,但外匯券有100元,他們把成捆的外匯券塞滿紫砂壺成型師傅的泥凳下,求他們儘快完成訂單,聽一位台灣的販子說,當時台灣做紫砂壺生意的利潤比販毒還高,許多人鋌而走險,坐小漁船偷渡至廈門,然後在廈門設點返運至台灣。1986年以後,當時宜興出廠價10元人民幣的壺,到台灣可以賣120美元,由此,來宜興販買紫砂壺的人越來越多,起初多是台灣的無業游民,後來開始有專業的古董商參與,販壺的質量開始提高。

從1984年開始,台灣人開始注意收藏顧景舟、蔣蓉、呂堯臣、徐漢棠、汪寅仙這批人的高檔紫砂壺了,由於他們的壺價格高,數量少,只能訂製。

於是,他們即高調訂製,當他們把壺拿到手後,就會請宜興當地的高手實仿實做三到五把高仿品一起帶回台灣。

當然,這類高仿品必須達到次真跡一等,原料、工藝造型必須達到99%的相似度,甚至重量,印款幾乎一致,行業外的人根本無法辨認,名人名作的贗品偽作在收藏者手裡越來越多。

於是,台灣人教會了丁山紫砂工藝師代工的訣竅,從此,宜興進入了600年紫砂歷史上代工最為泛濫的時代,而且此項業務至今「繁榮昌盛」。


第二春

台灣紫砂壺的收藏熱,促使大陸紫砂壺產量的增加。當時紫砂隊伍只有不滿千人,這個產量根本不夠台灣一個市縣的消費量,實在是供不應求,於是,宜興出現了二廠、三廠、四廠、五廠等鄉鎮企業加盟,求量無法求質,一些粗製濫造的紫砂壺充斥台灣市場,台灣市場急劇下降,

到2000年,台灣市場開始進入拐點到現在一直沒有起色,由此,大陸收藏隊伍逐漸壯大起來,大量以前賣至台灣的茗壺開始反銷大陸,圈內稱之為迴流壺。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微信公眾號「xiaomatanzisha」裡面有大量專業的原創紫砂知識文章,關注後慢慢看,看完了,你也可以成為半個專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紫砂 的精彩文章:

半盞清茶,一顆靜心
紫砂壺的透氣性:這個實驗,如果你沒有做過,就白玩了

TAG:小馬談紫砂 |